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的同心圆管理对教师的影响

2009-05-21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室班主任学校

徐 燕

一、问题提出

目前部分学校中的教师处于疲于应付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状态。常常听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说工作真累,一天到晚要工作很长时间,不仅要教学、进行学生管理,还要应付其他的杂事,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用于吃饭、睡觉,不要说有其他的活动。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名普通的高中班主任A老师的平常工作的一天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

A老师的一天只有8小时50分钟是给自己的,包括吃饭睡觉。他共有15小时10分钟是用来应付规定事务的,包括教学、上课、学生管理以及被管理,其中有12小时50分钟是给学生的,包括管理起床、课间管理、自修课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和睡觉管理;最多40分钟是用来思考自己的教学的,这也只是在进行早自修和下午自修的时间里,对学生的管理的同时自己抽空思考一下自己下午所上的课。

老师的一天为什么会安排得这么紧、为什么要工作这么长的时间?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他的职业倦怠以及专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呈现这一研究结果。

二、分析与讨论

1学校同心圆的管理

A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坐落于一个集镇的一所普通的高中,除了十几个的学生之外,一千多学生和近80名教师都是住校的。教师和学生连续上完12天的课才休息2天。除了特殊情况,教师和学生这12天的时间基本是在学校范围内度过的,教师和学生基本是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普通的任课老师,每个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15个小时左右。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其他的时间都是属于学生、属于学校的。

那么学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管理?

该校所在的城市,除了有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还有民办中学,各所学校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竞争着。教育局虽然三令五申,中小学校不得跨地段招生,公办中小学的招生权和对学生的选择权受到限制,而另一方面,家长的择校行为有增无减,几乎所有的家长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都努力为孩子选择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虽然他们对优质教育的界定未必恰当)。为求生存,各学校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是否能在日益萎缩的市场中占用一定份额,是对学校生存权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面对客观存在的教育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该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地处偏远的集镇,学校硬件设备不如城区的高中,学校的生源更是位于全市的最后层次。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能和其他同等档次的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相互竞争。只能拿教学质量做竞争的武器。生源的素质是无法改变的,学校只好改变管理,狠抓教学、狠抓高考升学。

政教主任、值周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几乎是相同的作息,其实老师要比学生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老师陪读书、陪自修、陪跑步等等。

早上5点50分,A老师一边用手敲敲各寝室门一边喊着“起床了”。5点55分,学校正式起床号响起,他准时回教室。6点10分,A老师点学生名,环视教室,全到。学生课间跑步,老师也要跟着跑步。学生上自修课时,老师就在教室里陪着他们自习,叫做“督班”。12点15分,学生午间休息,是在教室静休。A老师到班里点名,是看看有学生是否无故未到什么原因,安顿好学生,自己在办公室里辅导学生,直到下午上课。晚上9点10分,晚自习下课铃响,学生回寝室。A老师也跟着他们一起。熄灯时间到,A老师在走廊上一路川过去熄灯,各寝室的灯相继熄灭。然后,A老师又在走廊上站着并等待安静,若还有响声。就走到寝室门口说说“动作快点啊”、“还有声音”之类的话。

学校实行扁平式同心圆的管理模式,学生居于圆心,外面是教师,最外面是学校管理者。班主任以学生为中心,一天到晚陪着他们,陪了十几个小时。学校要求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实行签到,以便于对老师的管理。班主任要在早上和晚上去学生公寓的时候签到,作为任课老师也要在上午和下午的规定时间内签到。

2学校同心圆的管理对教师的影响

(1)教师有压力,产生倦怠感,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吗

下午5点,学生吃晚饭的铃响了。A老师走回他的宿舍。这时候的脚步有点慢了。“一天下来也比较累了,我情愿不吃晚饭,先抓紧时间休息一下。”他说。他坐在椅子上,背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两手下垂着,一脸的疲惫。5点30分,A老师开始吃晚饭了,只吃了10分钟。因为5点45分班主任按规定又要到教室的。5点42分,A老师又回到教室。

A老师一天只有8小时50分钟满足一下基本的生存需要吃饭和睡觉。而社会上有的工作一天只有不到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作为观察者,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也感觉到累,可以想象该校的班主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辛苦程度。他们的身体疲劳是可以看得到的,那么他们的心理疲劳呢?

A老师说:“我的工作让我情绪疲惫。我觉得我们班主任是过度工作。我只有在周一的时候工作精力相对来说最充沛。面对工作时,越到星期的后面几天越感到疲惫,有时候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于是就盼望着周末或假期,可以不用上班,可以睡觉,补充睡眠。”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调查,公布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教师面临较大压力,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巨大的付出还不相符合,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利益回报率并不很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心理冲突是无形的但又确实存在的。如该校为了学校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也转嫁给了老师。

A老师说,老师们产生了“没有生源就没有饭碗”的危机感,这种压力在每年六月份中考时期的招生就更加强烈,这是学校招新生的时间。那时候,老师们就特别希望自己的学校的升学率高一些,吸引多一些的、好一些的新生来学校就读。

在管理上,该校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问题,让所有老师和管理者都以学生为中心,从早到晚管理着学生,而对老师却缺乏应有的关注,老师的报酬也不高。这直接减少了对教师的精神支持与物质支持。

(2)这样的管理利于教师的教学及其专业发展吗

A老师每天上两节地理课。1点30分,下午第一节课,他在三(1)班上课。我坐在办公室里可以听到他上课的声音以及学生的笑声。下课后,A老师来办公室喝点茶,抽支烟。2点25分,他在三(2)班上课。

只有在有空的时候他才能备课,比如晚上在教室里督班的时候。

7点50分到8点40分,数学老师在班里辅导,所以A老师就在办公室准备一下明天的课。

只有在空挡的时间里他才能有时间关注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

A老师给女生解答完问题后看看时间,下午1点07

分,“签到去算了。”于是他站起来,到年级组长办公室签到,结果被告知太早了(签到是规定在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开始前后15分钟之内的),又回到班里,看看学生,他自己在脑子里理一下下午上课的思路,课已经备好了(这是他告诉我的)。下午4点20分,第四节课,A老师安排学生轻读(由于是文科班,许多要背诵的,这段时间可以轻读)。A老师利用这段时间反思下午上过的两节地理课。他手机收到一条来自教务处的短信,晚上6点10分在会议室召开高考招生会,班主任参加。而A老师说他有时候忙得备课的时间都很难得到充裕的保障,时间上总是会被一些事情(比如学生管理方面的事情)所干扰。有时候难得的业务学习的机会也会被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所耽搁了。

上午9点20分,“上午第二节课即将下课,由于天气阴雨,所以必须到班级附近,让学生的括动更文明,如防止出现打架之类的事情。同时,自己也在矛盾,第三、第四节课是否去听教学比武。不去听吧,似乎不太好,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的,自己还是教研组长。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A老师又抽起了烟,来回走着、看着。9点45分,A老师接到教务处张老师的电话,第三、第四两节课要给他代课,因为张老师要安排比赛现场的事情。“还好,他拿来了语文讲义,只要在教室里看着学生做就可以了,自己还是可以忙其他事情。也不用矛盾了,呵呵!”

所有的专业发展都是在大环境中发生的。组织对专业发展的所有方面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组织文化。学校的组织因素影响着什么东西在专业发展里起作用或不起作用,有的情况下,它们甚至是计划或活动的决定因素。组织支持和变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组织政策、资源、保护活动不受干扰、合作支持、校长的领导和支持、时间的保障。学校内的教育者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该校的老师每周只有两到三节课是专门用于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叫作教研会)。难得的到教学比武现场听课的机会,也会由于有教学上的时间冲突而失去。在这样的组织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得到顺利发展吗?

三、总结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名普通的高中班主任平常工作的一天为例,采用教育现象学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这个教育现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实行扁平式同心圆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该校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问题,而对老师却缺乏应有的关注,教师具有压力和职业倦怠,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不到顺利的发展。那么,怎样对教师有更多的关注,怎样缓解教师的压力和职业倦怠,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刘永庆)

猜你喜欢

教室班主任学校
不要在教室打闹
我的班主任①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学校推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