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穿上绿军装

2009-05-21吴晓源罗词礼

神剑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防生华东学校

吴晓源 罗词礼 葛 逊

进入新世纪来,我国一些地方高校悄然出现了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学生: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准军官”;他们上课时着便衣,集合时穿军装,扛着大红牌;他们“带薪”上学,毕业不用自己找工作;他们的梦想在绿色军营,肩负着“知识军人”的神圣使命,他们将是共和国未来的军官;他们平时和普通学生一同上课,但双休日和假期却要进行军政训练。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已成为地方大学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国防生!

1999年,我军在清华、北大等21所知名高校开展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试点,直接从高考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中招收选拔国防生,毕业后补充到部队担任军官。

10年过去了,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近7万名,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我军基层部队和科研队伍中。南京军区签约培养国防生规模最大的华东交通大学,走在了全国全军前列。他们培养的毕业国防生,100%军事素质考核达标、100%通过学业考核、100%主动申请到作战部队一线和艰苦地区任职,到部队后全部胜任基层指挥岗位,无一人违约和淘汰。

近日,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我军的国防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1 9 7 1年,华东交大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一所地方的综合大学的创办,却由中央军委批准,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有着浓厚的国防情结。

2 0 0 4 年, 华东交大跨入培养国防生高校行列。短短4年,就发展成为南京军区签约培养国防生规模最大的高校。目前,有在校国防生780人,主要分布在6个学院、4个年级、12个专业。

国防生培养涉及部队和学校多个部门,为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学校党委及时成立国防生学院,由分管校领导任院长、学工处长任政委,驻校选培办、教务处、招生就业办领导和各专业学院副书记任副院长、副政委,形成军队和学校共育国防生的良好氛围。

华东交大专门建立国防生培养创新实验区,并作为学校唯一的重点工程立项建设,并以优势学科作支撑,拿出3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用来招收培养国防生。

点击华东交大国防生招生网站,可以看到:优势学科、热门专业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批优秀考生报考国防生。2008年,学校招收的国防生普遍高出当地省控线50分以上。

国防生是未来的军官,是未来的带兵人。任职需要什么素质,学校就搭建什么样的培养平台。华东交大着眼国防生主要补充到作战部队基层岗位任职的实际,把部队规定的13门军政训练课纳入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为减轻国防生学习训练负担,将500多个军政训练学时,分解到4个学年8个学期,军事法概论代替了大学法律基础,队列训练代替了大学生入学军训,军政训练课代替了部分共同选修课。

“考上国防生,进了保险箱。”这是国防生最容易产生的一种误解。为了让国防生经受严格的锻炼,学校制定了文化学习全程监控、军政训练分年度达标、毕业评估一票否决等一整套激励奖惩措施。因此在华东交大国防生中,人人都有学习紧迫感。近4年来,共有9名在校国防生由于学习、训练不达标等原因被淘汰。

土木工程专业国防生郑兆鹏, 到交大报到时,箱子里有几十本武侠小说。原以为“考上国防生,入学即就业”,学习可以松一松。大一的头两个月,他的学习成绩频频亮“红灯”。后来,在组织的教育和严格管理下,变化发生了。郑兆鹏说:“置身这样严格的淘汰机制里,交大国防生人人都有学习紧迫感。”经过刻苦努力,他终于迎头赶上,并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国防生人人捐款奉献爱心。已是模拟一营二连排长的郑兆鹏,在捐出100元后,决定再把自己刚刚获得的国家奖学金8000元全部捐给四川灾区。个人捐款数额之多,为全校学员之最。

国防生培养“习文”和“练武”,在很多地方是一对矛盾。由于培养目的的特殊要求,国防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任务,又有参加军政训练的要求。学习时间、学习条件一样,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却不一样。文武兼备,能做到吗?

这是一组能说明问题的数据。2008年7月,期末考试优秀率,国防生73%、普通生40%;考研录取比例,国防生25%,高于普通生6个百分点;毕业国防生通过学分考核100%,普通生的这个比例为98%。

俄罗斯某大学一名教育专家,对华东交大的国防生培养颇感兴趣,现场了解实情后,耸耸肩说:“训练占用那么多时间,成绩还考那么好,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结果,来自于“摸着石头过河”和创新实践。

2008年6月28日,华东交大6个学院收到一份通知:“今天下午,国防生要集中听取部队专家的军事知识讲座,请有关专业学院准予国防生请假。耽误的专业课由各学院在本周内安排补课。”

华东交大领导表示,这样的临机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但这样的通知,只有主管校领导才能批准下发。

电气学院国防生张俊的文化学习一直名列各专业前茅,军政训练门门优秀,在今年的暑期军训又被评为训练尖子,在刚刚结束的学年奖学金评定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特等奖学金。对于自己的“文武兼备”,张俊觉得有两条重要的原因:一是“学校相融、相通、相用的教学理念,减轻了我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是“临机调控一支笔,保证了学习训练计划的落实”。

培养国防生,最终目标是为部队输送“优质钢”。华东交大把政治合格作为国防生培养的“第一标准”,多管齐下,打牢国防生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建功军营的思想根基。每年开学,他们组织新生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并举行宣誓仪式;每年清明前夕,组织国防生徒步拉练到方志敏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临近毕业之际,组织国防生开展“重走红军路,当红军传人”野营拉练活动,到井冈山、三湾改编等革命旧址接受教育,让军魂意识融入国防生青春的血脉。红色传统的滋养,是他们培养国防生的一大特色。

2008年,华东交大毕业的94名国防生,全部向组织递交决心书,要求到作战部队基层连队任职,又一次把光荣延伸。

华东交通大学坐落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著名风景区滕王阁附近。3 8年来,它默默见证着一年年赣江之水东去,鹜走落霞长天;今天,它又默默注视着一队队戎装学子意气风发,飞向绿色军营。

在这所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的南校区,一幢巨大的“ 口” 字形6 层楼房, 洁净靓丽, 熠熠生辉。这就是国防生之家——国防生大楼。

培养军事人才,按照条令条例管理,必须实行集中居住。2006年初,为了给国防生创造一个集中管理的良好环境,校党委定下决心,修建一幢集学习、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国防生大楼。

盖楼就要盖最好的楼,起码2 0年不落后。没有标准,这就是标准。学校组成考察组,在反复对比之后,把目光定在住宿条件最好、办学质量一流的国内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身上,按照国防科大的新建大楼为标准进行精心设计。

学校党委特事特办,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拿出210 0 多万元,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资金保障。20 0 6年9月,新学期开学这天,国防生大楼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启用典礼,国防生们欢天喜地,搬进了这幢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绿色天地。

国防生大楼紧邻的左边是一个标准的400米渡海登陆障碍场和训练场,一排排整齐的沙坑、单双杠。右边是一大片平坦如镜的篮球场,正面是十分开阔的大操场。午后的阳光下,十多个玻璃钢篮球架散发着银光;大操场上,一群穿迷彩服的学员正在跑步。

大投入、大手笔、大动作, 展示的是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

走进国防生宿舍,第一感觉是这里同作战部队的战士班排宿舍别无二致。学校结合大学生管理规定,大胆借鉴基层连队的管理办法,以专业学院为单位设立模拟营连。大学4年,学校安排国防生轮流担任模拟营连的干部,让他们在组织日常训练、管理工作以及每周一次的班务会、连务会的过程中,提高带兵管理能力。

集合在这所大楼里的国防生,实行的是“开发式学习,军校式管理”。国防生宿舍物品摆放统一,草绿色的军被棱角分明,东西放置有序;牙缸手柄方向一致,牙刷一起倒向一边,横看成行,纵看成列。

在这幢窗明几净的大楼里,没有一块玻璃破损,没看到一片废弃的纸屑,每一名国防生见到我们都会立正喊“首长好!”

潜移默化,点滴养成,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驻校选培办对照部队有关管理要求,制定了《国防生日常管理办法》。他们在国防生大楼一楼大厅竖起了光荣榜,每月评选一次学习、训练、内务、遵章守纪、助人为乐之星,发挥身边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每周利用两个晚上组织收看新闻联播、集中读报活动,培养国防生主动关心时事的兴趣爱好。一楼大厅,简报板上每天都有推荐阅读的文章;每层楼道,都有展示身边典型风采的彩色照片;每个模拟班排宿舍,都有国防生自我勉励的成才格言;每个走廊里,都有国防教育挂图,国防生每天从英雄画像下走过,感受着英雄的血性,呼吸着英雄的气息。

每天清晨,军号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操场上便活跃起国防生矫健的身姿。这是他们一天中必须坚持的基本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和队列会操。在校期间,每个国防生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完成总部规定的军政训练课程。

的确,我们在这座高校大楼里同样找到了家的感觉:和谐温馨、洁净舒适、紧张有序。

国防生寝室门上,独具有匠心的小卡片引人注目。卡片上,有的名字下面是党徽,有的名字下面是团徽。我们问正在温习功课的模拟八连国防生朱少虎,卡片上的徽标代表的是什么。

虎头虎脑的朱少虎立正后响亮的回答说:

“这是党员和团员的标志。盖了团徽是团员,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盖了党徽的,提醒自己当好标杆带好头!”

璀璨校徽映军徽,戎装学子竞风流。去年秋季运动会长跑项目上,冲在最前列的全是国防生;2005年,由300名国防生组成的合唱队获得江西省“家和万事兴”大型歌咏比赛优胜奖;在近三年“交大杯”篮球比赛中,国防生篮球队均获得冠军。为了展示国防生良好的“准军官”形象,国防生学院组建了篮球队、仪仗队、军乐队、威风锣鼓队,仪仗队队员们平均身高达到1米80,用同学们的话说那叫“帅呆了”。在每年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中,这4支“兵味”很浓的队伍,是国防生的代表队。他们球打得比别人好,歌唱得比别人响,出尽了风头,获得许多喝彩声,成为国防生这个迷彩方阵的品牌。

来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个军人家庭的顾阳,是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国防生,是国防生中公认的“为国防而生的人”。

第一次见到顾阳,是在他那宁静整齐的国防生大楼寝室里。活泼好动的他前几天打篮球时弄伤了脚,这几天里一直在寝室里待着。尽管如此,顾阳忙碌于连队工作从未间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平和的他很健谈,很快就把我们带入一个爱与承诺的感人故事里。

读初中时的顾阳,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中国剪报》上看到一则有关“男孩幼年患白血病”的报道,他的心顿时为之震撼,他决定要为小男孩做些什么。于是,他开始给小男孩写信,鼓励小男孩要坚强,自己愿陪他面对困难,同时他还把当时身上仅有的十块零花钱寄了过去⋯⋯

小男孩回信了。在顾阳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两人的通信持续了长达七年时间。顾阳每次写信都会附上自己攒下的几十块零花钱。2005年,小男孩的病奇迹般的好了以后,他们彼此依然珍惜着这份弥足珍贵的兄弟情谊。也是这一年,江苏电视台“情感之旅”栏目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2006年,顾阳因此获得了“江西十佳文明大学生”荣誉称号。

脚伤后顾阳得到了战友们的精心料理,他每次下台阶时经常得到很多不认识同学的搀扶。如今的他,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也时刻在享受着感动。

顾阳十分喜爱国防生的称呼。因为他实现成为军人的梦想之路并不顺利。高考时,顾阳在高考志愿书上填报了军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南京军区在学校选拔国防生,又差点因为专业不对口被淘汰。因此,当最后驻华东交大选培办公布他被选拔为国防生之后,他夜不能寐,连续激动了好几天。

大一期间,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法的改变,顾阳的文化学习在班上算不上优秀。为了提高文化学习成绩,他给自己约法三章:课前必须预习一遍, 疑难问题做好注记;课堂认真做好笔记,争取不留一个疑点;课后经常复习,巩固深化学习成果,如有违反则自罚长跑3000米。为了增强“约定”的约束力,他还请同班国防生协助监督。一次, 由于连续两天参加校学生会活动,过度劳累和疲乏,他第一次在课堂上打起瞌睡,被老师点名批评。下课后,顾阳咬着牙自己“惩罚”自己,在操场上不停歇奔跑了5 0 0 0米。努力、努力、再努力,文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005、2006学年连续获得校三等奖学金,2 0 0 7学年获得二等奖学金,前不久又获得校长奖学金。

由于顾阳在军政素质、指挥管理和自我要求方面表现很突出,当上国防生不到半年,他便被推选为模拟连排长,一年之后竞选担任了模拟连指导员。他所带的模拟连当年被选培办评为先进连队,个人也被评为优秀国防生骨干。

顾阳在学校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2 0 0 8年,江西省高校开展评选奥运火

炬手活动,顾阳又成为江西7 0多万大学生代表成功当选。

在国防生的眼里,华东交大国防生学院是个充满温馨和友爱的大家庭。学校对国防生细致入微的关爱,让国防生始终带着感恩之心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力赶路。

2007年9月7日,国防生周金龙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校报到。一家人正在交大南门左顾右盼时,走来两位理着平头、佩戴红肩章的国防生,他们热情地帮这位新来的学弟提行李,还热心地和小周的父母拉起家常。从学校南大门到国防生大楼约500米的路程,一路插满了彩旗。“国防生就是不一样,国防生学院就是不一样!”一路上,小周的父母满心欢喜,夸个不停。再三说,孩子选择国防生是选准了路,进对了门,一百个放心。

大学教育是开放式教育,一些讲座、论坛,全凭学生自觉参加。但对国防生,学校却是精心组织。每次有名师主讲的讲座,学校都事先通报给国防生学院,请国防生参加,让他们从中领悟知识的魅力,思想受到启迪。

学校的孔目湖讲座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是个名师荟萃的讲座,次次都人满为患。为让国防生有机会接受名师的指点,每期讲座,学校都要留出座位给国防生学院,这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

平时,学校老师和驻校选培办的干部坚持从细处着眼,经常深入国防生宿舍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困惑,热情帮助他们化解思想疙瘩。国防生学院还将国防生在校学习的4年间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按不同的阶段进行分类,并列出解决办法,供院系辅导员和选培办干部在实践中参考。国防生小张家庭遭遇水灾,陷入贫困,一度产生休学念头。驻校选培办干部获悉后,立即凑了1000元生活费给他,之后又给他协调勤工俭学岗位。选培办干部的悉心关心,给小张营造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好环境。现在,他不仅是学校奖学金的获得者,还当选了学生会干部。

社团是大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也是大学生增长才智、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对国防生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党委也是倾力扶持。他们积极鼓励国防生参加由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兴趣小组和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开展活动与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走出校园与社会名家手拉手切磋。

艾滋病,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一位名字叫张凡的高个子国防生却在课余时间热衷研究它,志在进行防艾知识普及,预防校园里的艾滋病传染。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学生申办以校园防艾为主旨的青苹果社团,校团委很快就批复同意,看中的就是几位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几年来,青苹果社团办得红红火火。

2008年10月,第四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非政府组织(N G O)艾滋病防治经验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华东交大国防生、青苹果社团创始人张凡应邀参加,并在研讨会上作了《创建青苹果社团,预防校园AIDS》的主题报告。该文章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性病艾滋病》收录,并荣获全国三等奖。

会后,张凡谈到,参加本次会议的NGO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生团体、MSM人群和感染者等。自己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志愿者们在抗击艾滋病前线的饱满热情和强大信心,尤其是感染者们自立自强所表现出的对生活无限热爱更让他感动。他表示将积极带领青苹果社团申报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继续探索和实践“以性教育为主轴,共同推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大学生防艾新模式,为抗击艾滋病不懈努力。张凡不凡,他让国防生绿色方阵更加引人注目,也是华东交大的光荣和骄傲。

文静的占昕是幸福的, 经过“ 过五关斩六将”一番遴选,脱颖而出的她,成为华东交大唯一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大学生,也是江西全省奥运志愿者中唯一的国防生。出发到北京之前,校领导集体亲切接见,为她送行。来自红土地,又代表国防生,她深感光荣,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8月2日,来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这里就是她将服务的岗位。经过全体的最后一次大演练,作为江西的志愿者,占昕第一次上岗,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好做,正如出征的时候说的那样:为江西争光,为奥运添彩!

第一次上岗, 排在早班的她感觉一切很新鲜,在每位工作人员经过的时候,她都微笑着向他们问好,“您好,祝您工作愉快!”但是向工作人员问好的同时,占昕依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仔细验证。

主管对她的表现很满意,笑着问她:“你是江西的志愿者?今天第一次上岗吗?”“是的,我是江西来的志愿者!”主管笑了,占昕也笑了。

百年奥运, 终于圆梦! 奥运会开赛的每一天,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开始进入实战阶段。在场馆值班,每天都是满负荷的整整8小时的工作量,参加过军训的占昕感到就是不一样。她为自己自豪!奥运闭幕后,占昕凯旋。奥运志愿者的一天天,一幕幕,都成为她的美好记忆和宝贵财富。

是星都闪光,是花都开放。华东交大全力为国防生成长搭建平台,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创立国防生刊物《交大国防生》,成立国防生篮球队、仪仗队、威风锣鼓队、军乐队等各类兴趣小组,让国防生与其他同学在同一片天空下成长、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

绵绵关爱催生硕果满枝。这几年,国防生文化成绩优秀率达73%,获各类奖学金比例达32%,远远高于同级大学生的比例。同时,还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徐刚、全国英语竞赛获得者方颖等各类拔尖人才。

关爱是全方位的。大到成长、成才、成人,小到平日、假日、节日,从心理到生理,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国防生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佳节来临,他们常因身在外地思念家人出现情绪波动。学校对此看在眼里,想在细处,不因事小而忽视,不因烦琐而放弃。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提早计划,组织在校国防生会餐或分发粽子、月饼,和他们共庆佳节,享受温馨的家庭氛围。每年春节,学校选培办都要给每个国防生的家长写一封慰问信,介绍国防生的学习情况,向他们拜年;同时,对于在校过春节的贫困国防生,学校不仅向他们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还组织大家一起吃年夜饭。

每年国防生新生入学,辅导员都会送给国防生一件特殊的礼物—— 思想联系卡,上有他们的办公室、住宅和手机号码,国防生有任何想法,可随时向他们倾诉。

国防生初进大学,远离家人、环境陌生,很容易产生思想反复,加上正处在心理断乳期,抗挫折能力比较弱,一有不顺,就会背负沉重的思想和心理压力。每当这时,学校的老师就像父母兄长那样,引导他们走出思想困境,重建信心。2008年10月,信息学院08级国防生王锦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生杯”英语演讲竞赛。当时同班另有3位同学也报了名。一个班只能参加一人,在班内搞初赛票选参赛选手时,曾在高考中拿到英语高分的王锦意外失手,无缘参赛。志在必得的她难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几天都闷闷不乐,上课也没精打采。英语老师单伟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课余时间,她发短信给王锦:不要太在意结果,人生有很多比赛,能

参加就是成功,以后还有机会,下次会更精彩;周末,她带王锦出去散心,和她谈自己上大学时经历的各种尴尬事。渐渐地,王锦的脸上又恢复了自信的笑容。

在华东交大,国防生在思想上一旦出现波动信号或不良苗头,老师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主动靠上去,用他们的拳拳爱心和对国防建设事业的特殊感情,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校正思想偏差。与军区签约4年来,走进这里的国防生,都把这里当做成就事业的起点,无一人违约。

胡朝辉和陈佳是首批从华东交大毕业的国防生,他们到部队后,在很短的时间就展示了优秀的专业素质潜能:

胡朝辉一到部队就受领了带一个班参加上级组织的炮兵专业比武的任务,他利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火炮基本结构和操作要领。比武结束,他所带的班摘下8个单项中的5项桂冠,他本人还夺得两项第一,全班因此荣立集体二等功。

陈佳在大学学的是通信专业,被分到军区某通信机务站,先是连续两次在上级组织的通信业务考核中夺得第一,之后又多次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色,工作不满一年,便被任命为机务站代理站长,成了同期入伍国防生的佼佼者。

胡朝辉和陈佳的优异表现,让同行竖起了大拇指,但在华东交大老师和国防生眼里,一点也不稀奇。因为全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都主动投入在国防生身上。

在学校教务处,我们看到一份这样的资料:学校培养国防生的13个专业中,有9个是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承担国防生教学任务的教师中,有4 7%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有1 4人入选国家和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 5人是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

有着省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江西省师德师风标兵等称号的刘二根教授,不仅在课堂上倾心为国防生答疑解惑,课余时间还经常给国防生开“小灶”,有时周末也不休息。近4年来,他教的国防生,每年都有各类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电气学院副院长、学校一级优秀主讲教师倪勇,对国防生的培养可谓关怀备至。不仅在自己主讲的专业课上尽心尽力,而且在其分管的教学、实验等工作上为国防生提供特殊待遇。就拿国防生进行专业实验来说,他要求实验老师做到,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来几个人,只要国防生有约,实验室就对他们无障碍开放。

国防生虽然比普通生学习任务重,但由于学校的专家、教授、老师对国防生都很关爱,国防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好于其他大学生,在上个学期的专业考试排名中,06级通信专业前10名有7人是国防生、15名奖学金获得者中有14人是国防生。

在华东交大,老师对国防生的特殊关爱之情,犹如学校里碧波荡漾的月亮湖水,深邃而清新。不让一个国防生掉队!这是包括杨东明老师在内所有交大老师的心声。

2006年11月,土建学院交通工程专业06级国防生徐钢的母亲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为了治疗,家里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向亲戚和邻居借了6万多元。飞来的横祸,沉重的外债,徐钢的大学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徐钢艰难的处境被学院老师发现后,他们第一时间启动了“送温暖行动”,及时开导和安抚徐钢,要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同时,他们四处张罗,为徐钢在校内联系了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一份是送报纸,每月60多元;另一份是给学生宿舍送饮用水,每月200多元,两项加起来300来元,基本解决了日常生活所需。新学年开学后,学院的老师又积极协调,为徐钢开通了先入学后缴费的“绿色通道”。老师们的真诚关爱,很快帮助徐钢重新扬起了奋进的风帆。入学以来,他先后担任国防生学院团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红色青年协会会长、校学生会副主席。2007年,他作为学校唯一的大学生代表,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华东交大0 6级通信工程专业16名学校奖学金获得者中有14人是国防生,其中专业2班文化综合考评前10名中有7名是国防生;07级国防生专业考试优秀率达91%;学校各类专业竞赛获奖者国防生占半壁江山⋯⋯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赞美诗:您是一支燃烧的蜡烛,温暖我们幼嫩的心灵;您是一棵不朽的大树,带给我们无尽的阴凉;您是一盏闪亮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戴您、敬重您!

2008年教师节这天,这份成绩单和这首赞美诗一起被贴在华东交大国防生网站上,表达绿叶对根的情谊。不少国防生纷纷跟帖感谢师恩,一时引来超高的点击率,成为当天全校最热的帖子。

报考国防生,上了大学又当兵,一举两得。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即将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梦想。

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有同学问简琳莉,报考国防生很辛苦的,你一个女孩子,真的能适应吗?从小就崇拜花木兰、穆桂英的简琳莉笑了,却仍是底气不足的回答“应该可以的吧!”

路在脚下,不知不觉间,简琳莉长大了,成熟了,真的可以了。

作为8 0后的新生代,简琳莉的学友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享有“无比至上”的地位,在外以“我型我秀”为傲,没吃过苦的天之骄子们,一旦投身到国防生大熔炉里,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到现在,大学已经过半,在这里,简琳莉没有享受普通大学生的“特权”,没有过过他们所谓的“大四了,我从床上爬起来”的“潇洒”生活,但简琳莉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她和她的姐妹们,一起起床,一起出操, 一起流汗, 一起挨训,一起罚跑,一起吃饭,一起熄灯,还一起躲在被窝里,享受“卧聊”带来的欢笑。这样的生活, 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它比任何一种生活、任何一种做人方式都显得多姿多彩,它会成为小简她们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也将会是她们人生的一个不可估量的财富。18岁的小简开始了自己当兵的历史,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下培养出了特殊的性格,在面对挫折、困境时候表现出的冷静,有着特殊的魅力。她知道,这一切,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被“逼”出来的,在成功之后,细细品味过程中的艰辛,分析一路走来支撑下去的是什么,是最年少轻狂时的磨砺,是蜕变之后的成长⋯⋯可惜的是,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准军人。

小简是国防楼的“楼花”,也是华东交通大学的“校花”。在国防生这些“校树”的眼中,这朵“校花”将来一定是朵光彩夺目的万绿丛中一“军花”。

作为一名国防生,“军训”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刚入校时那种对于军训苦与累的无奈,到现在已然化作入口后回味无穷的香醇。

回想2 0 0 7 年夏天, 年少懵懂的小简和学友们,坐在通往省军区教导大队的校车上,显得几分兴奋,几分紧张,还有几分担忧。兴奋,那是因为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想去发现,想去试探;紧张,那一定是意识到这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地方,教导大队,让人一听便不由得肃然起敬!担忧,这次,“严”在那里?究竟“严”到什么程度呢?一切的一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之后,变得活灵活现。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吗?能圆满完成组织上安排

的训练任务吗?⋯⋯

一连串的问号,最终都被拉直成了惊叹号!

对结果小简是满意的:我能!

如今,习惯了军训,习惯了与蓝天白云与芳草矮枝打交道的小简,在夏至未至的当口,期待着这次暑期军训的来临,期待着再一次地接受考验接受洗礼,接受成长的历练。

然而,似乎正是验证了那句老古话——好事多磨。2 0 0 8年5月底的篮球赛,在最后的拼刺阶段,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简不慎把脚给拉伤了。那一刻,脚踝钻心的疼。在疼痛之余,她的心里不禁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军训担心。疼痛让她预感到,这次受伤不比往昔。她不敢继续想下去,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这次的意外真是一场晴天雨,自己的脚在7月军训前能很快好起来。

在知了一声比一声尖利的叫声中,酷热的7月终于来临。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她来到医院复查,可医生并没有给她想要的答案,只是面无表情地说,近期之内,严禁一切剧烈运动!那一刻复杂的情绪顿时油然而生,莫名的酸楚从心里涌现,按照医生的说法,恐怕她必须放弃这场期盼已久的“洗礼”。放弃这次的训练吗?不行!这是一次磨砺自己的机会,在南昌陆院,自己将经历许许多多人生的第一次,人生也许会错过,但小简不希望让错过变成过错。

启程那天,拖着伤腿,小简和大家一样,登上校车,开始了前往陆院的行程。

正是三伏的天气,炙热的阳光烧烤着大地,华东交通大学全体国防生一律全副武装,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每个人,都忍着酷暑的煎熬,挑战自己的极限。要强的小简当然不甘于示弱,除了伤的是脚,其他的都正常,不能跑,就走,掉皮掉肉不掉队;在做举枪瞄准时,咬着牙,忍着痛,默念着射击要领,让子弹说话,打出了一个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战术训练,不能跃进,就在旁边比划着,看着同伴们的动作,在心里默默地学;战场救护,不能实践,但能给姐妹们当助手,一样享受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在同样和小简一起参加这次军训的女生魏政眼里,南昌陆院的11天艰苦历练却是另一道风景:又是暑假,军校生回家,国防生军训。同样的背包,不同的目的地。

少年不知愁滋味。校车上,国防生们所有兴奋的焦点都在打靶射击上了。

射击训练开始。第一次摸枪的学员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虽然同样一个举枪的动作都会练上数十次,但是从认真的表情里,读到更多的是坚持。

射击训练中最苦的是瞄准。头顶着骄阳,忍受着草丛中蚊虫的叮咬,却仍然全神贯注地瞄靶。一天下来,翠绿的迷彩服早已湿透,变成暗淡的墨绿色。一滴滴汗水,换来靶纸上宝贵的环数。

最后的射击考核,大部分国防生成绩达到良好。“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歌声响起来,这是青春的歌声、愉快的歌声。

带领训练的排长、连长,很多都是国防生们的同龄人。一连三排排长就是一个刚满20周岁的上等兵。和同龄人相比,这些教练营的士兵多了几分成熟。

晚饭后,三排排长组织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总是一样的“三个一百”的标准,为了提高训练积极性,三排长想到了体能竞赛:来回跑五十米,绕桩跑,蛙跳,俯卧撑结合,三个班之间争出第一。

一个接着一个跑出去, 每个人都不愿被身边的人追上。由于人数多,又在晚上,有人有小动作。场边的人看到7班的人漏跑,就大声地提出了异议。⋯⋯争执开始,声音越来越大,拳头也握起来了。本来有秩序的场地上, 突然有了火药味。“ 住手!”教官、三排长大声地喊道。闹哄哄地操场上瞬间静了下来。谁都没见过排长发这么大的火。“三排集合!”入秋的晚上,酷热无风。没有人敢动一下。

“调整军姿!”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

“你们是准军人,你们也是同学,你挥舞的拳头是什么?!他是你的战友,如果是在战场上,难道你也要用枪指着他吗?”刚才的两个吵着的人,都低下了头。“为什么你的拳头还握着!”排长抓起高个学生的手问。“请向你的战友道歉!”良久的沉默之后,“对不起!今天是我的错!”高个学生终于说了出来,像是花了平生最大的力气。眼泪也同时流了下来。

“ 我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我只想对你们说,当年我也是新兵的时候,也像你们一般大⋯⋯因为一件小事,我也握着拳。不同的是,他先动了手,我就挥了拳,他受了伤,我挨了处分。第二年,他就离开这里,去了别的地方。年轻的时候不知道道歉,永远都觉得自己有理,到最后连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我发火,只是不想让你们走我的路,犯我一样的错⋯⋯”

后来,排长说了很多,排长哭了,大家都哭了。没有人会忘记这样的一个晚上,忘记这样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还会哭鼻子的排长,更没有人会忘记他教给新生的第一堂军旅课。

校内“炼钢”,校外“淬火”。为了破解国防生暑期军政训练教员、器材、经费等各项保障不足的难题,学校领导积极协调,建立了国防生军事教学区域协作机制,与南昌陆军学院、江西省军区教导大队和某摩步旅建立军事训练协作关系,每年暑期组织国防生到驻地部队开展军事训练和当兵代职锻炼。每年暑期,把大一国防生拉到江西省军区教导大队,强化体能训练;把大二国防生拉到南昌陆军学院,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把大三国防生拉到作战部队,进行战术协同训练。大四国防生参加长途奔袭,野营拉练,重走红军路,练兵井冈山。

联合共育,复合锻造,院校与部队紧密合作接力培养,华东交大创造的国防生培育模式正是这样应运而生。

文武兼修大学国防生, 未来军官砺剑在校园。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华东交大毕业的国防生特别抢眼,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一目了然:皮肤黝黑,走路生风,一看就像一个兵。如今,在南京军区部队,“下得去、稳得住、吃得苦、干得了”的“四得精神”,已成为华东交大国防生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2008年11月2日,南京军区陈国令政委来到华东交通大学,实地考察国防生培养教育工作。他勉励大家,从当上国防生那天起,就要坚定一辈子干国防的理想,努力学好知识,部队建设的广阔舞台在等着你们。

走进国防生宿舍,陈政委看到里面有电视、有电话、有网络、有衣柜、有卫生间,称赞学校在国防生培养教育上舍得投入、想得很细,希望同学们珍惜好环境,学到好本领。他走到即将毕业的国防生涂振海和连凤海身边,倾听他们毕业后的打算。当听到他们对到基层任职充满信心时,他满意地点点头。陈政委对驻校选培办开展国防生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日常管理、组织生活等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听取江西省政府和华东交通大学领导关于国防生培养教育情况介绍后,陈政委强调要学习宣传推广学校国防生培养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国防生培养教育方法路子,为部队输送更多的“优质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依托地方高校教育,为人民军队输送“优质钢”,任重道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40多所高校考察团慕名而来,对“华东交大现象”进行研究。这所名校培养国防生的经验和做法,正产生“蝴蝶效应”,引来百花竞开。

责任编辑/朱才葆

供 图/作 者

猜你喜欢

国防生华东学校
一道解三角形题目的多种解法
Machiavellianis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day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一夜暴富梦碎养美国鹧鸪谷底翻身
学校推介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