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09-05-25刘慧敏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学习者主体

刘慧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教育思想。所谓主体参与性,就是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呢?

1. 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而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这样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获取新的发现,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型的师生关系由此逐步确立。

2. 创设情景,鼓励质疑和创新 古人云:“学则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发展,理解就不会深刻,掌握就不会牢固。因此,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创新。那么,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意“存疑”,引导学生时时生疑、质疑,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呢?

2.1 鼓励学生敢疑。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

2.2 教给学生会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识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

2.3 引导学生善疑。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如讲“百家争鸣”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如:荀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的?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反映了什么?在当时有何历史进步意义?等,待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生活实际进行质疑: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提倡“人定胜天”,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递进质疑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逐步走上创造之路。

3.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活动意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只有努力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按照新课改理论的要求,在调动学生上想办法,发挥好学生求知的主体作用。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当好“配角”,精心设计和编导好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排历史短剧,扮演历史人物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收稿日期:2009-04-02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学习者主体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