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有活水渠自清

2009-05-21李陇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

【摘?摇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为培养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进行阐发、评论的质疑”。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十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体验,充分展开对话。所以,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假说创意地体验与交流。因此,利用批注式阅读来解读、欣赏现代散文,就如同引入了源源不断的学生自主学习、个性思考的活水,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思维碰撞的,有活力的。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 现代散文 批注式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已有之,并且涌现出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等著名批注才人。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已经成为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方法,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与传统的包含着叙事结构论、文理章法论、修辞论等较高层次学术内容的批注评点不同,中学生“批注式阅读”,属于非学术的大众化阅读,雅俗共赏,人人皆可为之。无论是为字词注音或注解的注解式批注阅读,还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表达好的思想、见解等分门别类摘录到读书卡片上的摘录式批注阅读;无论是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的补充式批注阅读,还是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感想的批注阅读;亦或是强调在阅读中质疑,带着质疑去细细品读的质疑式批注阅读;或者是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评价的评价式批注阅读等等,都应当建立在“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相关阐释的基础之上。人教版必修课程的单元解读中有“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的建议,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对课文的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为培养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论和质疑”。另外,“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所以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理解文本意义”。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体验,充分展开对话。因为,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主体活动和主观活动得以实现的。所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由教师单方面地分析讲解,不能由教师进行“注射”、“灌输”,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给他们充分自由看书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体验与交流。因此,利用批注式阅读来解读、欣赏现代散文,就如同引入了源源不断的学生自主学习、个性思考的活水,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思维碰撞的,有活力的。

前不久在厦门举办的福建省新课程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厦门二中的邬文全老师执教《囚绿记》时,就别出心裁地运用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让来自厦门、泉州等地的听课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汩汩活水。

邬老师以《读者》的“短信平台”导入批注式阅读法,借品评“蠡”的字形、读音、理解来介绍批注式阅读法,既而根据预习时分列的五个小组(内容情感组、主题探究组、语言品味组、艺术手法组、自由发挥组)让学生分组发言交流批注心得。整堂课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又结合了老师的点拨,活泼而不失严谨。

如在“主题探究”中,有学生这样理解:文中的“绿”已不是单纯的色彩,在作者对其细腻的刻画中,已成了陪伴“我”,与“我”交流对语的“绿友”。“我”是如此地喜爱它,一致一度将它囚禁。但固执的绿向往着自由与光明,即使青苍不再,细瘦娇弱,依旧不放弃,不屈服于黑暗。如果人们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光明会撕裂黎明前的黑暗。还有这样的理解:作者对绿的喜爱,形如朋友间的亲密,而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即对朋友太过于亲密,则会被疏远。所以,即使是很亲密无间的朋友,像作者对绿一样,太过自私亲密,便给“人”以压抑。所以凡事应有个度,给对方一些空间,给对方更多阳光。这样两种对主题不同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囚绿记》多元主题的探究,教师再辅之引导,加入“民族精神说”和“率真性情说”这两种主题争议,课堂就开始闪现思维的火花了。

如在“理解艺术手法”中,有学生这样批注:初读此文,只觉晦涩难懂。但追本溯源,重回七十年前,有不禁拍案叫绝!实乃佳文,①疏密相间,②虚实相生!托青藤而言不屈之志,借佳景以抒赞美之情!还有学生对文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这样批注:作者以“囚绿”为题,它认为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将常春藤伸长到自己的书案前,是对它的一种“囚禁”、但我不认为是那样。作者是出于一种怜爱之心,常春藤依旧自由伸长大着,并没有被抑制,它在室内生长,更安全,可免受风吹雨打鸟啄,不是吗?所以作者不应有罪恶感,应有那种关爱小生物的自豪,而题目也可以改为“怜绿记”。而后文以“怜”来写,也会别有一种情怀。这样有个性、大胆而完全不违背文章主旨的批注,赢得在场师生的喝彩!

如在“语言品味”中,对于课文“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一句,有学生批注:却有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态。即使再简陋的物质,若心中有美好的事物,便也淡然。正如刘禹锡所云“何陋之有?”对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一句,有学生批注:突然想起泰戈尔的诗:“笼中的鸟不会歌唱,因为它已失去了飞向自由的翅膀,还让它如何歌唱自由?”这些联想,很好地勾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说已经达到“经典注我”的境界了,而这样精彩的解读,怎是老师一人的知识储备所能达到的呢?

整节课,学生的表现十分富有主人翁特征;可见只要老师善于设置情境,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充分对话,没有“灌输”、“注入”,学生的活动就会富有成效。

细细品评邬老师的这节批注式阅读教学课,它与那些尚在流行的精心编制、步步设套、请君入瓮式的阅读教学相比,有如下特征:

(1)充分注重学习主体的需要和阅读感受,教师重视预习,并拟定“教学流程”,(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问题答案由学生讨论后形成基本共识,而不是教师在教案中就规定学生怎么回答)。

(2)课堂以体验性学习为主,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和的语言去表达。充分体现了散文鉴赏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学生通过多遍阅读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意进行理解和评判。

(3)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但又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的语文学科目标水乳交融。

(4)教师可以比较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角色,而是对话者之一,又作为“平等的首席”,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适当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适当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关键应当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教师没有先入为主,而是在调动学生自己进行欣赏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思维活跃,情绪热烈,课堂充满了生机,实现了“生态课堂”,这种场景是新课程所希望的,也应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追求的。当然,批注式阅读中的个性化理解,不能和文本有原则性的冲突或较大的偏差,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步骤,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开展批注式阅读提供内在的支撑。对学生而言,读书时能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书眉页侧,确实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设想,长此以往,读、思、写有机结合,阅读之真义达成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他们将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李陇耕,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探究性阅读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例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应用研究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从“文本表层”走进“文本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