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术语“水银沁”“黑漆古”的分析

2009-05-27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2期
关键词:概念

何 流

摘 要:文物术语通常是在使用中约定俗成的。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和同一术语在不同文物之间借用,使术语与概念的对应出现偏离。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举例剖析,并建议从术语的顾名思义性和科学性考量,明确术语和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限定术语使用范围。

关键词:文物术语,概念,对应偏离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物大国,文物遗存浩如烟海,对文物的研究也历史久远。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物术语,许多文物术语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被继承保留下来。由于文物种类繁多,同一术语会用于不同文物,而文物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借用中出现概念与术语的对应偏离;加上古人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若用现代科学观点考察,其中有些术语与其相对应的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偏差。现以文物术语“水银沁”和“黑漆古”为例进行探讨。

“水银沁”和“黑漆古”是描述文物外观比较常见的术语。沁,是指一种物质进入到另一种物质里面去的渗入和渗透现象,以物理现象为主。“水银沁”顾名思义是说水银渗入另一种物质之中的现象。古,指经过漫长的历史而自然形成的现象。文物界比较有名的是古铜镜的“水银沁”和“黑漆古”。考古学家发现,中国汉唐时期用锡青铜铸造的铜镜,有的历经一两千年地下埋藏,仍然不产生铜绿,镜面也不呈现锡青铜的黄色,而是一种银白色,比镀铬层还光亮,这种镜面被称为“水银沁”或“水银古”。还有一类古铜镜,其出土时,表面同样没有锈蚀的铜绿,也不是“水银沁”的银白色,而是一层整齐的乌黑光亮的表皮,如同被涂刷了一层黑漆,所以被称为“黑漆古”。

如果仅把“水银沁”和“黑漆古”作为对古铜镜表面色泽的形象描述,应该说它们还是适当的。因为“水银沁”实际是指古铜镜的镜面非常光亮,像是水银沁入镜面一样,而且古时,人们只知道水银有非常光亮的外观,是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因此就把这种镜面叫做“水银沁”。对于古铜镜“黑漆古”的命名有相似性,这种古铜镜可产生同黑漆面相似的效果,像有些古代被涂刷了黑漆的藤盾牌和皮盾牌一样,所以叫做“黑漆古”。

然而,若用现代科学观点分析,这两种说法与客观实际就有较大出入。通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方法,对“水银沁”古铜镜残片作全面的分析检测,结论如下:

(1)镜体的主成分铜、锡、铅含量和同时代普通的非“水银沁”古铜镜一致,没有什么区別;

(2)水银沁镜面既无水银附体,也不富集银、铅,而是富集锡,含锡量高达60%以上;另外,还有比镜体多的或镜体没有的铝、钙、钾、氧等元素;

(3)水银沁镜面的富锡层极薄,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厚;富锡层的表面还有一层微晶态的、致密的透明薄膜,它的主成分是二氧化锡。

镜面之光亮是由于镜面富锡引起的,与水银或银毫无关系。氧化作用使富锡层表面产生一层极薄的二氧化锡透明薄膜,这种稳定致密的薄膜极耐腐蚀,只要铜镜在埋藏于地下之前,镜面的薄膜未受损坏,就可使铜镜历经千年而不生锈。可见将古铜镜的这种现象称之为“水银沁”显然名不副实。

同样,对“黑漆古”古铜镜残片表面和断面进行金相观察、主元素成分分析、各主要层次的平均成分分析和各物相区的成分分析。结论如下:(1)镜体是含锡量为23%的锡青铜,并含有2.6%的铅,但不含氧和硅;(2)表面层主要是氧化锡,还存在部分的铜、铅和硅;(3)镜体和表面层的成形温度相差很大。由此可知,这块古铜镜是表面镀锡制成的,今天镜面上的“黑漆古”当年应该是白锡镜面。白锡镜面在历时近2000年的过程中,表层锡不断被氧化,但作为镜面骨架的铜锡合金体并未被氧化。镜面镀锡层由于被氧化成氧化锡而变成黑色,这就是古铜镜黑漆古的来历,当然和漆也是毫无关系。

从术语的顾名思义性和科学性来看,“水银沁”和“黑漆古”都属于名不副实,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本质特征。

在文物领域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水银沁”,这就是古玉沁色中的“水银沁”现象。陪葬的玉器和古遗址掩埋中的玉器与殓葬水银或来自土壤中的水银相接触沾染,经过漫长时间水银沁入玉石材质之中,形成玉石中黑又亮的沁色现象,即水银沁。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银不能把玉器沁成全黑或半截黑,而殓葬水银可造成这种现象,人们习惯将沁成全黑或半截黑的又叫做“黑漆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古玉的“水银沁”也不是简单的水银物理沁入,它是在水银物理沁入的基础上,又与土壤和玉石中其他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水银沁”黑色的外貌,以及在黑色之中夹杂着未反应的一些水银产生的零星银色亮点。因此,这里的“水银沁”外观是黑色的,而不是水银色,实际上是水银作用而成的;“黑漆古”却还是对文物外观形象的描述。

“水银沁”和“黑漆古”这两个术语的字面义和术语对应的概念及其概念关系情况对比如下:

从以上情况来看,同一术语“水银沁”对应外观不同、成因不同的两种不同客观现象。对古铜镜来说,“水银沁”是对古铜镜外观色泽的形象描述,而没有考虑成因本质并非水银;对古玉器来说,“水银沁”是对古玉器这种现象成因本质的解说,而没有考虑外观色泽与水银是否一致。两种客观现象之间从各方面分析都没有共性,也就是说无论是描述器物的外观色泽,还是描述器物外观色泽的成因本质,术语“水银沁”都对应了两个概念,产生了歧义。术语“黑漆古”也是对应两种客观现象。尽管成因不同,但客观效果使两种现象在器物的外观色泽方面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表达“器物表面外观色泽是漆黑光亮的”这一概念时,“黑漆古”没有歧义,是比较恰当的。在文物领域,类似的术语使用现象还有许多,其原因是早期人们没有科学的术语观,导致对术语的滥用或随便借用。

事实上,这类青铜器术语定名之初是用于描述器物外观色泽,类似的还有“绿漆古” “枣皮红”等。用于古玉器沁色方面的术语描述则是外观色泽和成因描述参半,如“鸡骨白”“芝麻点”,以及“土沁”“水沁”等。因此,对于这些术语首先应明确其使用范围,其次是避免易产生歧义的用法。基于此,笔者建议可保留古铜镜使用术语“水银古”“黑漆古”,避免使用易产生歧义的“水银沁”。对于古玉器,在描述其成因时应使用“水银沁”,在描述其色泽时应使用“黑漆古”。

这些文物术语的使用范围问题是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没有搞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导致术语在非等位概念之间相互借用,引起混乱。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体系的研究,分析厘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术语与概念的对应关系。这样,对选用相应的术语,以及确定术语的应用范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何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00029

猜你喜欢

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存在与守恒:《红楼梦》中的物极必反概念探讨
TGY多功能多品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古代的时间概念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