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渝北的光荣与追求

2009-05-27王晓莉

当代党员 2009年5期
关键词:渝北渝北区宜居

王晓莉

“窗含碧湖千层浪,门听绿柳万缕风。”这是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张中凯老人撰写的一幅楹联。

窗外美景,庭前楹联,正是市民对文明新风吹拂的“宜居渝北”发自内心的褒奖。

楹联所指的“碧湖”就是如今响当当的碧津湖。十几年前,碧津湖与双龙湖,还是两个臭水塘。2003年,渝北区投资2000万元,打响“渝北明珠”保卫战,清淤、换水……今天,这里已是碧波荡漾,垂柳依依。

“渝北明珠”保卫战,只是渝北打造宜居文明城区的一个缩影。

“渝北已成为重庆宜居指数最高、环境最好的地区。”渝北区委书记周旬的自信,有数据佐证:渝北城区公共绿地面积78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7平方米,均列主城九区之首,环境综合质量多年位居全市第一。

重庆“向北”,因为这宜居指数更是一个信心指数、文明指数。

今年初,有城市“奥斯卡”之称的“全国文明城区”花落渝北,这填补了重庆的空白。

这块奖牌,承载了93万渝北人和5届渝北党政领导班子22年来的不懈追求。

■ 一位闯红灯闯出来的标兵

每天中午,在渝北广场、渝航商场等地的红绿灯处,人们可以看到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带着亲切的微笑,疏导人们安全过街,劝阻行人不要违反交通规则。

老人在渝北街头,站成一尊令人敬仰的文明雕塑。

有谁知道,这位标兵,原来是闯红灯闯出来的。

2008年初的一天,渝北区文明创建办工作人员龚凤英下班途经渝航路红绿灯路口时,习惯性地转换成交通管理志愿者的角色。当看到一位老人企图横穿马路时,她连忙叫住老人,给她讲解交通规则。

惭愧之余,老人对龚凤英头上的志愿者小红帽产生了兴趣。龚凤英把小红帽送给了老人。不想第二天下班时,龚凤英看到,头戴小红帽的老人正站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

这位老人,就是原统景供销社退休干部、双凤桥街道汉渝路社区的费敏秀。如今,71岁的费婆婆每天义务维持交通秩序不下4个小时,她还自费印制交通宣传资料发给群众。

在费婆婆带动下,重庆川九公司的杨爷爷、邓婆婆以及渝北实验小学、金港实验小学的1000余名学生也当起了志愿者。每天中午、下午及周末,他们坚守在渝北广场、渝航商场等地红绿灯处,劝导行人不闯红灯、做文明市民。他们和费婆婆的想法一样:“生活在文明城市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天,乐于助人、行为文明,已成为渝北区普通市民的文明标准,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渝北区区长黄玉林介绍,此次全国文明城区的评选包括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项目,共264项标准,涵盖城市形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市民素质等多方面。根据全国多位专家暗访明察的测评结果,渝北区的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九成以上指标达到“满意”,在此次评出的14个全国文明城市(区)中位列第三。

■ 一块磨砺22年的奖牌

时光倒流22年。

1987年,当时的江北县(1994年12月更名为渝北区)还仅仅是一个面积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足1万人的小县城,不管是财政收入还是经济规模,都排全市末位,被称为“江老幺”。就在那一年,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县却靠着整洁的环境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县城”,这给了当时的领导班子一个很大的启发,他们开始锁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县城。黄玉林说:“1987年立下军令状后,历届党委、政府都肩负起这个职责。”

然而,创建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最突出的问题是分工管理的责任很难确定。”渝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万东良举例说,城市建设这块工作,多个市级部门都在管,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定,有些规定还存在冲突。2005年,渝北区成立创建办,万东良兼任创建办副主任。“创建办的权力可不小!”万东良说,所有難以明确的责任范围,创建办都有权将它明确给某个部门,负责的单位明确了,创建工作就顺了。

除了明确责任,历经22年的创建工作,还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的韧劲。22年来,创建工作没有因为领导变更而间断。其间,渝北人也曾流下失败的泪水。2003年和2005年,渝北区两次申报全国文明城区,都以失败告终。2005年,渝北获得“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今年1月20日,北京京西宾馆,周旬终于从中央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闪闪发光的奖牌。

■ 一条以文明创建促改革开放的科学发展之路

“渝北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22年,也是提升自身实力的22年。”周旬说,“创建之路,正是一条以文明创建促改革开放的科学发展之路。”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谋而合。渝北区环保局局长郭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一家投资规模达20亿元的国内知名造纸企业有意落户交通便利的空港工业园区,最终,为创建文明城区设置的“环保为先”准入门槛,对这项投资实施了一票否决。同年,渝北因为环保门槛,拒绝12家企业入驻。这两年来,搬出渝北的污染企业年产出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谢绝的‘污染投资,平均每年将近20亿元。”区长黄玉林对此丝毫不觉得遗憾。事实证明,文明开放和宜居的环境,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自1998年以来,渝北区共引进各类项目1645个,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创建工作历经坎坷,但这一过程是美丽的。文明创建,至少给渝北区带来三次跨越。

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江老幺”到“领头羊”的跨越。文明创建产生的软实力和内动力,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竞争力,实现了渝北经济跨越式发展。上世纪80年代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倒数第一的“江老幺”,今天已经跻身全市“领头羊”行列。

环境宜人舒适,实现从“小乡场”到“城市窗口”的跨越。城区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平方公里左右,增加到40多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明显变化,城区形象不断提升,优良的宜居环境受到社会各界交口称赞。良好的环境,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定居渝北,70多家中央驻渝机构和市级机关单位陆续迁入渝北。

社会文明和谐,实现从“进城农民”到“文明市民”的跨越。渝北区城区人口由1万多人增加到40多万人。文明创建的洗礼,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提升了市民的素质。市民在分享文明的同时,也传递、创造着文明。

在创建的过程中,渝北区还有许多“意外”收获。黄玉林说,22年里,渝北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环境模范保护区”、“国家园林城区”、“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30项国家级殊荣。

而今,站在全国文明城区这个新平台上,渝北人看得更远。周旬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1年,把渝北建设成重庆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重庆通达世界的国际通道,外资进军西部的桥头堡。”

文明渝北,又开始了新的追求……

猜你喜欢

渝北渝北区宜居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PANEL AUDIO全宅影院+背景音乐解决方案 重庆渝北影院式住宅
未雨绸缪快响应 多措并举固防控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全方位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渝北区中医院参加第二届心肺复苏急救全国技能大赛获佳绩
宜居大化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