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2009-06-02蒋文贤陈德严

商情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

蒋文贤 陈德严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日趋增多,而他们的心理却越加凸显许多问题,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因为家庭贫困也造成许多大学生心理失衡。本文就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 分析 对策

一、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状况

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扩招,大大增加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个好举措。但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会随之日益增加。目前,我院的贫困生数约占到我校总人数的15%,其中特困生如孤儿、低保户、重病户等占到5%左右。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但在解决他们经济危机的同时,却又面临着心理健康的危机。贫困既可以成为奋发进取的动力,也成为不少贫困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各种心理问题的体现

1.目标迷茫

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在高考指挥棒下,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面对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他们感到困惑,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受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蕴含着许多人为因素,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能力一般的同学凭借优越的家庭背景却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现实,不少贫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甚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2.自卑感强

由于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有一种压抑感,不敢与别人主动交往,也不愿轻易接受同学、老师的帮助,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再加上,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除了学习好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在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卑感。为了维护自尊,他们不会很积极的参加活动。这样自我封闭的生活,贫困大学生的眼界得不到开阔,能力无法得到拓展。

3.依赖心理

近几年来,国家以及高校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扶助工作,采取了奖、贷、减、补、免等措施,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物质扶贫工作力度。而部分贫困大学生缺乏奋斗目标,不够自强、自信、自立,同时社会责任感不强、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愿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把国家、社会、高校当成他们的保护伞,养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了国家、高校高度重视贫困生的物质扶贫,忽视了贫困生的精神脱贫。因此,在我们对他们进行经济补助的同学,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

4.缺乏诚信

随着高校的扩张,贫困生数量的增加,我国的各项贷款制度也非常的完善。新生报道的时候都有绿色通道可以走,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进校读书,而毕业后一些学生的贷款却难以追回,联系不到本人,甚至有些学生为了不还贷连毕业证书都不要。他们觉得贫困生就理应这样,觉得全世界就只有自己是最贫困的。他们不愿意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没有诚信可言,更加缺乏感恩意识。

三、对策解决研究

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限于心理咨询机构,而必须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和贫困生本人的努力,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1.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经济资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高校、社会在面对贫困学子时,更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对他们的情况给予广泛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完善资助体系,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根本的物质保障。近几年来,我们纺院成立了良好帮困助学体系,在新生入学时成立“绿色通道”小组,并且建立奖、勤、助、贷、免等多个方面的资助制度。使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把这部分同学归档,并进行跟踪调查,切实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困难。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贫困生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和其他问题。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平等、关爱的文明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尽量减少社会上金钱、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我院各系辅导员每年都会组织各种素质拓展活动,让他们互相倾诉,通过了解对方的困境,发现其实自己不是最可怜的人,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这种方式有利于他们共同的良性发展。在心理辅导的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同时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3.引导贫困生正确的认识贫困

使他们明白贫困不是他们的错,贫困也不会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教育贫困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克服自卑。正视贫困,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好的发展。常州纺院把贫特困学生分级数和等第,根据他们的家庭贫困情况和学习表现情况来决定他的等级以及他们所受到的资助额度,并且根据他们的资助情况规定了他们做义工,在资助他们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用劳动来换取资助的感恩心理和自己积极进取,认真学习的信念。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病还须心药医,要想很好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提高贫困生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各系辅导员还要经常通过自强自立的贫困生的典型事迹,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树立贫困生榜样,引导和鼓励贫困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教育贫困生通过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最终自我减压、自我解困。

5.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贫困生心理障碍导致了贫困大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实践能力弱等问题的出现,这些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很好的规划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心理,贫困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估计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等因素很好的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贫困生对自我进行客观地评估,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和不适合干什么,以及社会需要状况,据此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贫困大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还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建立了自信、自强的奋斗决心,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驾驭社会生活。这些都会为贫困大学生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常州纺院学工处.常州纺院学生管理制度摘编.2008.

[3]俞暄一,肖华.青春导航.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
心理小测试
分析:是谁要过节
心理感受
回头潮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心理小测试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