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师心理应变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2009-05-29孙彦彪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孙彦彪

【摘要】目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障碍已相当严重.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要要求,提高教师心理应变能力是先决条件,改变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是根本.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Exaltation teacher mental state contingency ability is push forward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ecessity premise

Song yan-biao

【Abstract】Currently,the mental stat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obstacle already equal severity.Is assuranc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moothly progress.Carry on to the student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is initial request,exaltation teacher mental state contingency the ability be precondition,change society to teacher of evaluation system is root.

【Key words】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1. 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社会各界已引起广泛关注,各级教育机构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依从事教育第一线的笔者看来,素质教育进行得却不尽人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贯彻得并不完整,类似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等心理扭曲事件仍有发生。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问学习、不闻世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辍学的大学生等类似事情时见报端。

另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根据国际标准,分别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省市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出现了数千年来第一次严重的心理危机。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如此多的心理问题学生势必影响未来祖国的发展,这样的教育结果显然不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也不符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 教育的新目标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因此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为了适应这个知识经济的新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认为:“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加以安排。此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它们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即(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

另外,在素质教育的含义中还指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由此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还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探索能力,身体心理健康,善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发展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是实现整个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3.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被确定为高智商的儿童在30年后作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这些儿童有的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和社会名流,也有很大部分成为普通人,该研究表明,在智商正常的前提下,学生学业及其以后事业成功与否,主要不在于智商高低,而在于心理素质的优劣。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中小学就要从基本抓起,从点滴做起,重点教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学习,升学择业以及升学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4.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和必要条件

4.1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社会对教师的需求,还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扮演的始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模范公民,学科专家,,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师等影响学生发展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4.2 存在心理疾患的教师是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存在心理疾患的教师对学生态度偏激,语言粗暴,缺乏爱心,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司空见惯,甚至迫使学生中途退学。长期处于存在心理障碍教师阴影下的学生,久而久之,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遇到挫折怨天尤人,听到批评怒气冲天,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4.3 教师心理疾患已日趋严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椐统计;中小学教师中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占31.5%,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占12.4%,21%的教师已患有心理疾病,69%的教师则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压抑等心理症状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及莫名的不安、失眠等等.无疑,这些不良心态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5.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5.1 在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大力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再加上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的时代,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导致现在家长对教师的首要要求就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分数,以便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社会各部门对教育的考核还主要停留在升学率.这些无疑给教师和学校定下了潜规则:“分,分,不但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分”是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分”自然也成了导致教师只重智育而忽视学生心理等方面教育的主要原因.要想扭转当前的教育局面,唯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5.2 改善教师物质文化水平,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自主提高自我健康教育。教师的劳动是神圣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如果说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更诚信更善良的职业,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对此予以积极的真实的关注。现在学校的管理往往是很理性的,强调管理制度的严密与完善,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监控与考核,这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学校的管理应该着眼于人的情感管理,在严格的制度下,教师只能服从,只能应付,这时人就变成一种机器,毫无主体性可言,更不用说个性的发挥。这种情形下,学生则毫无个性发展。这时候,教育管理不能推进教育的向前发展,只能让教师承受更重的心理负荷。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最为和谐的人际环境,对教师进行真正的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师的人格。这样,教师就可以在适量的工作压力之下,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与关怀,这种大环境下,教师与教师之间也会因此而出现良性的竞争。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才会在这种氛围下被激发出来,并能将这种尊重与爱心非常自觉地传递给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才会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德与心理素质.

除了外部环境外,教师自己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多读一些心理健康书籍,如《中小学生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德育心理学》《品德发展心理学》《思维发展心理学》,以开阔自己视野,思想乐观.把良好的心态传递给学生。

5.3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提高教师心理应变素质的首要方法。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应变能力,除了从制度上,从教师的工作环境上改变外,还应该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上着手,从教师培训制度上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要要求,提高教师心理应变能力是先决条件,改变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是根本.

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88

[2] 麦志强,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中小学班主任专题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3] 徐瑞、新课程下的学生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4]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4-13 16:49:00) 作者:屈淑兰

收稿日期:2009-02-06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没有用”的心理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