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特效制作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
2009-05-22王志强
王志强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6-0003-02
摘要:本文论述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特效制作方向的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应该从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组织课程结构,突出紧密联系企业、院校合作培养的特点。
关键词:影视特效制作;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1993年底我国引进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它虽然未获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奖项-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这部影片对于我们却应该记住,因为它不仅让我国观众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一扇认识与了解好莱坞的窗口,这种认识和了解就包括了电影特效制作。其后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如1994年的《阿甘正传》、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0年的《角斗士》和2003年的《指环王3:国王归来》,到2009年的最新即将引进的大片《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X战警前传:金刚狼》没有一部离开“影视特效”。
随着这些“国际大片”在中国的上映,中国观众对影视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国产影片近几年紧紧跟上这种技术和艺术的潮流,对影视特效的应用和投入已经不亚于国外大片。但是国产影片无论从拍摄、特效、后期合成上都未能达到观众所期望的技术水平。中国影视迅猛发展与世界“接轨”是中国亿万观众的期望也是中国影视业必经的发展历程。所以培养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成为社会培训和高等学校教育的一大热点。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方向专门人才,成为很多学校紧迫面临和热门研究的课题。要搞好影视特效制作方向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基本点是搞好专业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本文就具有工科背景的软件学院如何利用自身优点和弥补自身缺点,探讨了新型专业跨学科、合作式培养目标,并对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2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
现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单位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传统艺术类院校,比如电影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二是新型软件学院,比如北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等;三是有影响的社会培训机构,比如完美动力,华龙数字培训基地、水晶石等。通过对以上三种类型培养单位该专业的分析,结合影视制作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现有的影视特效制作方向专业的培养模式尚不完善,社会短期职业培训和高校长期高等教育界限模糊,各有长短。现有的培养模式事实上很难适应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要求,对于企业没有高质量的员工雇佣,对于培养单位又脱离实际进行教育。为了推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该领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经过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和老师的多次讨论,我们对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各影视媒体、娱乐部门、广告公司、新型数字电影特效公司、IT行业从事计算机影视制作、动画设计的开发管理、创意策划、美工设计等工作。也能在传统影视行业从事前期策划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如下:
(1) 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机、影视、美术专业基础等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编程技能、绘画技能;熟悉相关图形图像开发,各种主流摄影、摄像工具的应用;熟练掌握主流图形图像软件操作能力,了解特效制作的流程,具有专业的影视赏析能力,把握最新行业动态。
(3) 达到国家规定本科学历的外语水平,鼓励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 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3课程设置的原则
我们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 将理论和应用相穿插的培养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计算机和美术跨学科相结合的素质和影视特效制作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为目的。
(2) 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技术”为关键,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作品”为标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等院校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点避免实际动手能力的缺失,前者是为了学生的以后能继续深造(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后者是为了学生毕业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密切和企业联系,积极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学习后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战演练,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3) 以“人才”为根本的原则。“以人才为本”,不能用整体划一的模式、整体划一的课程、整体划一的思维方式、整体划一的原则方式方法去塑造人,而应该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律、自控、自强。影视特效制作结合了技术和艺术的特性,所以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 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的动态更新原则。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涉及很多计算机类课程和行业必须的软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既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这种更新不仅仅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还表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上。
(5) 对于软件学院,很多学生是以理科背景进入大学的,涉及影视、美术基础的课程,应借鉴相关传统院校成熟的课程和教材,加强合作办学,聘用专业教师指导教学。弥补软件学院的自身缺点,又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制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按照真正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要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教育模块。每个模块都设必修课和选修课。
在课程的设置上,经过专家论证,要做到:
(1) 一开始要给学生上非常基础的课程,伴随理论专业课,安排动手环节,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难度,一点理论、一点实践相互穿插,不断提高。如视听语言这门课要科学分解成三年来完成,不是简单地靠增加课时累计。
(2) 在课程的名称上避免出现专门软件名称,以影视制作流程知识点组织教学,并以此具体量化每个阶段的作品,分阶段制定详细目标。到四年学习结束时,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体现影视制作的整个流程,并体现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长期性特点,有别于短期职业培训,而不是围绕某个软件,以软件为单位展开教学。
(3) 在课程内容的比例上,对艺术和技术成分,要以技术为主,艺术够用为辅,因为对于软件学院的学生,艺术知识是为了便利行业交流,而技术才是自身的优势。把艺术的更深层次培养放到学生实际参加工作自身的领会和学习中,在校期间避免教学内容大而全,而是培养专才。
(4) 课程的每个单元时间上,要满足艺术类课程的最
少学时,单元时间体现计算机、影视、美术课程各自的特点,不能生切硬割,统一划齐刷,如影视类课程要以至少四学时组织。对于适合小学期上的课要提出来专门安排,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段。
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计算机、艺术基本理论”、“主流图像操作能力”、和“作品制作能力”设置课程。其中,在“计算机、艺术基本理论”模块中开设了“数字艺术设计概论”、“电影概论”、“影视技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剧本写作”、“场景设计与故事板”等课程;在“主流图像操作能力”模块中开设了“影视剪辑基础”、“影视三维基础”、 “影视抠像与合成”、“后期画面调色”、“后期合成-跟踪”等课程;在“作品制作能力”模块中开设了“纪录片与专题片创作”、“MV与广告创作”、“电视栏目制作”、“短片(故事片) 创作”等课程。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既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能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实现与相应市场岗位的“零距离”无缝连接。具体如下:
(一) 公共课模块
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等课程。公共选修课有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经管、人文社科、艺术选修、通识教育选修课等课程。
(二) 基础课模块
包括电影概论、影视技术概论、摄影基础、视听语言、影视剧本写作、影视摄影艺术、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
(三) 专业技能模块
包括影视剪辑基础、场景设计与故事板、纪录片与专题片创作、影视三维基础、MV与广告创作、影视抠像与合成、电视栏目制作、后期画面调色、短片 (故事片) 创作、后期合成-跟踪、C++编程、DirectX编程等课程。实践环节选修课有电影赏析。
(四) 创新教育模块
主要以参加国内外行业竞赛进行创新教育,并且在制定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安排专门的学时去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以突出实际应用性为主。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到学院来做具体指导。各专业模块课以该行业市场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主,本着够用的原则,安排的学时数可少一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内容要新。坚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针对行业岗位,由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倒排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够用”教学和“重点”实践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彭军. 国内数字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艺术教育,2007,(10).
[2] 梁云. 数字艺术与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3).
[3] 陈国平.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模块化与跨专业学习[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
[4] 黎明芳, 舒磊. 四年制本科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1).
[5] 张玉金. 浅谈综合类院校动画教学资源的整合[J]. 电影评介,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