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6-02刘红贵

商情 2009年4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刘红贵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教学艺术,联系专业实际,注重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

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普遍较差,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开发自我、积累劳动技能的综合性职业素质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教育教学目的,高职教师就要积极投身教改,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探索适合教育对象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化学理论课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从兴趣教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1.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讲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同一门课有的老师讲学生爱听,有的老师讲学生不爱。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讲课水平和教学艺术高低的不同。要想唤起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要求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认真备课,精选内容,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形式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把课讲得深、讲得清、讲得精、讲得透。此外,还要注意讲求语言表达艺术,化学课堂语言除了要有严谨的逻辑性外,还需有趣味性配合,才能产生最佳教学效果。口头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幽默、活泼,声调要有高有低。态势语言要准确、形象,板书要整洁、明晰、美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吸收知识的状态。

2.使用直观教学及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实验表明人们从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而从听觉中得到的知识,只能记住15%;但若将两者结合起来,便能记住65%,而不是40%。直观性教学就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进行的,所以比单纯的听或看容易的多,印象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模型、挂图、板书和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讲演结合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我在讲解电光分析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时,把演示分析天平搬到教室,在将一个一个部件拿下来讲解其构造及作用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有种什么原因使开起的天平读不到数?同学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跃跃欲试。学生操作完之后,再总结出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这种由演示实验引导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之中。

3.结合教学内容,联系专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高职农业学校的化学教学必须联系专业实际,才能显示出基础课教学的特色。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将化学教学内容与植、土壤、病理、遗传等专业知识相联系,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将碰到的问题和现象。例如,在讲无机化学中的各族元素时,注意联系专业给学生介绍构成植物体的必需元素,如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等,其中碳、氢、氧是构成有机物的要素。讲溶液性质时,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施肥过量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讲银镜反应时,介绍玻璃制镜的新工艺。讲分析化学时,补充了氮、磷、钾的速测方法。讲醛类、葡萄糖检验时,补充用班氏试剂检验牲畜糖尿病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尽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起想解决它,得到答案的愿望。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恰当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要坚持启发式,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先按教师提出的阅读提纲自学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同学回答,最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变化规律及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另外,还可以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五个环节(读、议、讲、练、做)教学方法或探究教学法等。实验教学采用引导发现法,即引导——自学——实验——讨论——结论。

2.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验证理论,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这就是本学科的优势。为此,我们应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性,设计问题情境,展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思、引导”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中的特殊功效。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化学实验能力不仅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能力,同时还包括观察药品的状态和颜色,实验所用的仪器、装置、掌握反应的条件等。教师的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仔细观察,操作能力也得不到训练。所以,做实验时学生自己能做的尽量让其动手做,或者请学生上台演示,或者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演示。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挖掘教材中的探索性实验或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在讲盐类的水解反应时,先由学生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一组实验发现不少盐溶于水,但并不像原来所认为的那样,盐的溶液都呈中性,而是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什么原因呢?由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提出盐类水解反应概念,分析水解的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并讨论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整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实践表明,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a.以2Fe3++ Cu = 2Fe+2+Cue2+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的装置;b.要求设计实验来鉴定下列无色溶液Na2CO3、Na2SO4、KCl、HCl、稀H2SO4。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并动手完成了实验。实践证明,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建立课外活动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探索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等,如作物营养液的配制、花卉营养液的配制、混合饲料的配制、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农药中毒临时急救、还有:“水中花园”、“自制汽水”、鉴定海带中碘元素、用碳酸氢钠与硫酸铝自制简易灭火器等实验。每次提前一周把题目给学生,要求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方案,然后再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方案最优化程度,接着让学生自己选取仪器组装、自配试剂,根据设计方案做实验,同时要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佩苓.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化学教学,2000,(5).

[2]董敬芳.无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