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
2009-05-25郭炳南,邓小清
郭炳南,邓小清
[摘要]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顺势抬头,各国贸易保护壁垒重新筑起,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面临恶化的危险。文章探讨了此次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贸易保护;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 F752.0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64-03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比较优势演化、产品空间结构转型与江苏产品结构高端攀升路径研究》(2008RW196J)。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感受到这股寒流。面对危机困境,各国政府出台了众多刺激经济的政策,但都或多或少地有转向贸易保护的倾向。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贸易大国,贸易保护主义使中国的对外经济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困境”
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剂“毒药”,而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使贸易的各个参与方都获利。但当真正面对危机时,各国都往往会优先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使自身置身于危机之外或阻断危机传染到本国或将危机转嫁给别国。事实上,一旦一国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之后,其结果必然是贸易战,而贸易保护都将成为各国的纳什均衡。
如表1,如果两国选择自由贸易,那么它们都会比贸易保护更好,(20,20)大于(-10, -10),如果两国选择贸易保护,其结果是位于右下角的区域,而左上角的区域,两国都可以获得利益。这一结果被称为囚徒的困境,也就是对一国而言有利的贸易保护政策,在两国都同时使用时所达到的却是一个无效率的纳什均衡,而这种无效率的局面是无法通过一个国家的政策改变来改进的。即所谓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对决,所有个人理性的结局未必是集体最优化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贸易协议合作的方式来推动两国的自由贸易,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在每次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一国对国内投资和贸易采取保护,在短时间内和表面上可以看到政策的效果,并且可以缓解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失衡,但这种贸易保护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也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来说集体行动的失败。
二、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
1.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经验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范围,以保护本国商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给予补贴,以鼓励出口。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可以追溯到15世纪始的重商主义,其主要内容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国家禁止贵金属外流,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所得的贵金属必须全部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通过奖入限出,保证贸易的顺差与金银的流入。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两大派别,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贸易自由派和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幼稚工业保护派,前者认为自由贸易可以利用两国的绝对优势互通有无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后者主张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达到经济自立。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接着银行,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大增,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到了11月,股市各种股票损失达260多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影响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到了全世界,进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空前危机。于是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修订了 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就总体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 48.92%,其它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 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实际情况来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这项“以邻为壑”的法规出台引起了其它国家的疯狂报复,各国对进口纷纷采取管制政策,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由《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国际贸易大战并没有大幅度改善美国的经济状况,反而进一步恶化,美国股市进一步下跌到1932年的41点的历史最低点。各国争相实际进口管制的结果是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全面大萧条,这一状况直到1936年才渐渐好转,而对外贸易的恢复刚经历了更长的时间,到1938年世界进口总额仅为1928年的一半。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各国竞相报复,把全世界拖入贸易保护与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1]。
2.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趋势
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一直是如影随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家经济都进入下行周期,受此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根据IMF统计,世界主要贸易量在2008年下降了2.8%。而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堂而皇之的被提上各国政府政策的选项。在更多的国家被卷入经济的衰退之际,贸易保护主义正日益高涨,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与动向。
第一,贸易保护的全球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已经与20世纪3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处于经济头号大国的美国,更是世界经济政策的风向标。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各种渠道迅速蔓延,很快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风暴,而金融风暴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如美国出台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 包含了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自2008年11月份以来, 俄罗斯先后出台了28项提高进口关税和补贴本国出口的措施;根据世界银行监测统计,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 各国政府提出的与贸易相关的提案有78例,其中66例与贸易保护相关,高达 84.16%, 而在66例与贸易保护相关的提案中, 已有47 例被执行[2]。
第二,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自WTO成立以来,国际贸易规则更加完备,传统的贸易保护规则受到WTO的限制而不好明目张胆的利用,所以贸易保护主义也改头换面,转而利用WTO的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同时对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纷纷立法,将这些政策法制化、制度化。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日趋隐蔽和复杂,滥用WTO允许的贸易救济规则,如反倾销和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有进口限制,还有出口鼓励政策,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的关税配额和贸易许可证等方式复杂得多,实施过程也更隐蔽。在进口贸易限制方面,发达经济体主要利用非关税壁垒,包括政府采购,附加条件优惠关税等,而发展中国家多直接用关税,如印度、俄国,埃及;在出口贸易方面都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政策,如出口信贷,本币贬值等直接促进出口[3]。
第三,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传导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传统的贸易保护大多体现在通过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来保护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其影响的行业范围与影响传导的速度存在时滞,不会立即对全部经济体产生消极作用。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已经今非昔比,快捷的供应链与物流配送的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于贸易保护的抵抗力更加薄弱。在这个全球化价值链分工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是价值链中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其后果可能导致全球性经济循环停滞。20世纪90年代兴起信息化,使全球的金融资本、信息、知识快速在全球流动,一旦贸易保护实施,其影响在短时间内将影响大部分经济体。换句话说,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传染性极强,一旦某个国家打开贸易保护这个潘多拉盒,相应的报复性关税、倾销与反倾销都很快会纷至沓来。
三、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挑战
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为贸易保护主义大开绿灯,原有的贸易秩序被打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面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贸易保护的压力下,贸易摩擦的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扩展,从家电、纺织服装等转向新兴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化工等产业。有数据显示,中国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目前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全球对华补贴调查仍在增加,技术、劳工、环境等贸易壁垒日益增多。据WTO秘书处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为61.4亿美元;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此起彼伏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使我国许多拳头产品被逐出进口国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4]。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5]。
四、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1.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
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规避区域性贸易壁垒,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稳定国际贸易环境。近年来,中国已经同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智利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签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推进,这样做可以在小范围内降低贸易冲突,也有助于贸易区域市场的扩大[6]。
2.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协调与沟通
欧洲与日本、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其外需是巨大的,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与发达经济体增加贸易互动,主动提供各种贸易便利、营造全球自由贸易的氛围。
3.加大国内宏观政策的配合力度
合理的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改善贸易环境,适时的调整出口退税比例,加大产业调整的引导力度,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产业,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金融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4.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内需
在当前形势下,主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扩大内需显得非常重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格局,在出口困难的条件下,扩大国内消费,可以降低出口依存度,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小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并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贸易顺差过多的指责,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健康增长模式。
5.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
在这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斗中,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自保和应对。企业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要组织行业协会壮大力量。针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诉讼,要积极应对,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同时寻求更多的法律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7]。
6.推动全球各国务实合作,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的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的经济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危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减缓,中国应积极努力,联合世界各国恢复多哈谈判,改进多边贸易规则,主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施玲.金融危机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选择[J].北京市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46-48.
[2]李泽平.论美国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J].财务与金
融,2009,(3):93-95.
[3]林金忠,和红.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一种新的理论解
释[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10-14.
[4]李燕.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
论研究,2009,(4):68-74.
[5]程燕.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特点及我国的应对之策[J].对
外经贸实务,2009,(5):88-91.
[6]梁爽.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当代经济管理,2009,(7):43-46.
[7]郑玲丽.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J].国际商
务研究,2009,(3):60-64.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New Tre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GuoBingnan1,2,DengXiaoqing1
(1.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2.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 The financial crisis globally spreads, the world economy gets into a downturn, a new rou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rises and each country begins to rebuild protectionist barriers to trade. So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ing environment is facing the risk of deterio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is new tre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China's foreign trade fa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Key words: trade protection; Financial Crisis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