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房地产业何去何从
2009-05-31
北方经济 2009年9期
居有其屋,一个古老的话题。2000多年前的孟子梦想着让“居者有其屋”:公元7世纪的杜甫同样梦想着“得广厦千万间”以“庇天下寒士”。
时过境迁,房子依然是芸芸众生梦开始的地方。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渐渐进入“市场化”轨道,“居者有其屋”像一个美丽的童话,离人们越来越远。一份由国土资源部所属部门发布的“2008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逼近4000元关口,达到3919元/平方米:而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以此计算,一位城镇居民一年内不吃不喝,仅能购买4平方米的商品房。
另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平方米近4000元计算,占压的资金将超过6000亿元。
我区2008年商品房空置面积为402.12万平方米,空置率为8.3%。虽处于空置合理区,但首府呼和浩特的商品房空置面积却达到263.14万平方米,空置率为32%,属于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一方是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高企的房价,另一方是不断攀升的商品房空置率,如何在民众的福祉和利润的追逐中寻得效率和公平?“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离老百姓到底还有多远?房地产业应当何去何从?不仅是房地产业关注的,更是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