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岛”的巨变
2009-05-31余文活
余文活
京族是我国极少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6万人,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主要分布在万尾、山心、巫头三个自然村。经过多年的努力,京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原本被称为“瞎子岛”的“京族三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瞎子岛”的由来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人们在江平镇三婆庙办起了一所“南服书院”,这是京族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间小学。书院设初级部(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和高级部(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两个班,学生40多人,教师2人,以教《三字经》、《千字文》、尺牍、古文、珠算为主。山心、万尾、巫头分别于1928年、1940年、1946年创办了初级小学堂,各设1—4年级4个班,教员1—2人,学生30—50人,其办学形式基本上是半私塾的,在哈亭、寺庙或私人家里授课。
据1953年调查统计,万尾村第三组、第四组的318名京族人中,149名妇女全部是文盲,169名男子只有5名识100—500个字,只有1人识1000个字左右。到1949年,京族总人口达3308人,其中,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79人,占总人口的5.4%,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各1人。
由于教育水平低下,“京族三岛”有了“瞎子岛”之称。
“瞎子岛”的新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京族教育事业十分关怀,拨出专款来修建校舍、添置设备,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到1962年,山心、万尾、巫头、谭吉、江龙等京族聚居地原有的小学,都先后发展成为完全小学;京族子弟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到1965年,“京族三岛”的全日制小学已有6所,教师21人(其中京族教师6人),京族学生358人,京族在校初中学生29人。与1949年的在校人数相比,小学教师增加了3.5倍,京族小学生增加了5.4倍。1983年,小学在校京族学生有1214人,比1949年增加10倍多。1985年,防城中学开设了民族高中班。1989年,江平中学又自办了京族初中班。1995年,东兴市在京族地区创办了一所少数民族中学——京族中学。
1995年以来,国家民委先后拨款100万元为京族学校建设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围墙、校门、校道和水泥球场等。2004年,国家和自治区又拨款52万元建设京族学校学生宿舍楼。2007年,东兴市政府投入180万元对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校容校貌建设和购置仪器设备。经过几年的建设,“京族三岛”的学校彻底清除了D级危房,添置了硬底校道、围墙、运动场、标准升旗台等基础设施,校园日趋绿化、净化、美化、规范化。小学设有图书资料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械室、仪器室、卫生室,中学设有图书资料室、阅览室、理论实验仪器室、团队活动室、体育器械室、劳技室、卫生室、会议室、办公室,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1998年以来,东兴市还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项目、“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对江平中学、江平中心校、山心小学、巫头小学等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或完善。
如今,京族聚居区的学校的学生宿舍、教室全部实现了楼房化,京族学生的学习和住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办学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008年,京族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辍学率为0.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9%,辍学率为1.6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66.7%。京族15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为98.7%,17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为98.0%。全市现有京族小学生1942人,占全市小学生总人数的13.2%;京族初中生731人,占全市初中生总人数的12.5%;京族高中生217人,占全市高中生总人数的18.5%。现在,全市在中学任教的京族教师49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9.6%;在小学任教的京族教师119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5%;教师合格率达100%。
“瞎子岛”改变的秘密
“瞎子岛”的改变,得益于政府不断加大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力度,切实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扎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兴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成立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学校挂钩联系制度》,积极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群众出钱出力,献工献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校园。还制定了《东兴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实施办法》,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提上该市教育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东兴市积极开展民族特色培训,培养民族学生技能。京族学校根据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了独弦琴、竹杠舞、帆板等兴趣小组。京族学校还开设了越南语教学,目前,该校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能用越南语对话。
加快寄宿制民族班建设,重点照顾少数民族学生,这让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实惠。从2004年起,东兴中学开设了民族高中班。在校寄宿民族学生由2004年的350人增加到2008年的550人。寄宿制民族学生每生每年享受自治区和市级财政给予的生活补助750元。
东兴市还调整少数民族学校教学点的布局,合理设置教学点,便于学生就近入学。从2001年以来,该市遵循“方便入学,兼顾普及和提高”的原则,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教学点进行调整布局,撤并一些生源极少、校舍属严重危房的教学点,为民族地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把原万尾小学及京族中学整合为京族学校,并在京族学校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开设越南语课程,并配备专职教师。2004年,京族学校和东兴中学设立了民族寄宿班,还对师资的配备采取了倾斜政策,特意安排比较优秀的教师到寄宿班担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瞎子岛”的未来
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发展京族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对此,东兴市已经做好了准备。据东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从现在起,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要逐年提高,辍学率逐年下降,到2010年,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98.9%,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入学率达98.5%,巩固率达98%,辍学率控制在1%。
东兴市计划建立少数民族教育支撑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的管理。市财政在年预算中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每年市财政少数民族专项经费不少于上年财政总支出的0.5‰,市财政少数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交教育局统筹,专款专用。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投入到少数民族教育中去,对用于少数民族教育的社会力量办学,政府优先立项,并优惠支持。对少数民族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市教育局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各类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年终填报专项报表报市人大和市财政局审阅。
东兴市还将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到2015年,力争使全市少数民族教师均具有专科师范毕业以上学历,90%具有本科学历。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多渠道增加培训投入,加强少数民族教师培训工作。东兴市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负责对全市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状况进行调研,并根据队伍建设目标要求,制订培训计划,对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市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还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对在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学校任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励,在职称晋升和各种评优活动中优先考虑。
东兴市还将扩大京族学校的招生区域,增加招生名额。京族学校招生生源由原来的万尾、巫头、山心扩大到潭吉、江龙,使京族学校每年级保持2—4班。继续在东兴中学设高中民族班,开设越南语选修课程并逐渐向必修课程发展。京族学校和巫头、山心、潭吉、贵明小学开设越南语必修课,由每周1节,增加到每周2节,开设独弦琴选修课,京族学校与职校挂钩开设越南语专业班,面向全区招生。京族地区的学校还将根据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培训活动,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