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主体性教育思想
2009-05-29陟和亮
陟和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培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教与学;主体作用;数学素质
How does the theory permeate corpus sex education though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Zhi He-liang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the exactitude confidence teach with learn of relation,follow a teacher predominance function and student corpus function to combine together of regulation.The development equal and harmonious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full exertive the student's corpus function,exaltation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character.
【Key words】Teach with learn;Corpus function;Mathematics character
体性教育思想,就是要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既要看到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教育的客体,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看到学生又是自我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二主作用当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根本,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1. 尊重学生 教学民主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既要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要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要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要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教师与学生彼此需要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是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2. 启发引导 激活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讲述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教师的任务一是“引而不发”;二是“开路搭桥”。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学生常常把球误认为圆,他们把皮球、元宵与硬币、井口等混为一谈,当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面对这种现象,假设我们只是简单地指出错了,这不仅无益于学生认识的提高,还可能促成不求甚解的惰性心理,当然也就难以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深思、探索的精神。
我的做法是事先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当学生的误解出现之后,把它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是一种平面图形,而球则是一种“体”。为什么有的同学把球误认为圆呢?学生思索着……这时我当作学生的面把乒乓球沿着接缝处分开,请大家观察乒乓球的横截面。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了:“球体的截面是圆形。”这样,他们不仅知道自己错了,而且知道为什么错了。这是引导学生在思维中学习思维的一个典型实例。
3. 引起研讨,激起争论 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争强好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起争论,组织学生研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争论、小论文答辩多种形式让学习主体——学生“活”起来,这样课堂就如注入了一股活力,气氛变得紧张愉快,学习情境变得清爽而和谐。
例如,在一次测验中,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西山村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2个月修了全长的 。照这样计算,几个月可以修好这条水渠?”要求学生能用三种方法解答。当我把全班学生的解法统计出来时,竟有7种不同的解法,而对其中一种解法: 2÷2/5= 5(个月),我感到十分欣慰,可是多数同学还不明白这样解题的道理,我就故作怀疑:是否是凑得数凑出来的?该学生马上站起来说:“2个月修了全长的2/5,也可以看作2个月相当于修好这条水渠所需月数的2/5。求月数用除法,所以得算式2÷2/5= 5(个月)”。瞧,多么独到的见解啊!
4. 自己尝试,自己发现 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探究是学生的天性,在探究过程中,如果能解决问题,取得进展和成绩,他们就得到心理满足,向上的力量就会越发充足。可以说,在探究中激发的求知欲,是学生爱学的重要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被2整除的数时,我说:“老师还没教,看看谁最聪明,自己能找出规律来。”我把1,2,3,4,5,6,7,8,9,10,11,12,13,14……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规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说被2整除的数是双数,有的说末尾是0,2,4,6,8的数。我分别加以肯定,并让学生翻开书看看自己发现的规律与书上讲的是否一致,适时加以鼓励,“你们都很聪明,只要认真学,多动脑筋,就可以发现规律。”学生高兴极了,主观能动性就激起来了。
5. 自己动手,自己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工、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是发挥学生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小结。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例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课末小结时我说:“哪位同学能以‘我懂了为开头,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通过学习我懂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有的说,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可以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把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有的学生将上述两点合二为一,还有的学生进一步说,当分数的分子正好是整数的倍数时,我们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当分数的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时,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这样的小结,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所在。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扎实备课,精心创设条件,坚持启发研讨,激活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动手、去小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收稿日期: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