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里的清凉世界
2009-05-22窦玉生
窦玉生
真是别有洞天。
徐守斌轻轻推开办公室墙壁上的一扇小门,一间别致的佛堂展现在我的面前。慈祥的佛像,袅袅的香气,古色古香的桌椅凳……显然,和外面由豪华的老板桌、真皮转椅组成的现代化的老总办公室相比,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静极了的世界。
在现代化的水泥森林里,在矗立入云的现代写字楼里,你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个场景。徐守斌说,只要走进佛堂,他的心里就特别安静,特别踏实,特别满足。“内心充实,心情快乐,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徐守斌手下有四家公司,且都运转良好。生意做到如此份上,他大可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奔波,也不必像小老板们那样忙碌。于是,把合适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他更多的时间是安静的悠闲。
因此,坐在办公室里,没有人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就静静地看书,沉醉在佛经和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医药典籍里。“真正有时间看书了才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原来这么好!”他研究古代文化,已经颇有心得。
或者,干脆,他直接走进佛堂里,静坐,或者看书。“修身养性,明心鉴性”,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说,与佛结缘,是四五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候,徐守斌的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进入稳步增长的状态,可以说是“钱赚得够花了”。但是,他却发现,彼时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目标,特别空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这使他感到恐慌,让他焦灼不安,“整天有一种很烦的感觉”。他没有迎来渴盼已久的成就感,反倒感觉自己是一个可怜的人,“没有理想,精神世界变得一片荒芜”,他戏谑:“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是他在十几年的打拼里所没有想到的。“创业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赚钱。即便再累,心里也感觉充实。”
他知道,这一次,他又面临着被颠覆的关口。他深有感触:“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发生的变化太多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经常被颠覆,内心很容易动荡不安。”生于1970年的徐守斌,将进入不惑之年,看待事情已经很透彻。
其实,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已经习惯颠覆和变化。而且,十几年来,他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
十几年前的1995年,他还是一个单位的团委书记,意气风发,赚足了别人羡慕的目光,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但在工作之余,和同学,朋友交流时,久在传统环境中的他却渐渐发现,自己对很多流行的新鲜词儿已经很陌生,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这让我感到非常可怕,我才多大啊,可不能被淘汰了。”他渐渐有了辞职的想法。
就在他为辞职的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一次骑自行车下班,摔在了路边的沟里。“沟很深,两米多,很可能就没命了。”但他很幸运,虽然伤得很严重,但没有生命危险。“这使他下定了辞职的最终决心。“这么大的危险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后怕的?”在家人的反对下和同事的不理解的目光中,他毅然辞职下海。
和大多数人的创业史一样,徐守斌经历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干过保险,做过化妆品,还做过中老年服装。”白手起家的他面临的是全新的行业,身兼老板,会计、促销员,搬运工等职务于一身,“半夜里起来卸货是经常的事,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卖出产品却收不回来钱的事儿多了去了,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他的这些生意,有的小有名气。“风采啫喱水就是我引进到济南的”,他还和央视的“夕阳红”栏目合作,运作中老年服装,“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行业最后都被他放弃了。
随着事业的发展,他所涉足的行业日趋稳定,最后定位在环保,餐饮,建材等行业。到2004,2005年的时候,他已经没必要再为生意发愁了。当然,他也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没有理想,心里是空的,处在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
他尝试着摆脱这种浮躁的生活状态。在出差的时候,他慢慢地发现,特别喜欢去名山大川的寺庙,后来直接就有意识地去寺庙。“当我听到寺庙里的晨钟暮鼓时,就感到心里很净,身体很轻。”徐守斌说,这时候,他以前的欲望,杂念都再也不会产生,或者被遗忘了。每次来到寺庙的时候,他都会感到“很亲切”,“神清气爽”,“有种家的感觉”。
于是,他逐渐接受并迷上了佛家思想。他在家和办公室各设了一个佛堂,“每天早晨起来用二十分钟的时间静坐,持咒”。这使他受益匪浅。“感觉智慧顿开,看问题比较透彻,直觉也非常敏锐。”
他知道了什么叫作“放下”。“以前只是知道放下,但什么叫作放下,如何才能放下却不清晰。”有次他去北京,在密云的一个山上静坐,感觉全身透彻,“和山水完全融为一体了,个人能够和大自然交流,灵魂能够和肉体交流”,这使他顿时豁然开朗,以前所认为非常重要的是非,功利全都抛开了。
于是,他和妻子经常到各地游历和禅修,“九华山去过4次了,还去过青海等地著名的寺庙”。济南四门塔附近的神通庙更是他们经常去禅修的地方。“在寺庙里,一坐在佛面前,什么都有了。”
在商业上,他也受益匪浅。徐守斌说,其实商人并不一定是“奸商”,相反,越大的商人越有佛性,越真诚待人。“接受了佛家思想之后,我更加体会到真诚的意义。佛家教导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而通过真诚的方式,完全可以把商业经营得很好。道路很多,关键在于发现。佛启发了人们去发现。”
为了积善,他和妻子修寺庙,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一点一点地做善事。“佛家讲究来世,讲究因果报应,教导我们要积善行德。”
他说,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我找到了思想可以净化的地方,为自己找到了一块安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