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会计研究课题
2009-05-25田昆儒
田昆儒
党的十七大作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后,特别是在我国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信用体系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会计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下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石家庄经济学院叶陈毅博士后的专著《会计信用论》立足市场经济,集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系统论及现代管理学等理论、思想、方法与成果,全面而深入地对会计信用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研究。
全书以“理论分析—实际研究—对策建议”为主线,试图回答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会计信用、会计信用制度与会计信用治理体系?揭示会计信用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二,为什么会出现会计信用危机?分析造成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如何解决转轨时期我国会计信用危机的问题?如何有效构建转轨时期我国的会信用治理体系?该著作在分析过程中,构筑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采取会计方法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制度经济学分析、分析与综合、强调实践性等独特研究方法,力图为建立会计信用体系提供坚固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兼顾定量实证法,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重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的可操作性。
《会计信用论》论证主题突出,结构鲜明合理,理论表述准确,资料充分翔实,研究方法科学合理,选编的大量案例使说理有理有据。全书体现了以下特色:首先,主要论述了会计信用的国内外概况、理论依据及内涵,对会计信用体系进行全面的论述和思考。其次,从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会计规范体系弊端与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审计机构自身及其惩戒和政府监管机制、企业造假的产权制度根源与委托代理制度基础等角度,对会计失德行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理性分析。最后,系统阐明会计信用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导论、会计信用及其制度的基本理论、会计信用的制约因素、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透析与现实反思、当代我国会计信用体系模式的建立、有形约束:会计信用治理的制度安排、无形约束:会计信用治理的文化构建、会计信用治理的运行机制等内容提出了系列独到新颖的观点,构建了会计信用理论及其治理体系。
全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结合实践调查进行系统而缜密的理性思考,主要体现如下创新点:
第一,将信用的研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界定会计信用是一种由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综合而成的制度结构,三者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学科交叉的全新视角来分析内在冲突解释了会计信用缺损的深层成因,突破了国内理论界谈论“会计信用”时边界不清晰的局限。
第二,比较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会计模式与中国现行的会计信用制度,对中国会计信用体系和制度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相当系统的改进办法与全面的对策思路:中国现阶段的会计信用体系需要以建立一种政府为主导、信用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以信用中介机构科学评价为纽带的特许经营模式。
第三,构建了由会计信用治理的正式约束、无形约束和会计信用治理运行机制三方组成的会计信用治理体系结构图。提供了关于目前中国会计信用状况的480份调查问卷、20个大问题、93个答案的实际分析,认为从长期性来看,道德诉求等会计信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同等重要,提出中国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些新设想。
第四,从产权、契约经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会计信用问题,以制度经济学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以治理模式为切入点,分别对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会计信用规制的建立和会计信用治理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可见《会计信用论》是国内高质量、高水平和高层次的会计信用专著,相信读者认真学习之后必定深受其益。
(作者: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