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诗歌语言锤炼题
2009-05-22薛新洪
薛新洪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往往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因此,学会鉴赏诗歌,就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锤炼是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中的一部分,从近几年的考查形式看,基本有四种: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二、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三、鉴赏诗眼;四、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如何解答这类鉴赏题呢?下面,我结合具体诗歌来谈一谈。
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常见提问方式有两种: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何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这类题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例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仔细体会这个答案,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艺术手法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二、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是: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例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语义双关,表露不胜渴望之情。全诗以“微风”为线索,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从这答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赏析“关键词”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全诗哪些地方紧扣该词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步骤三、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统摄、定基调等)。
三、鉴赏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有两种:1.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例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杜诗,其“诗眼”是什么?以颔联为例,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参考答案: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也写出作者身处乱世,无人理解的孤独。
从这答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点出诗眼,并释义。
步骤二、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步骤三、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步骤四、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四、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也有两种:1.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2.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
例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好。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相呼应,对仗也更工整。“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我们对此答案细细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要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步骤二、解释手法、内容(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抒发的情感)。
步骤三、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适当分析另一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迁移训练:
1.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卧”,即“躺”,它使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跃然纸上。(第二步)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描绘出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第三步)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2.过香积寺(王维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咽”指哽咽。“冷”指“使变冷”。“咽”用拟人手法写泉流之声遇高石而变,形象生动。“冷”写出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两字动静结合,写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作者融情于景,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湖塘校区(2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