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历史价值老建筑的再利用

2009-05-22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艺术馆价值建筑

王 漪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47-02

一、“短寿建筑”拷问城市改造思维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宣讲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建国以来建造的许多住宅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平均使用寿命不足三十年。这种状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中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率占新建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一些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仅仅几年的粗放式发展,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全球建筑浪费大国”的行列。

与国内对待城区仅仅二三十年的建筑“拆”字当头的做法相比,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伦敦的奥运场馆规划并不是以一场奥运会为其终极目标,而是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让所有设施都能为当地居民所用为宗旨。对于奥运期间需要而过期无用的大型场馆,伦敦方面的解决方案是建一个可满足当地需求的永久性场馆,奥运时期增添临时看台,仅需低成本扩展即可满足奥运需求。此外在欧洲的城镇,对于当地民居和老建筑,尽量修缮是他们对待老建筑的思维方式。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但他们的理念还是值得国内的从业者们多多借鉴的。因此对已经建成的建筑我们不妨怀有一些善待之心,让“修缮”更多地替代“拆迁”成为城市老城改造和建设的新思维。

二、为什么要改造老建筑

成功的建筑应该实现以下四个价值:

1.功能价值,即它对建筑的使用者是否有用。

2.环境价值,即通过好的建筑设计,有助于塑造并保存周围的邻里关系。

3.社会价值,即促进新的社区文化和精神的建立。

4.美学价值,即通过严谨的艺术创作,使建筑获得形式上的美感。

当一座建筑不能再胜任其使用功能时,以上的四种价值都将逐步丧失,但不同价值的消失速度会不尽相同。一座功能被废弃的建筑即使结构依然保存完好,仍然无法再享有曾经拥有的影响力和价值。

在许多情况下相比于简单的拆除,谨慎的改造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类建筑以及它所占用土地的潜在价值。赋予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才能让丧失原有用途的老建筑重现生机,老建筑将获得超越过去的影响和价值。如果赋予它的新功能对使用者、对邻里、对整个社区的重要性都要超出以往,则修缮更新后的建筑将会比它刚新建时期更加具有生命力。老建筑转化为新生活环境后无疑为公众的消费增加了许多历史文化上的附加值。

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包括厂房,仓库)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的案例很多,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项目的主导方式。

近几年来,社会对老建筑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老建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而对老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也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中国房地产行业中,“无中生有”的新建筑建设依然如火如荼,但“有中生有”的老建筑改造也成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重要一环。

上海朱屺瞻艺术馆(2005改建)

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位于欧阳路,大连路。与开放性公园—鲁迅公园联为一体,周围环境幽静优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艺术欣赏品位不断的提高,朱屺瞻艺术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展览的需求。艺术馆的改造不仅仅要从功能上入手,同时对建筑形态也提出了整合和深化的要求。

艺术馆改造的基础是对原建筑的一种开放式的理解。因此要求对于改造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应注重其文化层面的韵意。这种再创作过程力求使建筑自身功能趋于完善优化,与环境与文化的对应更为紧密。

艺术馆南侧自欧阳路通向主入口的甬道是原设计中的精华所在,它使艺术馆避让开街道的喧哗,同时提供了一个仪式性的过渡空间。改造中只将材质替换为更为平和、传统的砂砖,尽量原汁原味的保留空间的精神本质。艺术馆北侧局部加建也并非仅仅为解决消防疏散要求,它打破了原本封闭的山墙界面,将增设的艺术沙龙置身于浓密的杉树林荫之下。艺术沙龙与展厅之间可转动的转门使区域界定进一步模糊与淡化,平添了一种随性的轻松之感。三层的梅花草堂向外延展与东侧平台合为一体,满足日后的多功能需求。原先开敞的平台被一个轻巧的钢结构玻璃体所取代。顶部独特的蒿草中空玻璃使过滤后的阳光带着不确定的斑驳影像倾斜而下,在光影的变化中折射出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意味,暗合了梅花草堂的质朴意蕴。

此次的改造强化了面向鲁迅公园的西侧入口。将二层观景平台与入口雨蓬合二为一,并将二,三层西侧完全面向公园敞开,增设了大型户外木质景观平台,使原先较为内向的西侧界面凭添空灵通透的韵味。同时将艺术馆西侧场地重新整合,保留了植物与建筑业已形成的层次关系,拓展出一个尺度适宜的入口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南入口及西入口的处理采用金属构件穿插组合形成一组连续界面,其形制取自“竹帘”意向,而内部支撑体系有源自中国木构中层层起翘的构造方法,以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形制,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认知和建设性传承。

敬业中学。敬业中学位于文庙路,学前街之间,正对上海文化发源地之一—文庙。学校建筑物建于社会急速发展的80年代末,对所谓新技术、新材料的追求致使建筑物与同时代的商务楼等通篇一律,毫无特点,更与周围环境不相融合。此次改造主要针对建筑形式提出修改,教学功能保持不变。

鉴于敬业中学教学楼原有建筑完成度较低,其文化作用更是趋于边缘化,与对面的文庙更是格格不入。因此改造策略定位在于保持与原有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新改变其功能定位、文化定位、艺术定位的全方位改造模式。改变建筑设计中形态关系的松散性和无序性,改造设计重组建筑形态,重构形态组合关系,打造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的全新建筑形象。在改变了建筑物的整体逻辑关系的同时,改变建筑物关联较低的平面化的拼贴表皮。改造形制即是取材于文庙三段式的构造母体,通过抽象与提炼,传达出既现代简约,又投射传统韵味的建筑风采。

这不仅仅是一个对老城区的旧建筑的改造性设计,这也是一次在空间与形式创造、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是对多相位品质(观念、生活、技艺、审美等)和多层面知识(建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一次检验。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大片大片拆除旧建筑,城市在向现代化迈进。但是不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就是城市现代化的唯一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如果一个城市的文脉及其历史连续性遭到破坏,也就失去了城市个性与历史的厚重感。

学校正门街景 文庙内景

参考文献:

[1]《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林兆璋,倪文岩.《建筑学报》2000.1

[2]《探讨一种再生的开发设计方式―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陆邵明《新建筑》1999.1

[3]《旧建筑,新生命―建筑再利用思与行》.鲍家声,龚蓉芬《建筑师》

[4]《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丁沃沃.《时代建筑》2000.3

[5]《修缮江湾体育场,创建“创智天地”》 陈建邦.《时代建筑》2006.2

猜你喜欢

艺术馆价值建筑
瞭仓艺术馆:工业料仓变身艺术空间
快看!他开了抖音特效
FORART’S SAKETEXT AND PHOTOGRAPHY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