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009-05-22毛吉光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原电池课件记忆

毛吉光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106-02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更要注重使学生“会学”“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是学生乐学的前提,下面我以化学为例简单的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记忆的:

一、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部分

使学生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新课的导入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及时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记忆就会更长久更深刻。例如在讲烷烃这一节时,我先由甲烷的球棍模型引入,使学生了解碳的成键规律:碳能形成四个键,碳碳之间为单键,其余价键与氢形成碳氢键。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发给她们五个碳原子和十二个氢原子,一组则发给他们四个碳原子和十个氢原子,还有足够多的小棍。然后让他们比赛看哪一组连接的种类最多。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为引入“同异构现象”这一重点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学生积极性很高,劲头十足,授课效果突出: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到讨论中,弄清了这一概念的含义。

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记忆的方法有:

1.故事与谐音法。用编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快速记忆长久不忘。如在讲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我概括为五个字:浮、熔、游、响、红。可是学生就很难长时间记住这五个字,于是我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芙蓉姐姐(当时一网络名人)大家都认识吧(学生立即来了兴趣),可是以前没人认识她,她为了提高知名度(想走红),到处游玩。这不昨天跑到焦裕禄陵园来了,你们有没有看到她?是不是“芙蓉”(浮熔)游想(响)红?这样一来学生立即来了精神,于是在嬉笑之中就记住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又如电解池原理也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尤其是很容易和原电池原理弄混,于是我就把电解池总结为:电解池变化能,阴还阳氧电量同,金属阳极要溶解,阴极本身不反应:阳极析出氧、卤素,阴极析出金属、氢。中心词是——阴还阳氧,谐音为“银环养羊”(联系大家熟悉戏曲——朝阳沟中的银环,下乡后喜欢养羊)。

2.形象、幽默情景法。大家都知道: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较为难记,我就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位拉着平板车卖水果、食品的商贩,平板车上拉着1000个棒棒糖和一根麻花( ),“M”相当于平板车的支架,为了加深印象我还特意在M的下面画上了两个轮子,那么“C”是弯着腰的商贩,“=”则为车把,“W”为麻花,“P”为棒棒糖。就这样我把抽象的字符比做了生活中形象的实物,一下子让同学们把这个难记忆的计算式给记住了,而且经久不忘。

3.唱歌法,把重要的小结填为流行歌曲的歌词。我在讲到原电池时这样做了总结:原电池变电能,负氧正还活泼溶。正极析出金属氢,不反应。可是时间长了还会忘记,于是我就把这个总结填在了“两只蝴蝶”这首歌曲上,并唱给了学生。这样每当学生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原电池原理。

4.编顺口溜法,把有关重要的实验和原理总结为顺口溜。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快捷难忘。在讲到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中,为方便学生记住试验的要点,我特意总结了此顺口溜:硫酸酒精3:1 ,迅速升温170,加入瓷片防暴沸,硫酸脱水催化剂。如此一读,同学们大感兴趣也不禁读起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深了记忆。

5.“打擂比赛”法也是我尝试过的较为成功的方法。在化学上有些物质的性质相似而又有差异,记起来容易混淆,一味地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让两种物质“打擂比赛”。如在我们复习到金属镁、铝的性质时,我们知道他们的性质既是主要有难记,于是我们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镁”说话,一组代表“铝”说话,然后性质大比拼。让他们按照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水、氧化物)反应的循序逐一比赛。镁代表先说,我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铝你能吗?于是我让大家写出镁燃烧的方程式,然后让铝方发言,铝代表说,铝带难在空气中难以燃烧可是铝粉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我又让学生写下了铝燃烧的方程式。镁代表接着说,我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我还能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铝你能吗?看来第一回合镁战胜了铝。然后是第二回合,第三回合,比分是不相上下,还有最后一个回合是你们和氧化物反应了,你们谁先展示?铝方早已有了准备,我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想必你镁就不行了吧。镁方却没示弱说,我是不能发生铝热反应,但是你们都知道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吧,可是我镁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同学们就把铝热反应和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方程式都写了下来。这样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但是镁铝的性质却很是难以忘记。

三、注意实验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而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有时还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和废弃物让学生随时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试验:如学习原电池时可用碳棒 、铁钉和西红柿(或橘子等水果)做成一原电池,来体会化学的乐趣。

多媒体具有存储量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征,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其最为显著的教学优势可概括为:

(1)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可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演示动画,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环境。特别是化学,还代替了因药品有毒或缺少不能做的试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2)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现象可以进行回放。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而且要求学生记忆,有些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加深记忆。

(3)能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诸如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因此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中视觉和听觉的使用能充分发挥人五个感官的全部作用,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保持更长久的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能给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易于实现“学习控制”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将教学过程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选择使用相应媒体信息 (图形、文字、声音、动画) 和自己需要的路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选择学习。另外,由于多媒体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方式,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故而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亲身体会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有了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

四、注意化学史实在课堂的综合利用

在讲到元素周期表时,把门捷列夫最初排出周期表的故事介绍给学生。在讲到苯分子的结构时,把凯库列如何得出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故事让学生课下阅读。在学习到甘油的酯化时,提前让学生查询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史实——这样即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加深记忆又使学生有了模仿兴趣,为他们进一步科学探究打下情感基础。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在教学中多总结、多借鉴,会有很多收获。我在这里只略举一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多媒体课件制作》

猜你喜欢

原电池课件记忆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原电池高三复习
原电池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复习导航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