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学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2009-05-25尹晚苟陈卫红
尹晚苟 陈卫红
儒学是由大思想家孔子创立的,汉武帝时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统治地位。儒学的产生创造了以伦理道德为鲜明特色的东方文化,它蕴藏着深厚的有价值的伦理道德思想,虽然过去几千年,但是其宝贵的文化精髓仍然被我们所用,以致于儒学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或未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将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1. “天下为公”思想 儒学从根本上可以说是指导人生,如何做人的问题,即关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是无限的。儒学的真义在于教导我们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争取、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具备智、仁、勇的品格,使个体超越自我,使个体道德理性得到高度升华,最终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妥善的安顿。儒学在实现“天下为公”道路上,更强调“仁政”,反对“暴政”,孔子形象比喻“苛政猛于虎也”,提倡“为政以德”等,这些主张与我们现行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相符。所以儒学的“天下为公”思想对正确对待人生道路,解决生与死的问题困扰,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执政为民等,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忠恕”思想 忠恕之道是儒学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两个基本准则。所谓“忠”指忠诚待人,所谓“恕”指宽厚待人。这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总的伦理规范。社会是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不同层面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如果能保留“忠恕”的核心价值观,将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良好有序的社会关系。而且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并不会随时代而变,更不会随现代化的发展而与时代脱节,现代社会倡导人际交往中的“忠恕”思想,对于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三省、自律”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儒学最讲究道德自觉、内省、自律。反省是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儒家认为人性本善,然而接触大千世界,受到物欲的引诱,也可能丧失善而变恶。所以我们人应不断地整饰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儒家还认为“养心莫过于寡欲”,养心最好的方法是要克制自己。儒学还提出了完整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这有思想不仅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完善我们的人格,而且对于我们治理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4. “中庸之道、和为贵”思想 孔子认为中庸是君子的高尚品德。处理事情能随时以处中,不偏斜而恰到好处。君子因具有这种品德,所以做事恰当,小人应没有这种品德,所以做事妄为,无所顾忌。但在今天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人与自然间的对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都是由于人的素质和修养中缺乏“中庸之道、中和之理”导致的。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都应该增加儒学的“中庸之道”的修养。
5. “重义轻利”思想 义与利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常遇到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义指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利指个人私利。我们的言行要么趋于利,要么符合义。儒家伦理要求合理调节义与利,调节的原则是“重义轻利”。在当今的商品社会里,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应而时常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肥私,图才害命等破坏社会秩序,污染社会环境的行为。所以我们有必要弘扬儒学的“重义轻利”精神,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孝悌”思想 中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有较完善的家庭伦理。儒学认为家庭伦理的核心应是“孝悌”。孝指善待父母,悌指善待兄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友爱,才能维系正常的家庭秩序。但在现代产业化的社会中时常有过河拆桥,为了钱财骨肉相残,根本没有社会道德可言。儒学的家庭伦理有助于家庭的和睦,更有益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的发展,所以我国在搞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同时,有必要提倡儒学,充分发挥博大精深的儒学伦理思想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