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以制度化促常态化
2009-05-29贾占军
贾占军
【摘要】建国六十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历史,更是一部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时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解放思想已经远远突破了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和重要社会转型时期的典型的思想大解放的范围,从人类社会特殊历史时刻才出现的重大的思想和理论变革运动转变为社会发展的经常性、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解决新时期的问题和挑战,唯一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常态化的思想解放不断破除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机制,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制度。
【关键词】解放思想;制度化;常态化
在当今时代,一方面中国社会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关于基本发展道路、所有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多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重点越来越转向具体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普通民众的知识水平、主体意识、创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其结果是各领域的具体发展实践层面和个体生存实践层面上的解放思想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和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样一来,今天的解放思想已经远远突破了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和重要社会转型时期的典型的思想大解放的范围,已经从人类社会特殊历史时刻才出现的重大的思想和理论变革运动转变为社会发展的经常性、普遍化、常规化、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
1. 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解放思想的常态化 强调思想解放,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对我们目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挑战的认识。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中国人民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正在世界民族之林迅速崛起。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原因就是我们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是解放思想的直接结果。思想观念的变化,直接一步步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和经济进步。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解放,我们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会有“中国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解放就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只要我们还坚持改革开放,那就必须继续使用这一法宝。
另一方面,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例如,如何克服仍在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如何让全体人民,特别是普通工人、农民更加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如何进一步扩大公民的参与,更好地满足广大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需求?如何加快建设法治国家,降低犯罪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如何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何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妥善处理好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共同建设和谐世界?所有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自己没有现成的答案,在其他国家和其他发展模式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到新的解决办法,革新制度机制,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国模式”的内容。
2. 民主与法治的和谐为解放思想的常态化奠基
2.1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基础条件。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思想是否解放,不取决于或主要不取决于个人的品德和思想认识水平,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民主条件如何。如果缺乏民主条件,只能导致全社会的思想僵化,解放思想就无从谈起;至多只能有少数先进分子敢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但难于形成大气候,而且他们往往会遭到厄运。因此,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民主条件”具有广泛的内容,既包括民主手段、民主方法和民主作风,也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的法律化;既包括政治民主,也包括经济民主;既包括人民民主,也包括党内民主。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经济民主中,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权力,以改变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要确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2 法治对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现代意境下,增强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仅指望个体的觉悟、素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只有经由民主程序确立的制度才是决定因素,这是由它的社会认同性所决定的。它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有利于维护党内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民主不易受到干扰和破坏。这样的制度具有全局性和刚性,因为它一经制定并通过就是客观的东西,是党的、国家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对全局都起作用,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它还具有根本性,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和保证;同时还是国家法律的保障。“制度是决定因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努力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一旦从制度上、法律上获得切实保障,就不会出现全局性的背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错误,即使发生失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能通过纠错机制而得到纠正。
3. 解放思想必须体现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上 解放思想要从实际出发,把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出发点,把解决深层次问题作为落脚点;特别是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党政领导干部作为重点。要解决政府机构、领导干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问题。这就必须增强三个意识:一是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它属于公权力范畴,是有边界的,赋予是有程序的,不能随意自行设定或取消,不是哪个部门的,不能越位。二是政府的权力必须服务全体人民,不能倚轻倚重,也不能缺位。三是政府的权力要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拥有监督权,与之相应的还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在,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好地发挥这个优越性,更好地体现这个优越性。
3.1 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改革创新。政务公开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权力制约的治本之策,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务公开要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做到该放的全部放,能减的尽量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推行在线审批。这既有利于公开透明,又有利于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各级机关和部门要大力改革审批方式,积极推行在线审批。三是加快完善听证制度。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政策的出台要让群众知情参与,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四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要加强组织、策划、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正常渠道传播公众关注的信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五是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3.2 要强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大改革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方关系,赋予地方更大更多的管理权限,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格局。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归纳起来是四个方面。一是转变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二是机构改革,加强公共服务部门,探索职能整合的大部门体制,实现政府机构设置向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转变。三是制度建设,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四是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政府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方式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
3.3 要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改变领导班子和机关、部门工作实绩的评价方法,扩大群众参与评议。二是稳妥开展公推直选试点,逐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变“相马”为“赛马”。三是积极推进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用足用好国家《公务员法》,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四是改革政绩考核办法,要精简考核项目,注重工作实效,注重群众评价。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