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讨

2009-05-22孙石群韩江峰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

孙石群 韩江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88-02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等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有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投身于未来的国家建设,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多数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对参加未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着期待、热情和信心。但也不能忽视,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人文生态环境历经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现象,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迷茫、理想模糊、观点偏激、责任缺乏、意志脆弱等方面的问题。

1.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通过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增强了人们利益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及规范保证了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社会对物质利益的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求物质利益已不再是耻辱的事情。但一些大学生却走向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把“金钱至上”、“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2.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在价值认识上,新一代大学生大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关注个人的健康、幸福、名誉、地位、前途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3.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德行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当代大学生崇尚知识能力,重视生活理想的确立和追求,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忽视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差。

4.社会政治理想模糊。一个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及运动出现了重大的曲折;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及负面因素等给社会主义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且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阐述滞后性的反差;再者,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和平发展,似乎仍有很大的活力等,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心存疑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迷茫,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素质。“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尤其要抓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呢?周恩来在谈到知识分子思想进步的基本途径时曾经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通常经过三条道路:一条是经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一条是经过他们自己的业务的实践;一条是经过一般的理论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的思想的转变常常在三方面都受了影响。但是,一般地说来,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所以,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追求,来自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来自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和发扬之中。

1.强化科学的理论武装,坚实思想信念的基础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强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武装,坚实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理论基础。“我们正在从事伟大的开创性事业,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社会主义中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既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又受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由此,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对党的领导产生了种种疑惑,这并不奇怪。邓小平理论从总结我们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出发,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致力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论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党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怀理想而探索,遇困难而不衰,循认识而深化,随实践而创新,与时俱进,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为此,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大学生学习研讨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钻研《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经典著作,使大学生们掌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提供理论前提。

当然仅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不够的,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为青年大学生将面临经济建设的任务,所以学习共产主义还要掌握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并且善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把共产主义从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和纲领,变成由直接的建设新社会的实际工作组成的活生生的东西,也才能完成经济建设任务。

2.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推动理想信念的发展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还必须勇于参加改革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青年黑格尔派。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逐步抛弃了原有的唯心主义立场和观点,转变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态,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投身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实践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新的思想观念和增长能力与才干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投身和参与社会实践过程,才能接触实际,了解社会,深刻认识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他们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和民情,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人生理念。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

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理想信念的深化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与世。几千年来,我们的古人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价值观问题,“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大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了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而且又强调了艰苦奋斗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辩证的统一。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进行。我们要热情地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他们认同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具有新的特点,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周恩来.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84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5]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