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2009-05-31朱靖兰
朱靖兰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开篇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兴趣;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激发其兴趣;可以用“讲故事”激发其兴趣,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最感兴趣。多媒体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获得愉悦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如在上《桃花源记》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落英缤纷”图、“渔人泛舟”图、“桃源人宴客”图,帮助学生理解桃花源的环境美、人情美、生活美;在教授《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我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听我课前配的《空山鸟语》古筝曲;上王昌龄的《出塞》时配了《胡笳十八拍》,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了课时容量。
二、 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问题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这样提问:“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怎样一个背影?请在原文标题前加上一个修饰语,变为( )的背影,并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因为人人都可以填,但想填好又未必容易,这需要学生吃透课文,掌握主题,而且还需要学生去讨论,去比较。比较与讨论之后,(难忘)的背影、(艰难的)背影、(凝聚父爱)的背影、(饱经忧患)的背影等说法是大家认为比较好的。通过这一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入了最佳的学习境界。又如我在讲《乡愁》一课时,在听读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意象表达出来?大千世界,万物繁多,为什么作者单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这两个问题基本上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且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起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三、 利用课本剧编活演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张扬学生个性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理,且模仿性和参与性特别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课文体裁及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课本,揣摩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所要反映的主题。如在上《百合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小说,然后揣摩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语句及语段,最后请三组学生登台表演。一组扮演小战士送“我”到前沿阵地的情景,一组扮演“我”和小战士去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情景,一组扮演新媳妇为小战士缝被子破洞的情景。通过自己的揣摩与观看同学们的表演,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所要反映的主题:歌颂解放战争时期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
四、 利用小组合作创设协作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协作”
教学中的协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比如课文朗读、作文修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
小组合作作文是我的一个尝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语言训练运用。在进行作文语言训练时,我给学生设定了许多种情形和场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以解决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的问题。学生在进行集体创作时,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启发与交流,在交流互动与对话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产生了创新的意识,拓宽了思维方式。事实证明,通过协作教学,既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