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意愿向创业行动转化
2009-05-22肖晓花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发展迅猛。许多在校大学生都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但受种种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人并不急于实现创业愿望。指出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实施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行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188-02
近年来,普通高校在读学生和毕业生逐年增多,而社会提供稳定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却难以满足期望,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难找工作的境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开始寻找自主创业的道路。在校大学生创业既是学生的一个历练机会,也是学校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途径,能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因此,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帮助,促进大学生创业,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创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强劲推动力。据介绍,美国50%以上的财富都来源于自主创业者们的劳动。并且欧美、台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新科技园区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创造的。我国也出现了丁磊,张朝阳等通过创业积累巨额财富的神话。而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知识水平较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敢于承担风险的优势。这正是大学生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
提倡并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广义上讲,创业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它能够给平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开阔大学生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创业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能丰富和发展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能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自1999年起,全国高校平均每年以30%~50%的速度扩招,大学生的人数猛增,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突破21%,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2006年有毕业生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60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完全依靠政府和现有的企业根本无法解决或安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大力提倡创业型就业为主导的多种形式就业,并为创业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条件。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持续增大。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自主创业将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能有效地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对义乌工商学院300名在校生创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70人有创业意愿,其中有实际行动的仅6人。据不少高校调研显示,有5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萌生过创业的念头,但最终下定决心走上这条路的却不足2%。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二、影响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因素
很多大学生想创业而未创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因素
创业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由于其强烈的个体性色彩,因此十分强调创业者本身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要在真刀真枪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只能是实力。没有实力,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创业的美丽梦想,没有足够的创业实力,创业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而当大学生的创业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会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坚定地走创业之路。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本身的能力与素质在创业选择中起决定作用。
1.知识限制。在每年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尽管涌出一些值得投资的计划,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许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一些设计甚至不知所云;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缺乏操作性等。这些说明创业者缺乏对创业所需各种资源的准确理解,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知识的缺乏。
2.经验缺乏。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商场上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式不太习惯,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经常会遇到困难。商场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对其而言更是繁重的压力。此外,大学生尽管有理想与抱负,但是“眼高手低”,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也缺乏从职业的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二)客观因素
1.资金缺乏。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在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困难的调查反馈中,大学生普遍认为资金是阻碍他们实施创业的最大困难。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目前,我国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不可能依靠家庭筹措资金。同时,我国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习惯于伸手去“要”,而不是想法去“挣”。加之,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创业市场尚未建立,投资者非常谨慎。有些大学生又不能向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人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融资困难,还有些大学生不愿吸收闲散资金,缺乏融资诚意。创业资金缺乏,使许多大学生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2.创业教育与指导不够。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单纯重视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阶段性的创业计划竞赛,而对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投资项目、资金筹措、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市场开发、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大学生对创业是心之所系而深感力有不逮,一方面期待创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开创自己向往的事业与生活;另一方面在对自己创业能力、经验、资金、技术等条件客观分析基础上,冷静选择走就业后平稳过渡到创业的切合实际道路。鉴于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大多“敢想”而不“敢做”的现实,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实施,便成为众多高校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三、加强创业教育与指导,推动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动
(一)开设创业选修课
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能力和创业所需的素质。高校可考虑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一些较为实用的创业教育课程,以供有创业兴趣和意向的同学选修。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大学生自身素质要求、创业程序与方法管理知识、社交活动常识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资助大学生创业
要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快风险投资市场建设的步伐,或提供贴息贷款,或吸收闲散资金,化整为零,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可考虑成立创业基金会,资助想创业的大学生;设立创业奖学金,奖励创业有成的大学生。例如,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义乌工商学院设立了高达2万元的创业奖学金;该校工商管理系全体教师还自发募集资金5900元资助学生创业。此外,2008年12月5日,该校首个以在校生名字命名的“杨甫刚创业基金”也诞生了。
(三)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创业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有过级、考证压力、期末考试压力等,致使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施创业。学校可考虑对创业学生采取优惠政策。完全学风制的形式能给予学生课程修习时间安排自主权,让他们既可以安心创业、又能完成学业,取得创业学习双丰收。例如,为推动大学生创业,2008年12月,义乌工商学院在全国率先打破专业界限,成立以“学生老板”为招收对象的创业学院。在创业学院里,学生们不必担心因为校外创业行为而遭到“不让毕业”的处罚。此外,该校还出台各种制度保障学生创业权利,创业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上交作业、个别辅导、单独考试等形式修完课程,创业实践还可以抵学分。
(四)榜样教育
成功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有导向作用。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创业教育应重视从个别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个案分析,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兴趣。另外,高校还可以结合社团刊物、校园网络,加强对创业的宣传,尤其是对本校毕业生创业历程的宣传,树立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四、结语
有关专家认为,呼吁和提倡大学生创业,无论是对大学生主观需求,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迫切需要的。经过创业磨练的大学生,就算创业失败了,其中得到的精神收获和经验收获,也非学校的理论课程所能达到的。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制造“饭碗”。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一种良好的就业形式。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仍是许多高校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汪歙萍.大学生创业[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伍秋林.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就业,2008,(14).
[4]周斌.区域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2008,(9).
[5]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肖晓花(1982- ),女,江西吉安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