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培训品牌的塑造

2009-05-21王振华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培训质量

摘要:培训品牌是指培训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打造一所品牌培校呢,关键要把握好四个要素——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

关键词:培训学校;培训品牌;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017-01

什么是培训品牌?培训品牌是指培训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训品牌一旦形成,与培训相关的人与事无不被打上品牌的烙印。培训品牌又是一种无形的但价值很高的资产。

形成培训品牌的要素很多,如培训学员的质量、教师的知名度、学科的影响力、科研力量与水平、办学特色度,等等。因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保证在所有方面都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培训品牌的创建也不一定要在所有方面去争取,一所培训学校在上述因素中若有几项,哪怕是一项因素带有广泛社会美誉度,就有望成为一所知名品牌培训学校。当然,以上所列各要素大多是有相互关联的,加之品牌效应的影响,一所品牌学校一般不会只在某一要素上享有社会美誉,而在其他要素上声望平平,品牌往往是与“一流”、“顶尖”、“垄断”、“巨无霸”等字眼相连,特别是由培训质量和性价优势带来的社会认可程度,更应当成为我们眼下追逐的目标。

当前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放眼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所培训学校,特别是企业内职工培训学校,如果没有过硬的品牌,始终靠上级送任务,那么其自身地位就难以稳固,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如何打造一所品牌培训学校呢,关键要把握好四个要素——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

理念是指人们对培训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这是品牌培训学校的核心。一旦培训理念为培训的师生所理解,便会自觉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凝聚成一股“信念”的力量。

定位是指培训学校依据现有条件和发展前景而制定的关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的目标性要求,这是培训策略制定的关键。培训定位要考量的因素一般是培训学校在企业大系统中的位置、在同行中的位置、培训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从类型看,培训定位必须回答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即是“技能型”?“教学型”?还是“技能—教学型”?从层次看,必须回答的是“全国领先”还是“行业一流”之类的问题;从特色看,必须回答有何种优势和特色的问题。作为品牌培训的重要策略,培训定位正确与否是关键所在。

制度是指培训的内部管理体制,这是品牌培训能否建成的保障。渗透办学理念、瞄准办学定位、尊重教育规律、创新管理办法是培训制度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先进制度作保障,“品牌培训”、“一流培训学校”只能是空谈。培训为达成品牌目标,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一些好的做法,像我校在取证和竞赛培训中实施的教师包班制、项目承包制等,同时还要参照外单位培训管理中比较先进的制度,“全员竞聘上岗”,实行岗位和项目目标管理等。

策略是指培训为达成品牌目标而谋划的基本方略,这是品牌形成的重要手段。策略所要解决的是:思想、方向、方法、步骤、手段等问题。作为一所基层培训学校,在打造品牌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基层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创建优秀基层培训学校为总抓手,逐步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

第一,培育执行力文化,推行理念治校。执行力文化以执行力为行为准则和终极目标,由理念和价值观、制度规范、执行行为方式等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理念和价值观处于核心层。营造执行力文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在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文化的学校里,由于组织成员秉持共同的价值观,自觉践行学校理念,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真诚的沟通和密切的合作,共同为学校的理想而奋斗。一是要教育和引导组织成员认同学校理想,用理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战胜困难、推进发展,激励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组织成员认同学校信念,深刻领会学校为实现学校的理想目标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自觉把学校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三是要教育和引导组织成员认同学校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在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组织成员的人生价值。

第二,创新制度文化,提升制度执行力。一方面要做到既注重实体性规章制度建设,用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又注重程序性规章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操作;更注重保障性规章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执行,保障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和纠正。另一方面,应牢固树立按章办事的意识,以法治的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制度的执行把理念转化为行动。

第三,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建立由学员、教研组和教研室“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不定期组织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按照“教最新的”“学有用的”教学宗旨,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设置,使学科建设始终跟上实际需要。适应当前新工艺新技术的层出不穷,适时调整学科设置,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经济技术成果发布和经验交流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理论,进一步加大师资智能结构的改善提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挖掘教师队伍中蕴涵的巨大潜力。

第五,按照“达标、创优、争强、夺牌”的基层建设目标要求,制定创建五年规划,逐步清理学校发展历史中积累的问题,按照先易后难,最后攻坚,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行业一流的培训、实习基地。

作者简介:王振华(1971- ),男,山东日照人,胜利石油管理局办公室副总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培训。

猜你喜欢

培训质量
完善培训措施提高防护员岗前资格培训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训质量分析与改进措施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浅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现状及发展
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
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