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9-05-31吉顺斌

新课程·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民俗风情作文生活

吉顺斌

初中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通病:或千篇一律,言之无物;或拾人牙慧,一味模仿;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究其原因,那是学生在作文材料上的“贫血”现象所致。众所周知:在材料积累、题材选择、思维表达的写作三要素中,材料的积累是前提,是第一要素,缺少材料的作文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笔者以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与其一厢情愿地讲授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急功近利地训练“限时作文”,倒不如重视学生主体,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去寻找写作所必需的“源头活水”。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作文记》中所说:“作文要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如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笔者联系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探讨:

一、关注立体社会,摄取写作素材

社会是一个多层面的网络,投射给学生以立体的生活。小到街谈巷议、身边琐屑,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都可以成为诉之于笔下的素材。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感悟生活的匠心,叙写生活的激情,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激发作文的灵感,丰富创作的源泉,从而挖掘出生活的深层内涵。农忙时节,燃烧麦秆很寻常,反映的却是农村人环保意识的淡漠;老年人骑电瓶车很正常,却反映了他们融入快节奏的生活的激情;抗震救灾带给世人无限的感动,折射的是一个民族历经磨难之后的坚强与守望;“三聚氰胺”事件全社会高度关注,体现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学生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扎根于对生活仔细观察和深刻理解,才能去伪存真,吹尽沙砾始得金。

二、创设多样情境,丰富写作素材

紧张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囿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狭小的天地,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常常造成认识的“短视”,表达的肤浅。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则是丰富学生生活的主渠道,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样的活动课程化,创设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例如让学生到野外踏青,吮吸春的气息;参与农村劳动,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走进敬老院,感受孤寡老人对亲情的渴望;访问下岗职工,明白知识在竞争中的意义;参与社区服务,体味付出之后的幸福……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生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心有所动,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充溢、新颖别致。

三、拓宽阅读途径,贮存写作素材

“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训都指出了“阅读─写作”迁移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毕竟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另外一条途径——阅读,来进行有效的互补。大量的有针对性、指导性、周期性的阅读,特别是深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笔者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有五:

荟萃本“不动笔墨不读书”。让每一位学生都预备一本“荟萃本”,要求每天坚持拿出20分钟把阅读过的书籍、报刊中的精彩片段或“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最有感触的核心材料记下来,并做简单点评。作文时,这些沉淀的记忆一旦被唤醒、激活,就可能为文章添上华彩的一笔。

集锦录 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按写人、叙事、议论等专题,将剪报汇编成辑。这样的集锦录除了实用之外,更诱发了学生阅读重点文章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积累素材的热情与执著。

资料卡 鼓励学生将一些零散的资料,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国际知识、街谈巷议、趣闻轶事,以卡片的形式记录贮存,并不时地将这些资料卡拿出来梳理归类、品读或有机组合分析,从中升华出新观点、新见解。

活电脑 利用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推荐一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时文美文,使其熟读成诵,写作时鲜活的形象、精湛的语言便在自己笔下汩汩流淌,自然得体。

交流会 每学期组织班级开展“读书展评”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读书本、集锦录、资料卡拿出来展示交流,通过互相品读、评头论足推荐各人“特色片段”、“精品一则”,开辟专栏,转抄登载,互为观摩,做到资源共享。

四、探究民俗风情,挖掘写作素材

中国民俗风情异彩纷呈,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教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透彻地解读民俗风情,在浓郁的民俗氛围之中,汲取精华,增加内存,挖掘有益的素材。中国传统节日衍生出许多习俗,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祈求平安幸福;清明扫墓、插柳寄托哀思;端午插菖蒲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驱邪避疫;中秋拜月渴求团聚安康;重阳登高吃糕,期盼步步登高等等,这些习俗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教者要鼓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主动向长者了解民俗风情的由来,全方位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享受亲情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多采,品味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中鲜活的题材进行整理、挖掘、丰富、提升,提炼出文化的精品,使之变成学生文学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写作时丰富源泉之一。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视学生作文实际,立足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立足变小语文教学为大语文教学,变封闭的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立足带领学生精读博览,广为采撷,使“生活─阅读─写作”同步共振,相信作文教学的“方塘”里必然会呈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喜人局面。

作者单位:海安县曲塘镇双楼中学

猜你喜欢

民俗风情作文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