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9-05-21朱学军张淑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目标

朱学军 张淑云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培养超常思考能力

超常思考能力,强调“超常”,是一种超越常态的思考能力。有超常的思考,才有事物的创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人们习以为常,认为是常态,而马克思透过社会观察,超越人们认识的常态,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因它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上世纪前半叶,有千千万万不觉悟的贫苦农民,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而鲁迅却把这种农民的性格典型化,写成了《阿Q正传》。可见,有超常的思考能力,才能有社会科学和文艺作品的创新。

超常思考能力是创新的素质。一个学生的超常思维能力往往有如下一些表现:

(1)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然后经过加工创造,让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产生新的飞跃。

(2)对新事物非常敏感,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新事物发展的方向。

(3)摆脱常态,不囿于成见,不拘束于概念,从而改旧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

(4)借助于概括性联想,在摹仿中有所创造,能够把一个事物的特征,转嫁于另一事物,使之产生新的飞跃。

(5)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自由翱翔,力求把幻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有的事物变为可能,把不一定的有的事物变为一定有。

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种超常思维能力。平时读写,求疑则是超常的起点,或在难点处求疑,或在困惑处求疑,或在易错处求疑,或在关键处求疑,或在无疑处求疑等等。如在无疑中求疑,就有超常思考。一般习以为常,以为无疑,超常思考,则能在无疑处节外生枝,探求新意。

二、培养进取力

超常思考力是创造的素质,而进取力则是创造的品质,有创造的素质而无创造的品质,也不可能创新。因而超常思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动力。进取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力量。

学生有进取力的表现是: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经常把未知的东西和新奇的东西,既当作挑战,严肃对待,又当作游戏,爱好着迷。经常把探索和发现当作最大的满足和享受。从而发扬蹈厉,不断创新。

有“胆”有“识”,“胆”和“识”是相互促进的。有“胆”无“识”,不能进取;有“识”无“胆”,不敢进取。有“胆”有“识”,才是真正有进取力。有进取力的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排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障碍,敢想、敢闯、敢干,大胆进步,不断创造。

进取力有“登高望远”、“艰苦奋斗”和“不断求索”三种境界。借用王国维的说法,来说明这三种境界的特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创造进取的第一个境界,创造者敢于登高求索,扩展自己的眼界和襟怀,但天涯望尽,不见踪影,这是创造的酝酿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创造进取的第二个境界,创造者矢志不移,艰苦奋斗,以便在险境中发现奇景。这是创造的艰苦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创造进取的第三个境界。创造者不断求索,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享受创造的欢乐。

进取需要高瞻远瞩,进取需要艰苦奋斗,进取需要不断求索。就是说,学生要在做学问搞创造的三种境界中,不半途而废,一境更进一境,坚持不懈、贯彻始终。这样,经过思想、感情、意志、性格的艰苦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品质。

三、培养想像力

想像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学创作必须充满想象,科学也需要想象,一切蓝图设计和创造发明,无不充满人类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有想像,才能有超常;有想象,才能有前进。想像之后,力求使它成为现实,以获得创造满足,于是便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推动力。创造想像,是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创造思维闪烁着的耀眼的火花。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物的“立”与“废”,取决于人们是否有预见。预见要以现实为基础。预见要全面,而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有比较全面的见解。而对未来作出设想,注定能调动学生积极展开创造想像,使他们进入创造想像的深远意境。

2.综合性。支离破碎的想像,不是创造想像。学生创作,是培养创造想像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构想过程中,失之于片面化,忽略其完整性;失之于简单化,忽略其复杂性;失之于表面化,忽略其本质性。这都是因为忽略综合训练缺乏创造想象,以至形成的偏颇。

典型化,是培养综合性想像的重要手段。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这是作家典型化的途径,学生也可以学。

3.鲜明性。典型化的综合,除了要求完整性、复杂性、本质性,还要求有鲜明性。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像的本质特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学作品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是新颖的、独创的、奇特的,因而也是鲜明的。创造想像的成果,以它响亮的节奏、绚丽的色彩、触动人心的力量,呈现在我们面前,非常鲜明耀眼。

四、培养选择力

想像多样,必须选择,经过选择,确定方向。选择力,就是善于提出思路,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善于选择的能力。选择力,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就是对于事物的好坏、是非、新旧、美丑,不仅善于区别,而且善于选择的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的问题,想出所能想出的一切问题,鼓励他们从问题的数量、质量,从问题的多种性和独特性,来体现创造性。又能从多式多样的问题中,经过选择,确定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选择力。

如对“眼睛”这个话题进行构思。由于入题的角度不同,确定的观点也就有异。可以是;(1)从生理上的五种眼睛(近视眼、远视眼、青光眼、色盲眼、火眼)类比写到生活或政治上的五种眼睛;(2)写葛朗台贪婪的眼睛,变色龙势利的眼睛,康大叔凶残的眼睛,母亲慈祥的眼睛,从而表明喜爱的是什么眼睛,厌恶的是什么眼睛;(3)以“目短于自见”立论,说明以铜为鉴,以古为鉴,以人为鉴的意义;(4)利用与眼睛有关的成语,如“目光短浅”、“目空一切”等,分析危害,说明要有能“高瞻远瞩”、“辩微识著”的敏锐的眼睛,如此等等。

比较不同的思路,选择入题的角度,使文章富有新意。因而,选择出的思路应该是,自己熟悉的,自己感受最深的,自己感兴趣的,创造的方向正确而又能取得创造成就的。其中创新的方向至关重要。方向是否正确,往往决定写作创新的成败,必须重视。

★作者简介:朱学军,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教师;张淑云,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