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有多少“鸡精无鸡”式谎言?等

2009-05-27白剑峰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鸡精假药海盗

曾 芳 白剑峰

中消协近日发出消费提示,一些品牌鸡精不含鸡的成分,主要是用食盐、淀粉做成;不少奶精实际也不含奶,而是以精炼氢化植物油和多种食品辅料为原料。

看来,浓缩的并非都是精华。而需要曝光的,恐怕还不止于此。稍稍总结一下,“鸡精无鸡”的顺口溜能继续编下去——“酸奶无奶”,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对一种高钙酸奶饮料进行了检测,发现其蛋白质含量几乎等于雩,纯是用各种添加剂冲兑而成;“果冻无果”,以诱人的水果画面为包装的果冻,多数也不过是各种增稠剂与香料、着色剂、甜味剂之类的混合物。

再稍稍联想一下,类似这种“鸡精无鸡”的现象,俨然成了一面折射社会怪现状的镜子,不妨同样编成顺口溜——“顾问不顾”,某些人拉大旗作虎皮,为了金钱甘愿充当花瓶与摆设;“专家不专”,很多专家的帽子是纸糊的,一捅就破;“监理不监”,深圳有关部门曾经对建筑工地进行了一次突袭式的“飞行检查”。结果发现十个监理七个不在。剩下几个是假的;“公车不‘公”,很多人习惯于开着公家的车子干自己私人的事,每年浪费在公车上的公帑数字惊人……

鸡精无鸡,专家不专,监管不监不管,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这些现象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还是不难找出内在的某种关联通道吧?

摘自《广州日报》

假药之患甚于海盗

不久前。新疆发生了“糖脂宁胶囊”假药致人死亡事件。近年来,类似的药害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深感忧虑。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除了悲愤,更需要一场深刻的反思。

医药行业历来都被视为“良心行业”。古语道:“心不近佛,不可为医”,“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商品。由于制药行业的复杂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种药品质量如何,消费者是无法凭感官辨别的,惟有“以身试药”,才知真假优劣。如果制药者良知泯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梁换柱或者以次充好,而监管者又把关不严,消费者是很难防范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是,在道德上,一些人却始终处于“缺钙”,“贫血”甚至“败血”状态。尤其是在医药行业,一些人见利忘叉,只顾追求利润,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结果导致药害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也损害了国家形象。

有人认为,按照市场规律,只要有足够丰厚的利润,就会有人藐视一切,铤而走险。因此,药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代价。其实,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曲解。市场经济并不是惟利是图的经济,而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诚信经济。市场经济不追求纯粹的“利己”,而追求“利己”与“利他”的完美结合。实践证明,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如果企业家的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靠危害社会发不艾之财,迟早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眼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这也正是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总有一些不法之徒越过道德底线制假售假。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造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手法越来越高明。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

古人讲,乱世须用重典。在西方国家,药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并致人损害,其赔偿都是“天价”的。相比之下,我国的惩罚措施还很软弱,违法成本太低,难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专家指出,在药品安全立法上,我国应引入惩罚性赔偿理念,加大违法犯罪成本,使制假者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对于那些生产销售假药劣药者,有关部门不仅要将其列入诚信“黑名单”,还要在经济上给予重罚,甚至让其倾家荡产。在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的问题上,只有建立最严格的惩罚制度,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

假药泛滥是社会之耻,也是国家之患,因为它直逼公共安全的底线。当今,索马里海盗成为全球公害,而假药比海盗更可怕。因为海盗只要钱不要命,而假药既要钱又要命。因此,维护药品安全,不仅关乎生命尊严,莫关乎国家形象。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拿出比打击海盗更有力的举措打击假药。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鸡精假药海盗
鸡精是否是鸡的精华
海盗
聊城“假药”罗生门
家乐鲜味最低,太太乐“鸡味”更浓!
用鸡精注意啥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痛风患者要少食鸡精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