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里:最典藏的古镇

2009-05-22孙凤娟

走向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峰山长城

孙凤娟

春夏时候正是孝里最美的季节。

第一次去孝里。道旁大片的绿油油的麦田,其间点缀着黄橙橙的油菜花。油菜花有的散落,有的集中,一阵春风拂过,恍似身在婺源。高大的杨树的叶子开始茂密起来,由嫩绿开始转为深绿。梧桐花开,大片大片的紫,在褐色的枝桠间尽情舒展,淡紫浅粉慢慢地晕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青石板路辉映着太阳的余晖,孝里的春天,多的是一种厚重与古朴的美。

孝里?很多济南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孝里,是济南长清区的一个古镇。这个“古镇”可不是徒有其名,它的“古”可以上溯到汉代。据孝里村志记载,孝里建于东汉之前,因为地处黄河之滨,是交通要道,村子里很多人开店铺营生,又得名水里铺。今天孝里的由来,则是因为“二十四孝”里著名的郭巨奉母的典故。

自古以来,长清孝里就是齐鲁重镇。孝里镇位于长清区西南20.8公里,与齐河东阿,平阴,肥城交界,是“济南-泰安-聊城”三角区的中心,境内交通条件极为便利,220国道、济荷高速贯穿南北,并且济荷高速留有出口,燕李浮桥连接黄河两岸。孝里大打文化品牌,进入孝里镇,“文化古镇孝里”的文化墙映入眼帘。

这里是齐鲁大地最古老最经典的小镇,既有山川田园的秀美,又有古典文化的绚丽。

一脉相承孝堂祠

越是历史悠久的地方,越是神秘惹人向往。孝里离不开“孝”字。来到孝里,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孝堂山。孝堂山在孝里老镇上,不过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孝堂山原名龟山,春秋战国时期称巫山。《左传·襄公十八年》里记载的“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说的就是这座山。

孝堂山最著名的就是郭氏墓石祠,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于地面的最早的房屋建筑。所谓石祠,其实就是依墓而建的祭祀死者的地面祠堂。院里碑石林立,上自东汉,下至康乾,碑上大多记载着和孝堂祠有关的重修碑记,刘海粟题词的“孝堂山汉石室”石碑立于祠堂之前。

走进祠堂,古朴的石室现于眼前。石室面南而建,墙壁以及房顶全部由整块的石块垒砌而成,粗壮而精致的雕花石柱,厚重而完整的房顶以及被踩踏得油光发亮的石板地面……一切都泛着古朴敦厚的沧桑感。祠堂的墙壁上是石室内壁画的拓片,描绘了上古至汉代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有飞禽走兽,山川草木,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狩猎,迎宾,征战,庖厨,百戏等场面,画面描绘极为生动。郭氏墓石祠在建筑史,绘画史,金石学以及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热爱历史、考古的人一定会喜欢这里。

在石祠的西山墙上,是北齐武平元年的陇东王胡长仁留下的《感孝颂》,提到了二十四孝之一,东汉时期的孝子郭巨的故事,并认定这个石祠是郭巨的墓祠。孝堂祠后便是郭巨墓,石块修葺,黄土蒙顶,青草油油,诉说着年代久远的故事。

相传,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供养母亲。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要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黄金一釜,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后来,郭巨孝母的故事便一代代流传下来。

孝堂山、孝堂祠,孝里镇……这些与郭巨一脉相承的名字记录着中国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边走边拍石头古城

孝里方峪,是齐长城下一个群山环抱的明清古村。村子依山而建,满眼的石墙古院、石棚石屋,石板铺就的起伏不平的街巷,字迹模糊的康乾年间的石碑,村口的黄牛悠闲地嚼着草料……这幅画面让人感到的是古朴和静谧。

随便走进一户农家很可能就是走进了一段历史,因为这里很多建筑的年龄都在100岁以上,而最古老的已经近500岁了。方峪村老屋的建筑材料多是石头,只有极少数是青砖,但这些石头不是天然的,而是经过了人工凿刻,非常精致,有的还刻有花纹和图案。

镰刀巷是方峪的一条古巷,石铺的路径,幽静自然,不到拐弯处你会认为胡同到头了,实不知幽静之处又豁然,古老的石房会让人留连忘返。村子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很多房子都已经闲置下来,而老人们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随便走进一家,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说不清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年头,有的已经历了十代,甚至数十代。走在石板小路上,拿着相机四处晃荡,会有老人从古旧的木门后探出身来,用浓浓的乡音邀你进门喝口水,仿佛是多年不见的邻家爷爷奶奶打招呼,浓浓乡情溢满心间。

古村里有个方家大院,在方家大院里,十代人在这个院子里繁衍生息,一盏三层楼式样的铜制烛台映入眼帘。这盏烛台已有近200岁了,供几代人照过明,据这里的老人说,逢年过节该烛台照明后供奉的果品能保全家平安。

古槐,老井,辘轳……这可能是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场景。方峪就有这样一口古井,古井上有一架已经废弃的锈迹斑斑的铁质辘轳。井旁有一石碑,记载着水井的来历,可惜石碑折断,上半部分丢失,而凿井的年代恰好在上半部分,就石碑上所记载人名的辈分推算,该井应该是乾隆年间所立,古井是部分大户村民捐资凿成,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绳磨出了深深的凹痕,印记着老井的过往。

由于建筑风格独特,村落完整,方峪成为许多影像人钟爱的地方。每天都有拿着机器,带着团队在此摄影,摄像的人,尤其成为长清大学城里的艺术院校学生经常造访的地方。电影《老保》、《大寒小寒》、《法官老张秩事》摄制组都在方峪选了拍摄场景,这里的老房,深巷和纯朴的风土人情都记录在了影像上,

漫步在老方峪,感觉像是在历史中穿行。老街、老屋,老井,老人,老街的石板路被踩得光亮,留下的是逝去岁月的痕迹。

从容闲好大峰山

必须要上路,就去那儿吧。散淡从容,这是大峰山给人的印象。

这里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有全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战国时期的齐长城与阵容宏大的屯兵营;具有传奇色彩的黄崖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头山寨;这里有济南最大的道观——峰云观,齐鲁第一洞——璇玑洞,还有古城门,抗日战争纪念馆。

去大峰山是因为齐长城。远远看去的大峰山并不是奇特,山势围合,三面峭立,曲如列屏,形若箕掌,因其顶峰高而大,故得名大峰山。在山掌之地一片黄色的屋院是景区的度假山庄,可住可食。如走遍全山,从北三教堂到南东障山寨半天也就足够了,强度不大,可效果俱佳。既活动了身骨,又能饱眼福。

距今2500年的齐长城又名长城岭,大横岭,是齐国为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的军事入侵而建,也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齐长城自这里开始,向东至青岛市黄岛区东北海滨,横贯18个县市区,穿越1518座山峰,全长1237.8华里,史称“千里长城”,比秦长城早四百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

孟姜女哭长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而这里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

齐长城起点在孝里镇的广里村北,由西向东夯土筑城,当地村民称领子头,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齐长城起点壮观的场面,只有一个遗迹了。

山间春天来得晚,漫山枯草,齐长城也是碎石块堆砌起来的,我们沿着长城遗址由北向南绕行,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地内侧有守城马道,高4米,宽2米,马道下依墙建石屋,蜿蜒在山顶上。从城墙完整程度看,也差不多都是历代战争后留下的痕迹了。沿山顶内侧就是与齐长城齐名的屯兵营,从北到南有二百间之多,都是用石板砌成,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只留一片石砾。山上蜥蜴很是常见,不时从脚下石中蹿出,增添了生机。星移斗转,时空变幻,两千多年来,这条千里巨防,经历了一场场鼓角铮鸣,浴血鏖战的烽火硝烟,阅尽了一幕幕诸侯征战,国家兴旺的沧桑变迁。

此外,座落于大峰山中部峰云观,是济南市最大的道观,最早创建于汉朝。红墙碧瓦,气势巍峨,周围山峦叠翠,泉水潺潺,自明朝起就香火旺盛,游客如云,而且每一处都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

由于大峰山是新开发的集人文古迹,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所以除了游览古迹建筑之外,秋千,吊床,农家院其乐无穷,还可以参加射箭,抓鱼等游戏,古战场实兵演练,民族民俗表演也会带来很多乐趣。

闲适好去处,从容大峰山。

猜你喜欢

峰山长城
寻找爱国标志
箭扣长城,惊险绝美
走进大峰山
诗两首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长城
British Wall(英国长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