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中的逻辑运用举隅
2009-05-22李雪
李 雪
英国著名文学家肖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成功,许多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肖伯纳上台发表简短讲话,并接受大家的祝贺。
可是,当肖伯纳走上舞台,正准备讲话之际,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以为肖伯纳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出乎意料,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可掬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了指剧中的其他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肖伯纳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代替笑声的是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在掌 声中,那个故意寻衅的人灰溜溜地走出了剧场。
在这里肖伯纳采用了欲擒故纵方法,先用反语“同意”对方意见,实际上是故意暴露挑衅者的孤立无援,然后指出,你的意见只是个别,那些抗议你的才是普遍,个别概念和普遍概念一区分开,道理自明,所以才博得一片笑声和掌声。这是幽默的力量,更是逻辑的力量。
1917年10月的一天上午,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街上散步,遇到一个头戴小黄帽的女人,正面对一群市民造谣诬蔑布尔什维克。她说:“布尔什维克是土匪,是强盗。他们整天杀人、放火,抢女人……”马雅可夫斯基听了怒不可遏,当即对众人喊道:“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你说到哪儿去了!”那女人被弄得惊慌失措,赶忙说:“你搞错了吧?”
“没错。”马雅可夫斯基一本正经地对众人说:“就是这个戴绣花黄帽子的女人昨天偷了我25个卢布。”
听了这话,众人纷纷讥笑或痛骂那个女人。待众人走完后,那女人哭啼着对马雅可夫斯基说道:“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真是头一次看见你呀!”
“可不是吗,太太,你才头一回看见一个布尔什维克,怎么就大谈起布什维克来了……我劝你回家后,可别拿你的女厨子出气。”
马雅可夫斯基在反驳这女人时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语)从逻辑上属于归谬法。你可以无中生有地污蔑布尔什维克杀人放火,按照你的逻辑,我也可以污蔑你偷我钱袋。这种看来荒唐的辩驳其实比直言争辩更为有力。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