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08年度山羊绒质量分析

2009-05-22中国纤维检验局

中国纤检 2009年5期
关键词:分梳山羊绒公证

中国纤维检验局

一、数据来源

2007/2008年度(2007年6月1日~2008年5月31日)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本年度山羊绒公证检验的检验结果。质量分析主要依据GB 18267—2000《山羊绒》国家标准,对北京、河北、内蒙古、浙江、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市)检验的山羊绒(包括山羊原绒、分梳山羊绒)主要项目和指标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2007/2008年度山羊绒公证检验数量统计分析

(一)山羊原绒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公证检验量3353.30吨,占全国总产量(按国家统计局数字18483.00吨计)的18.13%,其中白山羊原绒为3078.90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91.82%,青山羊原绒为115.40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3.44%,紫山羊原绒为159.00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4.74%。(详见图1、图2)

(二)分梳山羊绒

2007/2008年度,分梳山羊绒公证检验量2367.92吨(按平均出绒率40%计,折合原绒7393.20吨),占全国总产量(国家统计局数字山羊原绒18483.00吨)的32.03%。其中,白分梳山羊绒为1778.89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75.12%;青分梳山羊绒为175.64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7.42%;紫分梳山羊绒为413.39吨,占公证检验总量的17.46%。(详见图3、图4)

三、2007/2008年度山羊绒质量分析

(一)山羊原绒

1.型级

山羊原绒型级是山羊绒技术指标和品质特征的综合反映,是评价山羊绒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平均直径、手扯长度和品质特征,山羊原绒分为特细型2个型级、细型4个型级、粗型2个型级,共8个型级,其中特细型一等至细型二等为高型级山羊绒。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总体型级情况:平均型级为细型二等,与上年度持平。型级为细型二等的山羊原绒占的比重最大,占到公证检验总量的29.20%,同比下降8.54个百分点。特细型一等到细型二等的高型级山羊原绒占公证检验总量的57.73%,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细型二等以下的山羊原绒占公证检验总量的42.27%,同比上升2.25个百分点。

各山羊绒主产省(区)情况:宁夏平均为细型一等;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均为细型二等。其中宁夏、新疆,同比上升一个型级,内蒙古、陕西、青海与上年持平。高型级山羊绒所占比重: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分别为44.79%、100%、86.83%、78.03%、48.63%,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同比分别上升了4.08、3.41、12.90、5.92个百分点,宁夏同比下降了10.9个百分点(详见表1)。

2.平均直径

直径是反映山羊绒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山羊绒直径值越小,直径越细,可纺纱线支数越高。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平均直径总体情况:平均值为15.4μm,与上年度持平,主要集中在14.5μm~16μm,占公证检验总量的70.11%,同比下降6.22个百分点。最小值为13.8μm、与上年度持平,最大值为17.8μm、同比增大0.6μm,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各山羊绒主产省(区)情况:在全国平均值及以下的是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平均直径最小的是青海,为14.8μm,平均直径最大的是内蒙古,为15.6μm。平均直径同比减小幅度最大的是新疆,为0.2μm;平均直径同比增大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宁夏,为0.3μm。(详见表2)

3.手扯长度

手扯长度是反映山羊绒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山羊绒长度值越大,可纺纱线等级越高。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手扯长度总体情况:平均值为42 mm,与上年度持平,其中:最大值为51 mm,最小值为28 mm, 40 mm~45 mm间的占公证检验量的64.56%,同比上升18.38个百分点。

各山羊绒主产省(区)情况:在全国平均值及以上的是陕西、宁夏,手扯长度同比上升的有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青海均与上年持平。(详见表3)

4.洗净率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平均洗净率总体情况:平均值为64.69%,同比下降了3.21个百分点。其中:最大值为76.74%,最小值为53.51%,洗净率60%~7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61.47%,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70%以上占公证检验量的28.19%,小于60%占公证检验量的10.34%。

各山羊绒主产省(区)情况:洗净率在全国平均值以上的是内蒙古、宁夏、新疆,同比上升的是宁夏,同比下降的是内蒙古、青海、新疆、陕西。(详见表4)

5.净绒率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绒平均净绒率总体情况:最大值为59.5%,最小值为39.4%,平均值为48.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在40%~5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56.43%,同比上升17.32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在50%以上占公证检验量的35.99%,同比下降18.66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小于40%占公证检验量的7.58%,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

各山羊绒主产省(区)情况:在全国平均值以上的是内蒙古、宁夏、新疆,同比上升的有陕西、宁夏,同比下降的是内蒙古、新疆。(详见表5)

(二)分梳山羊绒

2007/2008年度公证检验的分梳山羊绒总体品质状况:平均直径15.6μm,平均长度33mm,平均含粗率2‰,平均含杂率0.3‰,其中:平均直径同比增大0.1μm,平均长度同比降低1mm, 品质状况与上年比较略有下降。平均含粗率和平均含杂率两项指标变化不大,说明在各加工地区的分梳生产中,分梳机械的性能、状态和分梳技术趋于成熟,分梳生产工艺控制比较稳定;异色纤维含量:平均值为2根/5g,其他动物纤维含量同比增加了0.6个百分点,各省(区)差异明显。(详见表6)

1.平均直径

直径是评定分梳山羊绒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纺织生产和纤维制品品质有重要影响。

2007/2008年度,7省(区、市)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直径状况:平均直径为15.6μm,同比增大0.1μm。(详见表7)

2.平均长度

分梳山羊绒的长度对纺纱品质有重要影响,是决定纱纺支数、纱纺工艺的重要技术指标。

2007/2008年度,7省(区、市)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长度状况:平均长度为32 mm,同比减小1 mm。北京、内蒙古、陕西平均长度>30 mm的比例达到80%以上,河北分梳山羊绒的平均长度最短,为31 mm。平均长度同比降低的地区是内蒙古,同比增加的地区是浙江、陕西。(详见表8)

3.含粗率

2007/2008年度,7省(区、市)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含粗率状况:平均含粗率≤1‰占公证检验量的44.41%,同比降低11.06个百分点;1‰~3‰的占公证检验量的48.87%,同比增加8.54个百分点。(详见表9)

4.含杂率

2007/2008年度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含杂率状况:平均含杂率<2‰的占98.64%,同比基本持平。内蒙古平均含杂率最低,为0.1‰;北京、浙江平均含杂率最高,均达到1.1‰。(详见10)

猜你喜欢

分梳山羊绒公证
回用山羊绒纤维特征参数测定
转杯纺分梳排杂区的气流场数值模拟
双喂给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进展
《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对比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低密度山羊绒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转杯纺不同喂给方式对混纺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