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心理健康
2009-05-29柳怀东
柳怀东
【摘要】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青年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心理健康;智力;心境;人格;心理适应
Athletics and mental state health
Liu Huai-dong
【Abstract】Athletics sport can promote people of mental state health,mental state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only have mental state health youth student of virtuous,,body,then can get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Athletics;Mental state health;Intelligence;Mood;Personality;Mental state orientation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将“健康”一词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
体育不仅具有促进身体发展,而且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功能。体育与心理健康,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命题。心理卫生,亦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达到心理健康的学问,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以保持对社会生活的良好适应能力;狭义的心理卫生,则是指对不健康心理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这俩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心理健康的增进,是预防心理不健康的积极手段;而预防心理不健康的同时,即是维持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论述达数十种之多。有人曾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十二短句:尚实际、有创见、建知交、重客观、崇新颖、善坚定、爱生活、具坦诚、重公益、能包容、寓幽默、己信人。总结各派之言,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
那么,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1. 体育与智力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心理学是通过智力测验来衡量智力的。智力水平在人群中的表现为超常(100分以上)和低常(60分以下)的较少,正常的(100分)居多。
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修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作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大、中、小学生,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成绩落后,甚至留级,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差,导致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思维的进行。
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想法。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 体育与心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做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的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
不仅如此,医学临床表明,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是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良好的心境,对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去接受唯体育运动才能奉献的丰厚馈赠;洒脱,奔放的心灵愉悦和从机体每一个细胞中进益而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静。请到运动场上来,忘却烦恼。体育运动,也许一个从不曾发现的天地,一种全新的感觉,会使人流连忘返,尽享其中乐趣!
3. 体育与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觉性是指行动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时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想悖。
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是的考验。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懒散,懈怠,无所作为,为体育运动所不齿;而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勇敢者的运动——铁人三项赛,高山滑雪,冲浪运动,地球之颠被征服,是人类向自身极限的冲击,更是人类向大自然的挑战。有的人倒下了,再没有醒来,更多的人又冲上去,这就是意志的力量。
国人曾为中国女排荣膺“五连冠”而欢呼雀跃,感谢他们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出了炎黄子孙的威风。然而,又有谁知道,在通向世界冠军的漫长道路上,女排姑娘们付出了多少泪水,汗水和血水?!为了实现几代人的夙愿,他们又失去了多少在姑娘金子般的年龄所应得到幸福和安乐?!人类意志和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4. 体育与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是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统一人格。其中,教学生做人是第一重要的。众所周知,曾有世界“第一飞人”之称的本·约翰逊因服用兴奋剂遭世人唾弃;著名球星马拉多纳因吸毒由绿茵场走上法庭。他们的体育技术虽堪称世界一流,但行为却严重损害和亵渎了体育精神,诚然,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但飘扬的奥运旗帜上永远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由此使人联想起,就是在那场使约翰逊丑闻暴光的“世纪之战”中,虽莫名其妙输掉比赛,却主动与约翰逊握手致贺的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和曾数获欧洲“足球先生”美誉的巴西球星苏格拉底的大将风度。两相对比,人格之高下,已勿需赘言。
5. 体育与心理适应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较之于其他学科,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形式的运动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著名学者麦亦尼和斯拉夫赤认为,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如下心理健康的价值:(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感;(2)能够提高独立性;(3)能消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其中,大部分内容均与心理适应有关,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面对体育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体育教师,努力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这既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也是体育事业发展本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