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2009-05-31曾令辉林春晓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辅导学困生

施 明 曾令辉 林春晓

编者按2005~2008年,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了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干预家庭教育,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学困生遇到的心理、情绪、意志、信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其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本刊特邀请该研究课题负责人及参与教师撰稿,与广大读者分享其宝贵经验。

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因素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学生自身的智力与非智力等内在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的200名中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有46.59%的学生因担心考试结果而害怕学习;有36.4%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坚韧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50.39%的学生厌学。可见,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力,已成为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提高学困生个人学习能力”课题组通过心理辅导、情绪调适、小组活动、个案辅导、互动教学、快乐学习等活动,帮助学困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心理、情绪、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问题,以实现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调查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如何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作出的界定。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整体结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总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

(一) 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具体体现在:

首先,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间接作用。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无论知识的获得或技能的形成,都总是通过注意、观察、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活动来进行的。没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人的学习活动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在学习中,人们不能通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去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些心理因素只能有助于人们通过智力活动去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没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人的学习活动可以照常进行,但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其次,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五会”,非智力因素则具体表现为“五学”。智力因素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这“五因素”出发,在学习中,就要求学习者必须会注意、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基于智力五因素的“五会”不是自发形成的,因而学习者必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有关的学习。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从这“五因素”出发,在学习中,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愿学(以动机为机制)、好学(以兴趣为机制)、乐学(以情感为机制)、勤学(以意志为机制)、独立学(以性格为机制)。基于非智力因素的“五学”不是自发形成的,因而学习者必须自觉培养、严格要求,才能形成“五学”。调查研究表明,形成“五学”的过程,就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二)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首先,智力因素促进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促进智力因素。从前者看,在智力活动中,要求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以支持智力活动的有效开展,于是,非智力因素在支持智力活动、坚持完成智力任务的过程中,其本身自然也获得了锻炼与提高。比如,智力活动要求学习者克服困难,这就锻炼了意志的坚持性;要求学习者独立自主,这就提高了性格的独立性。从后者看,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使其得以坚持下去,取得最后成功,这就必然要促进智力的发展。

其次,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属于认识活动范畴,非智力因素属于意向活动范畴。关于认识与意向的关系,我国著名现代心理学家潘菽是认为:“一般地概括地说,意向总是认识指导之下的意向,而认识总是意向主导之下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认识活动指引的意向活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不在一定的意识活动的主导之下的认识活动也是绝对没有的。”据此,我们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确定为指导与主导的关系。

二、 影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更多的家长、老师重视智力投资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便归咎于孩子脑子笨。尽管家长、老师用了不少办法督促孩子学习,但是由于没有去探究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病因”,所以收效甚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因屡屡受挫而丧失了信心,或自暴自弃,或因厌学而误入歧途。经调查表明,影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长对学困生的了解程度。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不高。只有16.5%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非常了解”,“了解”的有57.1%,“一般了解”的有25.3%。学困生认为父母“非常了解”自己的有15.1%,“了解”的有47.3%,“一般了解”的有30.1%。两者评价相差不大。但是,只有59.6%的学困生认为父母是通过直接与自己交流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而40.4%的学困生认为家长是通过老师或同学等间接方式了解自己的。

2. 家长与学困生沟通的方式。20.4%的学困生认为父母在有空闲的时候才与自己交流沟通,19.8%的家长认为自己常常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从交流的内容看,69.1%的学困生认为是谈学习,45.9%是谈生活有关的话题,谈交友、情感等其他方面占20.5%。62.3%的父母认为会谈学习,14.0%是谈生活有关的话题,25.5%是谈情感等其他方面,两者在这方面评价也趋向一致。从学困生是否主动与父母交流来看,只有41.9%的学困生表示会主动与父母谈在学校发生的事情,40.9%的学困生则是父母问了才说,12.9%的学困生一般是不让父母知道,4.3%的学困生在家根本不谈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只有6.7%的学困生平时经常与父母交流有关青春期的话题,44.9%的学困生很少谈及,32.6%的学困生从来不会与父母谈及。

3. 家长与子女沟通出现障碍时的解决方式。当家长与孩子沟通发生意见分歧时,33.3%的学困生认为是由父母做主解决,认为是共商对策的占25.8%,认为双方沉默不语的占23.3%。从这一点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以家长制作风解决沟通的分歧,缺乏民主沟通的氛围。

4. 家长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学困生犯错误时,有36.5%的学困生认为父母会打骂和严厉批评,只有39.8%的学困生认为父母会耐心教育指正。有31.9%的家长会打骂和严厉批评孩子,而非帮助其寻找原因,耐心指正。

三、 不良非智力因素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的表现形式

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其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励和发挥;二是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某些方面产生了问题,如情绪障碍、意志障碍、学习焦虑、人格适应不良等。而影响学困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普遍属于第二种情况,即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某些方面产生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学习自卑心理障碍。学困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心理极其容易自卑,老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在课堂上要么神情呆滞,要么调皮捣蛋,无心听课。

2. 情绪对抗障碍。一些学困生的课堂行为较差,甚至有过激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对这部分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目光中常带有警告、怀疑和责备。由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责备,这些学生总感到不自在,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老师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

3. 消极情绪。有的学困生因成功的次数寥寥无几,缺少学习所带来的喜悦;没有清晰的目标,认为学习是“替父母学”或“要我学”,且平时遇到问题,没有主动找老师或同学商量讨论,结果是老问题没解决,又出现不少新问题,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致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最后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我们辅导的学困生中有80%都是如此。

4.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有的学困生认为学习是替父母学,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于是养成了贪玩、好动、做事不专心、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习惯,他们懒散地对待学习,对学习不重视,甚至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

5. 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意志力。有的学困生还没开始学习,就先判定自己不行。其实不少学困生的思维是很敏捷的,只是他们缺乏恒心,成绩提高不明显,致使他们没有信心再坚持下去,再者他们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每天得过且过,没有个人的目标,把学校当作是困住他们的牢笼。

6. 厌学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教师的抱怨、家长的期望过高等,都是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的重要因素。

四、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策

(一) 开展个案辅导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展其非智力因素。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先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思想的变动。个人辅导时,可通过交谈沟通,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弄清他们哪些或哪个方面存在困难,并根据其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训练,注重方法指导与情感支持。学困生大部分是学习不得法,虽然表面上很努力,但效率却不高。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情感上认可孩子,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让他们尽量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获得进取的力量。在为学困生解决难题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讲解。经过耐心、诚恳的辅导,应使学困生相信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方法不当而已,从而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二)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为其提供多种学习和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展示其能力。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多样,如球赛、猜谜、跳绳、演讲、手抄报等,活动中,教师应对学困生的表现加以赞赏,还可颁发小礼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活动,应让学困生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当今的发展形势,开拓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如:为了提升学困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树立乐观的人生观,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联系身边的小事,阐述他们的荣辱观,从而明辨是非,提高了思想觉悟;同时,还开展了篮球赛,学生认为这种活动既可以放松身心,发挥自身特长,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扩大与同学的交流。

(三) 调整教学进度,以适合学困生的知识构成、理解程度及个人体验,使其快乐学习。

对学困生而言,能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解题方法,甚至能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是一种成功的表现。不少学困生反映,他们很难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注意教学节奏,简单内容尽可能在前15分钟内讲完,难点内容尽可能放慢速度或适当降低要求,可设计一些阶段性问题来降低问题的难度,确保学困生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能听懂课。

通过对学困生三年学习活动的跟踪辅导,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学困生的良好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其学习能力的有效办法,社会、学校、家庭都要积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早日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辅导学困生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