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本和“和”为贵

2009-05-27

当代党员 2009年5期
关键词:寡欲不争道德经

刘 强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经典,通篇闪烁着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富含和谐思想的代表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道德经》蕴涵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道法自然——自然之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法自然”是社会和谐的根本。魏晋时的王弼指出:“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这告诫我们要崇尚自然,遵从自然规律。今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的感悟是要“知常”、“遵常”。

“知常”,意即崇尚自然常道。“遵常”,意即遵循自然常道。“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认为自然是有循环往复的永恒规律的,只有认识永恒的规律才是明智的,如果在自然规律面前,不遵循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强作妄为,必会招致大自然的惩罚。

这种天人应该合一的和谐之道,投影到现实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渝中区作为城市中心区,一边是经济高速扩张,一边是人居的和谐要求。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寻找到平衡点,就是老子和谐观的要义所在。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正是老子和谐思想的重庆境界。

要实现自然之和,实现自然与经济发展之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宜居之和,应该做到两点。

首先,作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思想上应该具备道家和儒家提倡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自然观,“知命畏天”、“遁道不贰”的生态自然观和“赞天地之化育”的生态实践观,不应该唯GDP论。

其次,在具体工作中,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蛮干,要在破解发展用地与提升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建设花园、公园、园林相融的国家级园林城区。通过和谐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价值,优化平衡城市生态,实现发展效果与生态功能兼具、地方特色与土地利用兼顾,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自然生态和谐统一。

■ 其政闷闷——社会之和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这是老子在政治上的真知灼见。实际上就是告诫领导者,应该以“无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不是“有为”的苛繁之政。天下祸福,政责甚大!作为推动社会和谐的领导者、推动者,我的体悟有三:

第一,主导和谐统一的信仰追求。老子认为建立“闷闷”之政,首先要有人、地、道、天所组成的统一而又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首先应该追求高的境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引导全社会形成统一和谐的理想信念,以“圣人之治”,示范引领、激发调动人们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以“为而不争”为价值基础。《道德经》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认为“人之道”应该效仿天之道“为而不争”,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以天道喻人道,也是老子对上善之人“利”与“不争”所要求的行为准则。如何“不争”呢?应该“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以“不争”而“争”。在这一思想的启迪下,今天的领导干部应该牢记“利”与“不争”的人生诤言,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上善之人”,筑牢社会和谐根基。

第三,用政策法规制度作为和谐准绳。“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对法则的尊崇由此可见一斑。天地既然有道,那么依“道”而生的法,对规范众人在社会中按道行事,极其重要,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为政一方的领导者,应该加强“法道”的意识,深入推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保障群众利益、规范社会秩序的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法规制度,以此促进社会“大同”。

■ 无为而治——施政之和

“为无为,则无不治。”在老子看来,“无”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无为”则是一种伟大的作为。如何才能“无为而治”,才能让执政超脱烦琐,以“无为”实现“大为”?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把握。

为无为,谋大计。为无为,不是真无为,而是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不把时间浪费在不该“为”的事情上,而是“谋大计”。“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则希不伤其手矣。”老子告诫我们,领导者在谋政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越位,要抽身以谋大计。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普克说过:“管理就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领导干部,应该在谋大计、抓大事、解難事上下功夫,尽职不越位,务实不浮躁,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不能越权,也不能弃权。

用人无为,善救人。《道德经》提出要“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实际上是对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描述,也就是要有行动能力、影响力、预见能力、思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老子认为只有具备这五种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才具有“明”的境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境界。一言以蔽之,领导者的作用是引领、诱导,既要有“善治”的本领,更要有“善为”的手段,多为发展之事,多谋民生之策。

■ 无私寡欲——自我之和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认为,一个人必须形体表现和精神思想合一,内心平淡,才能实现自我的和谐。老子提倡无私寡欲,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保持心态的平和恬淡。

体会无私寡欲,感悟有二:

首先要寡欲。老子认为,引起社会矛盾的原因是人的有知有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如果物欲过剩,必然迎合世俗,追求功名利禄,堕入无穷无尽的争斗之中。所以领导干部首先要调和内心,实现精神追求和物质需求的和谐统一,心底无私,避免走上物欲、权欲、色欲的极端,打破内心之和,将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

其次要平和,就是修身养性。“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告诫我们要消除无知心智,去除烦恼欲念,锤炼心灵。“为仁由己”、“正心修身”,儒家也强调“以修身为本”,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修身养性,心性平和,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寡欲不争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艾草
期待美好
不争的函谷古道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