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矿:船大也要掉头
2009-05-27范时勇
范时勇
“每天增加几百万元亏损,一个月亏损好几千万元,哪家企业都承受不了!”重庆五矿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心惊肉跳。
去年9月中旬,有着150余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遭受沉重打击,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的价格犹如坐过山车,从高峰一下子跌到谷底,重庆五矿也跟着跌到生死关头。
成立于1983年的重庆五矿,是重庆市的支柱进出口企业之一,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自营、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进出口,承揽国际工程,劳务输出,经营国内贸易,年贸易额已超过20亿元,其中出口1亿美元,进口8000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列重庆出口创汇15强前茅、专业外贸公司第一名。
危机袭来,重庆五矿摇摇欲坠。
重庆五矿的主要业务有三大支柱:有色金属、机电设备、成套产品。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三大支柱垮了两项,有色金属和机电设备的业务基本上全线停产。更为恼火的是,国外的合作伙伴,开始集中催债,要求清算债务。
暴风雨来临之前,其实是有征兆的。早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一直站在国际贸易前沿的重庆五矿就感受到潜在的危机。“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明显下降,价格也连续下跌。”重庆五矿高层形成一个共识——更大的危机即将爆发,公司必须立即转向。
随即,公司作出重大决策:舍车保帅、快速掉头——暂停有色金属和机电设备业务,加大成套产品出口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之所以作此决定,是基于一个判断:一旦经济出了问题,任何国家都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是因为,一方面,基础设施投入可以拉动内需刺激增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周期,在经济衰退時启动,当经济复苏后就能发挥作用。刘鸣解释说:“同时,这样调整,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宏观战略,变产品输出为‘钥匙输出。”。
2008年3月,重庆五矿拿下中东地区一个项目,总金额达6000万美元。到2008年9月中旬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时,重庆五矿的成套设备逐渐开花结果。10月,第一批设备发往中东,一下子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到12月底,公司又拿下越南一个水电站项目的设备和安装工程,总造价2000万美元。目前,公司在世界各地投标的项目总造价超过1亿美元。
终于缓过气来的重庆五矿并没有松懈。相反,通过这次危机,他们发现,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进出口企业,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很难应对更大的危机。一个更为华丽的“转身”计划,悄然启动。
通过与相关部门磋商,重庆五矿主动提出希望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大做强,甚至可以变身为国有控股企业,这正好与重庆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宏伟战略不谋而合。经过深入考察、科学论证,市国资委针对重庆五矿“量身定做”改革方案,通过换股注资等改革,将重庆五矿由国有参股改造成国有控股企业。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迅速解决重庆五矿做大做强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打造一座“重庆造”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目前,重庆五矿与市国资委的转股计划已经完成,民营资本减少持股量,国有资本增加股份、实现控股,悄然之间,重庆五矿凤凰涅。
对于这一系列漂亮的转身策略,重庆五矿董事长袁昌玉感慨地说:“不管船大船小,在经济危机面前,都要用最快的速度掉头,船撞伤了,也比沉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