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

2009-05-21宗锦莲

江苏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位区域学校

宗锦莲

编者按2008年11月7日,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无锡市北塘区隆重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管向群、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杨晓江、江苏省人大常委、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国家督学成尚荣、北塘区区委书记沈建、区长王进健、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南京大学DovleSlater教授等。全省近50名各地教育局局长、校长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紧紧围绕着“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研讨、精彩观点纷呈,现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关于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

王斌泰同志从认识、意义、基本要求、实践推进及新时期目标等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这一问题。第一,对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强调区域的概念,即以县(市、区)为单位;其次要明确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例如高等学校、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并不包括在内,因为目前有许多条件尚不成熟,对此,胡瑞文教授在其所做的报告中也持相同观点:再次,高位均衡主要是体现在资源配置上,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认同这一观点,并认为在高位均衡理念下还隐含着教育发展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如果每一所学校都是富有个性的,都是充满特色的,应该是更富有内涵意义上的高位均衡。第二,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意义在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举措,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三,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基本要求,首先不是限制发展,而是积极发展,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均衡的水平;其次,不是统一发展,而是分类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苏南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地带动苏北、苏中,另一方面要培植苏中、苏北的后发优势,分步实施,分类发展;再次,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每个学校都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特色建设;最后,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教育均衡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再到新的不均衡,螺旋上升的过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是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第四,在推进实践上,王斌泰同志罗列了针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开展的诸多工程,例如危房改造工程、三新一亮工程、优质资源下乡工程等,这些工程对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他提出了新时期促进高位均衡的六个“一样”,即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杨晓江同志概括了高位均衡的基本属性,首先强调“宽口径”比较,即同类教育间可以比,不同类教育间可以比,教育可以跨行业比,也可以跨地区比;其次强调“优质”水平;再次强调均衡发展是一条不均衡——均衡——新不均衡——新均衡的路径;第四,均衡发展是你争我赶,实现“更好更高”的过程;最后,政府是责任主体,而实践与发展还在于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针对这一论题,管向群同志提出了三个“一”,首先是一个主题,即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素质教育要从口号变为行动,从理想变为现实,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关注入的现代化,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有责任心、感恩心与创造力的一代新人;第二,一支队伍,要始终抓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虽然江苏省教师学历达标处于领先水平,但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教师的终身教育与发展应提到战略高位,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准备,其中教师的职后培训尤为重要;第三,一个先导,即以教育科研作为先导。要将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强化,并自觉地展开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区域高位均衡服务。

关于学校主动发展

在两天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中,与会代表都提到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对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局长周志群提到,南长区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上展开了许多探索与实践,首先努力确立了新型政校关系,重点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的改革目标,主动调整与学校间的关系,权力下放,在人事任免、经费使用、校本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赋予校长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在激发学校办学热情的同时也完善与深化校长负责制。其次科学地构建了校本管理体系。校本管理是学校责任、权利相统一的因校制宜的管理,是学校主动适应变化环境的自主管理行为。第三,着力培育现代学校文化。充分总结学校历史沿革,挖掘地域文化特点和学校文化资源,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营造高品质学校文化,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第四,努力完善学校评价机制。通过对学校基础性、发展性和效益性评价,构建起从规范看特色、从起点看变化、从传统看创新、从投入看产出的全面多元的学校评价新格局。最后,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市场,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着力构建家校、社区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学校的民主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周志群同志谈到的现代学校制度是在教育行政推进下进行的,那么一线校长怎样构建起基于学校实际的现代学校制度呢?江阴高级中学校长顾吉祥提供了一种答案,那就是将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应用到学校发展中去。通过ISO9000,江阴高中建立起了“教育就是服务”的管理机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入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学校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强化了监督机制。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芮火才则认为不断地创新现代学校制度更有利于符合实际的学校个性化发展,溧阳实小就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核心”的教育之路。他们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创新首先要确立由控制人转化为服务人、由统一要求转化为服务自主发展的基本理念。而这一理念必须与学校办学精神相一致、与办学目标相结合、要实现主体的转换并且必须走向富含内容的个性化。与此同时,还要设计出与此相对应的互相适应的制度,例如《教育投诉制》、《学生与家长选师制》、《服务对象评价制》,引入“顾客”意识与“公众监督”,让学校真正认识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职能,从而整合资源、主动发展。芮火才同志认为在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念、文本、执行三者间的和谐统一,必须处理好“制度的校本化”与“校本化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社区、

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另外,有人还提出了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局长王正勇以地方文化是提升区域教育的核心发展力为题做了专题发言,他提到地方文化与区域教育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传承中华文化的立根之处在于地方文化,而秦淮教育正是从地方文化中获取了核心发展力,区域教育发展同时也反作用于地方文化,推动着其向前发展。无锡市五爱小学也将学校文化作为谋求学校发展的契机与突破口,通过提升道德文化,建构起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通过提升科研文化,建构起师生舒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通过提升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有这些注重文化浸润、熏陶作用的努力使得五爱小学成了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推进素质教育卓有成效的示范校,并为其快步发展赢得了先机。

关于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的关系

研讨中,与会人员对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的关系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杨晓江同志提出学校发展是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反思,例如:我们有优势吗?我们以前走过的路对吗?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其次需要树立起竞争的意识,将学生质量、教科研成果以及学校比较性亮点作为核心的产品;再次要确立质量意识,构建学校内部与外部和谐的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学校要努力创新,办出学校的特色。只有每一所学校都又快又好地发展起来了,那么离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薄俊生认同学校发展在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名校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他以常熟实验小学为例,论述了这一观点。学校立足自身,以本部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实小教育群。为了使周边学校教育质量不落人后,常熟实小采用了输入管理、实施教学管理、校长挂职制以及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升了分校及周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基础教育较高程度的均衡。

当然,学校在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努力的同时,政府在推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的过程中对学校的主动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首先体现在政府作为上。政府对区域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布局调整上负主要责任。就像北塘区区长王进健同志所说,北塘教师队伍是区财政供养人口的最大部分,占据着政府财政的最大支出。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超过了60%,这些无疑对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实现学校规模的均衡,加快特色建设,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次在对学校的专业支持与服务指导上,海门市教育局创设了一个“达标创特”的项目,组建专家团队进驻学校,进行诊断,听每一个老师的课,对学校的发展状况做整体的评判,为学校制定出五年的蓝图;定期组织专门的评估,对接下去的两年或五年的规划进行一次新的调整,从而帮助学校特色化、内涵化发展。海门在利用本项目推进区域内教育整体性变化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学校主动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

讨论到这里,政府与学校之间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不能回避。南大Doyle

Slater教授介绍了美国的情况,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启示。美国联邦政府非常关注教育公平问题,除了全权负责教育经费投入以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外,还特別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联邦法案,各州必须严格地贯彻与实施。但各州、各学校具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自主规划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而联邦政府只适时地介入。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估,以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从而促使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与学校之间形成的这种友好互助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强化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对于实现二者的互动双赢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王一军同志概括了这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学校自主发展是教育高位均衡条件下学校发展的模式选择,是超越行政控制的外部引领与内部驱动相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其要义在于校本发展、主动发展和特色发展,而教育行政要通过规划、审议、组织协调、督导评估等方式与学校建立服务和指导关系,这样许多政校之间的壁垒才会消融,促进区域与学校的教育共同发展的合力才能形成。

未完成的问题

在两天的研讨活动中,生成了许多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讨论与激烈的争辩,但尚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或得出确定的结论,我们姑且将这些“未完成”的问题罗列下来,以期有识之士进一步地探讨与研究。

1高位均衡发展与优质教育体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2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者说著名的公办学校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在提供一些准公共产品,甚至是私人产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以保障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3如何看待金融危机下的教育经费问题?

4如何确立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5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有何有效的举措与办法?

6行政文化是一种控制的文化,而学校文化则强调民主、自由,二者之间必定存有冲突,应如何协调,如何处理?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对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首先论坛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话题进行了一个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深度研讨,涉及到教育公平、教育内涵、教育体系结构的建构问题等,这说明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与学校主动发展这一论题本身具有很大研究空间。其次会议选择了五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各有特点,大致涉及了三类理论,即公共产品理论、公平效率理论(提供公共服务仍然要提倡效率,首先的着眼点是效率,在效率提升中强调了公平)、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但可以不生产,政府可以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教育均衡问题基本可以去寻找这几个关键词,即普及(难点: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结构(涉及规模与格局)、质量(有学上到上好学)、保障(目前保障水平极低)。第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改革,不改革便没有任何出路,其中至少有三项改革非常重要,一是要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放在首位。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二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改革。三是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要思考政府负什么责,在什么意义上负责,应负责到什么样的程度,社会如何参与办教育。教育成本如何分担等问题。

猜你喜欢

高位区域学校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藤.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