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说课改与教材

2009-06-02

商情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改教材教学

马 萍

【关键词】课改 教材 教学

一、汉语拼音教学

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说:在拼音教材中编进儿歌,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训练。教学实践证明,编者的意图实现了,这一教材编写的创新是成功的。但同时带来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把握不好会导致拼音教学主体的削弱。原因有二:一是拼音教学的课时本身就比较紧张,又要教儿歌、识字,必然减少拼音教学的时间;二是学生对儿歌和识字的兴趣远大于拼音。

总的来说,学生对教材感兴趣。但由于内容过多,从而在音准的掌握上不如以前的学生标准:优秀生流于形式的儿歌背诵,对音准不太重视;学困生又不会,导致更加自卑。这一阶段的课时安排较紧张,要做到会拼会读、会写拼音会读词语,会读儿歌比较困难,很难做到保质保量。

二、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量大,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一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四是课文都有注音,这就使学生养成看拼音认字的习惯,不能促使对熟字的巩固。尤其是一年级上册识字1第三课,是学生认识偏旁部首的第一课,教材不但要求学生认识3个偏旁部首,还要认识14个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又没有任何识记规律的生字,学生感到比较困难,建议适当减少。通过一年级上期的努力,学生掌握了相当的识字方法,这样,到了一年级下册识字任务就比较轻松了;而且识字量大了后,学生的课外阅读跟上来了,反过来又能促进识字的巩固。识字和阅读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赞同“大量识字、多认少写”的做法。

认写分开的良苦用心教师普遍都能理解和认识。但仍然普遍不习惯这样教,原因有四:一是教学时,要找回词卡重新认读,有“横空出世”的感觉;二是要写的字与课文不结合,突兀、孤单地放在那儿,学生不感兴趣;三是要写的字教材中没有再注音;四是认写分开,导致识字中音形义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结果学生在完成“看拼音,写词语”等练习时,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十分严重。

三、课文教学

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课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册的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二是生字量大,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但理解有难度,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思想境界较高,离学生距离较远,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还有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语句生硬,还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难度比较大。集体读时“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真是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作者单位:青海化隆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课改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