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009-06-01刘建平
刘建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本文讨论的学校体育课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中小学校和中职、中专学校的体育课,还包括学生体育运动队的课外训练课。体育教学应承担哪些心育的任务和内容、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学校体育课的心育职能是什么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
一、体育课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目标、任务与内容
根据体育学科的职能特点,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具体的内容有:
1.强化集体团队意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是:有很多集体体育项目,且有许多对抗比赛的项目。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
2.培养合作和协助精神。体育课程的另一特点是:有许多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项目。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助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3.锤炼意志力和耐挫力。体育课的又一特点是:既需要体力,又需要学生具备刻苦、勇敢、竞争等品质。因此,从这点来看,体育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耐挫力的锤炼,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中小学体育课往往采用班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的技能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消除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中小学体育课大多是室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室外教学活动的特点,帮助学生缓解各种心理压力,适当地宣泄内心的烦恼,调节过激的情绪和控制不良的行为。
二、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1.加强体育教师的心育培训。体育教师如果不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二是使教师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三是使教师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
2.制定体育学科渗透心育方案。学校应组织体育教师讨论制定《体育学科教学渗透心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一个全校性的体育课渗透心育的教学活动指南,其内容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体育学科有渗透心育的职能,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为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之一;体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内容;对体育课渗透心育的教学方法作指导性的规定;将渗透心育的效果纳入体育课教学效果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效果作为教师体育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性的教学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体育教师进行备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之中,并形成不同的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且汇编成教案集,如《专业体育与心育结合教案汇编》。
依据新教案,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实验性的教学实践。例如,上篮球训练课时,在分组对抗比赛的配合技巧教学中讲授进攻、防守、传、切、掩护等战术时,进行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的教育。又如,在俯卧撑训练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再如,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巧妙地融入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内容;还可以利用体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压力排除和情绪宣泄的训练等。
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机地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例如,教师可在体育课前的准备运动的跑步环节中让学生一边跑步,一边有节奏地呼口号:“树立信心,磨练意志,一二三四。”又如,下课前学生集队,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教师喊口令——“立正,下课!”学生齐声回口令——“体育精神,无所不能”或“团结协助,力量无穷”或“我能行”。
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两育”内容之间的相互匹配和自然交织,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和“等价交换”。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充分彰显了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电邮:liujianping@126.com)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