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介素养教育与高职大学生社会化
2009-05-29张雪黎
摘要: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的是,大众传媒在人的社会化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易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文章在阐释媒介素养教育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高职大学生;社会化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现实背景。而我国高等教育也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赋予了当代大学生角色新的内涵,并给大学生的社会化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媒介形态的不断发展,以大众传媒为特点的媒介正大规模地入侵公众生活,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媒介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的直接背景和虚拟现实。大众传媒在引领大学生成长和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及时、迅速、无孔不入地传递有关社会事件与社会变革信息,提供社会角色模式、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是高职大学生当仁不让的“第二课堂”。因此,关注并加强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媒介的识别能力,抵御媒介的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媒介发展自我,顺利完成社会化,应该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一教育的目的是避免大众媒介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其后,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逐渐得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均已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的课程中。我国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始于1997年。现在,虽然国内外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其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当前比较完善的媒介素养定义还是出自西方媒体教育学者。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做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具体说来,一个具备了较为充分的媒介素养的现代人应该具有关于媒体的一般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能自主选择能使自己在某个时候最便捷地获取信息的媒体;在接受特定的信息时能充分理解媒体信息传播的意图;对待某些特定的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等。
经过多年对媒介素养定义的讨论,一般认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对于传媒、传媒信息和传媒专业人员本质特征的一种基本认知和解读、评判、接受、利用传媒信息的实际能力;二是指对于这种基本认知和实际能力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称为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归纳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其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三个部分。概括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一种关涉掌握传媒知识、获取传媒技能、提升传媒素养的活动,它是针对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等。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媒体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二是了解自己对媒介的需要,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服务自我。前者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将尽可能地减少媒介信息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后者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利用媒介的水平并从中获益。二者构成了媒介教育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将受众由一个盲目的消费者训练成为一个理性的媒介使用者。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相对缺乏。考虑到我国传媒和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从媒介获取信息;(2)学习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并判断其意义和价值;(3)学习利用媒介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利用媒介来发展和完善自我。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学习对媒介信息进行分析、提炼,从媒介环境中了解现实环境的真实状况,从而为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个性定型的阶段,大学生通过从媒体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参与传播信息,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完善,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是媒介素养教育较高层次的内容,它对于大学生以成熟的心态、理性的思维看待社会,认识自己,实现自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既能融入社会,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智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社会化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简言之,社会化就是学习和传递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过程。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反映人生进取目标。(4)担当社会角色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是通往社会的驿站,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等社会环节,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努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其主要内容,一是学生智能结构专业定向化,这是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任务,也是为走向社会做好知识准备;二是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系统化,即要使学生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为更好地投身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三是学生的价值取向高层化,即要从思想上建立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这是使其进入社会后保持冷静思考和判断的前提;四是学生的道德原则理性化,即为进入社会做好道德准备,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五是学生的政治方向科学化,即要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六是学生的“自我”人格健全化,即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这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所在;七是学生的人生理想体系化,即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从而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也即社会化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专业素质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知识技能社会化和心理素质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不仅非常重要和必须,而且也是复杂全面的,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现状
目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化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我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工作不适应。(2)单纯幼稚,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适应。(3)应变能力差。二是过度社会化。当前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主要表现,首先是个人感情生活过度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对待爱情的观点和做法上。其次是在学习态度上,利己主义、人情世故甚至尔虞我诈在学生中已普遍存在。再次是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对于社会正义、邪恶与不公,他们不再关心与积极对抗,更专注于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更急功近利而缺乏理想主义精神。三是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大。四是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严重。五是网络痴迷。面对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学生常常无法正确对待。
在众多的特殊群体中,高职大学生是一个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群体,占我国高等教育学生一半以上。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状况及媒介素养教育状况的关注与研究非常必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应该看到的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他们参加高考时,或多或少不如意,分数偏低,不得已才选择了三本以下的地方院校;社会上的歧视眼光也影响他们的心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得他们心情焦虑。因此,在高职院校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显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如价值观念扭曲、心理疾病日益增多、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品格修养存
在缺陷、心理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学认为,对社会化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是社会媒介,这些媒介包括文化、家庭、学校、邻里、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当代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及社会角色的转型期,同时也处于社会化发展中的信息吸纳期。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大众传媒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化力量。广播、电视和网络是当前影响大学生社会化最主要的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虽然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网络是学习、生活与信息搜索的有效工具,同时具有娱乐、消遣和人际沟通的功能,但由于高职大学生对信息的辨析能力不强,自律能力差,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部分学生陷入“网络成瘾”的深渊,社会化进程受到媒介负面信息的干扰。
(一)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课堂,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向学生系统介绍各种大众媒介的演变,分析传媒内容的生活流程,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模块。第二,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假,利用媒介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能力。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模块。媒介有正负两方面影响,发挥正面影响和避免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之一是提高高职生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第三,增强高职生的媒介伦理道德观念。教育者要将媒介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新内涵,帮助广大学生增强媒介伦理道德观念,使其媒介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要求,促进道德社会化。第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参与式学习法为主要教育方法,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帮助高职大学生利用媒介提高自己的本领,并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服务。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素质模块。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作用及影响
媒介素养作为当代社会整体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加强这方面教育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民主社会的需要。人的社会化(包括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化)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为此,和谐社会里平等、公正、有序的环境又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保障。媒介素质教育是使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质,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因而媒介素质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化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积极的媒介素养教育可提高高职大学生利用媒介的能力,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大众传媒和社会化是不可分割的。在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削弱人际交往、色情诱惑、虚假广告、暴力、虚拟网络等负面效果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媒介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媒介负面作用加以批判,通过加强教育,使学生了解媒介,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辨别媒体信息,增强免疫力,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
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化起范例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使高职大学生在面对媒介时由接受、储存、适应信息变为辨别、运用、创造信息,从被动者、无责任者到主动者、有责任者。推广到其社会化过程也是一样,媒介素养教育和社会化都是注重保持、延续和发展,前者需要共性融入,后者需要个性和创造。有了共性,信息才得以传播,社会才得以存在;有了个性,信息才会丰富,社会才得以发展。所以说,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化有范例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完善个性,实现社会化起推动作用 媒介素养理论强调受众必须清楚地认识媒体的根本属性,即再现现实的属性。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帮助高职大学生对信息从质和量上把关、过滤,使其掌握自我谋生求职的技能,学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还可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减少个体在实践中靠自我摸索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活动的开展,让高职大学生认清媒体的本质,提高分析、辨别和运用能力,也可用现实生活中优秀艺术作品中的优秀形象来教育高职学生,积极地促进社会进步,逐步完善个性,最终实现个体社会化。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Thoman.Sills &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M].Center of Media Literacy of USA,1999.
[2]柳萍,柳云飞,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1).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3.
[4]刘伟校,刘英.简述大学生社会化[J].消费导刊,2008,(3).
[5]黄勤锦.青年社会化与媒介素质教育关系的理性思考[J].青年探索,2006,(6).
作者简介:
张雪黎(1964—),女,江苏南通人,工学硕士,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催化材料等。(本文责任编辑:孟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