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 激“趣”提“效”
2009-05-29吴叶平
吴叶平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
【关键词】教学活动;个性;主体地位
Excellent turn teaching,arouse a “interest” to suggest “effect”
——exaltatio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interaction usefulness it I see
Wu Ye-ping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the demand is in the perfect teaching activity and perfect character two joint effort,demand teacher whole body nature genuine feeling devotion,valid of promot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Key words】Teaching activity;Character;Corpus position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当今的语文教育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而不是“一言堂”,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几个维度:
1. 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素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必须明确这一点。教学中,必须摆正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更好、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过分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当然这也不是全盘否定教师无须自身素质,那也是片面的,语文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把学生看成学习中主体因素的积极对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加语文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水平,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学生会对语文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会感到学语文其乐无穷矣。
2. 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外国人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是呀,教人未见意趣,学生自不乐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各类的学生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多加表扬、鼓励。有一年,我执教综高一年级的语文,每次语文课上,我总发觉一男生特别专心听讲。一次,我表扬了该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性,以后,该男生更是认真、踏实,后来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总之,一个教师对学生经常批评、斥责,学生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于产生对立情绪,或自卑心理,其离成功越遥远。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一天,我要求她朗读古文《劝学》。她朗读得很不流畅,如何背诵得熟练呢?我很生气,批评的语话差不多顺口而出,转念一想,这岂不更不利于她的学习吗?我还是表扬了她,出乎意料之外这微不足道的表扬竟触发她学语文的兴趣,居然语文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可见,学习有无兴趣,成绩大不一样,如果当初我大声的斥责,也许没有后来的收获了吧!“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学,效果绝不会好。”人都是希望得到赞扬、肯定的。点燃学生内心的驱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3. 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我们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灯》,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就需要我们将初中时学过的《白杨礼赞》略加回忆,让学生复习一下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鉴赏新课文。还有,引导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4. 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退隐,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总之,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构件一个有效的师生关系,为此,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
收稿日期: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