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反思
2009-05-21顾烨丽
顾烨丽
摘要: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整体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作为俄罗斯的最高当权者,叶利钬总统试图在外交领域重建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叶利钬时代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一波三折。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叶利钬并没有在外交上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叶利钦;俄罗斯;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85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2-0027-03
独立之后,俄罗斯的外交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样,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沦为“二流国家”。
力量衰微的现实与保持大国地位的企图成了俄罗斯外交工作的难点,重塑大国的辉煌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核心。
一、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一边倒——亲西方外交政策(1991年底至1993年底)
如何重建俄罗斯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成了叶利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基于俄罗斯国内的状况来确定的,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政治转轨表现出极端的混乱和巨大的破坏性,原先的国家制度迅速被废止,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对抗,国家一片混乱。执政的民主派决定按照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模式对俄罗斯社会进行改革,为此他们采取了全面西化的方针:在政治上模仿西方,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并大规模实施以私有化为主的“休克疗法”。由于国内进行着全盘西化的政治经济改革,作为国内政策的延续,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调自然倾向于西方。
其次,当时正在进行的激烈的政治经济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俄罗斯领导人希冀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亲西方的外交自然也就成了俄罗斯领导人的选择。同时,许多俄罗斯民众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也很向往,并且相信在西方的指导和援助下,俄罗斯很快就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叶利钦充满信心地告诉民众:“告别社会主义,选择一条新的、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会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踏上文明、复兴之路。”
这种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主要包含三个意图:“消除与西方的对抗、与西方结盟、争取西方援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领导人在推行这一外交政策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叶利钦在1992年初对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与美国签署了《俄美伙伴友好宪章》、《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的谅解协议》等六份文件。7月8日,叶利钦参加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与七国领导人讨论了俄罗斯与七国间建立新型政治经济关系问题。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积极追随西方并且配合西方国家在热点地区的政策和行动,同时与原苏联的盟友拉开距离。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对美国寄予厚望:“过去美国显示出它为了重大的战略目标而超越出狭隘的民族利益的能力。现在是美国显示这一能力以培育由冷战向安全的民主和平的转变。”
然而,事情真的如俄罗斯所期望的吗?“事实上,它(西方)说的要比实际做的多得多。西方曾经宣布了对俄的巨额援助:1992年4月的240亿美元和1993年6月的280亿美元。实际到位的分别是150亿美元和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出口信贷,这种出口商品给西方出口商带来的好处与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相比,如果不是更多的话,也是一样多。”
(二)既注视西方,又注视东方——“双头鹰”外交政策(1993年底至1995年底)
亲西方外交的推行,不仅未使俄罗斯的国际环境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日益恶化。1992年,除了有限的人道主义援助和食品外,西方的援助协议和承诺几乎都没有兑现,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不断加重。在国内,各种势力对亲西方外交批评强烈,反对派们一致强调,亲西方外交的推行已经给国家的外交和利益带来了严重后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都失去了推行的基础。
在国内的各种压力面前,叶利钦开始反思外交政策并进行调整。他于1992年提出要检讨对外交政策的失误,要求“对外政策应该更有特色、更丰富多彩、有更多方位”。其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调整俄罗斯对东、西方国家的关系。从1992年末至1993年1月,叶利钦相继访问了韩国、中国、印度三个亚洲国家,并签署了《俄韩关系原则条约》、《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等文件。在此期间,叶利钦表示,“俄罗斯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东方政策”、“要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第二,确定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1993年4月正式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详尽阐述了俄罗斯在全球各地区各领域的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俄外交思想已与亲西方外交政策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寻求与西方结盟的同时提出,必须坚定地反对在华盛顿政府中可能重新出现的帝国主义的表现。
尽管俄致力于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同西方构建伙伴关系,并在被西方接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实际上,其外交实践的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1努力以大国的声音说话,却色厉内荏。在南斯拉夫、利比亚、对印军售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分歧严重,公开措辞很强硬,但是在上述争执问题的解决上,俄罗斯最终都采取了让西方满意的解决方式。叶利钦后来也说:“有时我的声明乍听起来显得莫名其妙的强硬……但是,这些声明的发表与八国首脑会议其他领导人进行具体协商、进行非常艰难的谈判有着内在的联系。”2继续地缘政治收缩,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继续向西方让步。3加强了面向东方的外交,但是这一时期俄罗斯外交重点还是在西方。东方国家中,除了对中国的外交取得较大进展外,俄罗斯的亚太外交实际上乏善可陈。
(三)重塑大国形象——多极化外交政策(1996年初至1999年)
1996年1月5日,再次当选为总统的叶利钦任命普里马科夫为外交部长。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普里马科夫认为,“冷战结束后,两极对抗的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的趋势得到发展”,西欧、日本、中国都显示出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但多极世界尚未形成,向多极世界过渡也不会轻而易举,因为“有些人希望看到的是单极世界”;俄罗斯的任务就是稳定世界局势,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顺应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叶利钦总统也提出了建立多极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他说:“21世纪的世界不允许一个国家,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发号施令。”可见,争取多极世界,反对单极世界,成为此时俄罗斯的基本国策。
改变后的俄罗斯外交战略集中体现在三个重要的文献中:第一,1996年6月,叶利钦向俄联邦委员会提交了《总统国家安全咨文》,初步提出了俄罗斯跨世纪的战略构想;第二,1997年12月,叶利钦正式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明确规定了俄罗斯的外交任务和实施手段;第三,1998年5月12日,叶利钦在外交部发表了题为
《俄罗斯在多极世界形成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讲话,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想作了进一步阐述。
俄外交的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交立足点的变化。从依靠和追随西方,变为独立自主,实行全方位外交。正如普里马科夫所说,俄不再充当“跟在飞机后面飞行的僚机”。第二,外交目标的变化。从幻想争取融入西方,变为反对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单极世界,促进多极化发展,争当多极世界独立的一极。第三,处理国家关系标准发生变化,从重意识形态变为按国家民族利益处理国家关系问题。第四,对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地区的态度发生变化,从全面收缩变为有条件地维护和恢复苏联昔日的领地,开始同美国及西方国家在这些地区展开竞争。
叶利钦支持的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外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欢迎,符合俄罗斯一直无法泯灭的大国情结,对稳固其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外交政策受到更多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受制于国力和国际力量的对比,俄罗斯不仅没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反而与西方处于直接对立的状态中。
二、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经验教导
2000年7月发表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中指出:“1993年第284号俄罗斯总统令所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总则》及其他一些文件中关于俄罗斯同外部世界建立新型平等互利伙伴关系的一些设想未能实现。”也就是说,外交政策实施的结果未使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而外部环境是否改善是和平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或基本失败的。造成这一结果,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一)意识形态色彩浓重
在亲西方外交过程中,意识形态主宰了俄罗斯外交的方向。尽管俄罗斯选择了一条“亲西方”的外交路线,然而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承诺实际上只是口惠而实不至,甚至推行削弱、遏制俄罗斯的政策。普里马科夫在回忆录中谈到:“没有永久的敌人,但却有永久的国家利益,这一大多数国家曾经遵守并且到今天仍然遵守的共识不是今天发明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发明的。结果是,我们的国家利益经常牺牲于同,永久的敌人的斗争或者对‘永久的盟友的支援中。”总而言之,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倾向于由意识形态来决定敌友关系,而本国的国家利益安全、地缘政治处境等长期作用的因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自身定位过高
在一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比准确的定位更为重要和关键的了。只有准确的定位,才会有正确的政策,才可能获得正当的利益。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俄罗斯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下降。但当时的普里马科夫外长认为,“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解决不了”。俄罗斯不顾国力,大量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做法不仅没能改善外部环境,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反而还使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形势。
(三)大量举借外债,严重依赖西方
外债的规模必须与偿还能力相适应,否则就会在内政外交方面受制于人,损害独立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欠西方的800多亿美元的外债,到2000年初,外债总额升至1600多亿美元。1999年俄罗斯GDP合2300亿美元,外债总额相当于GDP的65%。外债的重负让俄罗斯这个巨人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举步维艰。西方以手中的援助和债权为工具,附加大量的政治条件,对俄施加压力。例如,IMF在给俄罗斯提供巨额贷款的同时,就要求俄罗斯加快向市场化私有化转型的政治条件,并要求俄罗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必须与这些要求相适应。外债给俄罗斯带来的发展有限,但外债规模却像滚雪球般迅速增大,沉重的债务成了俄罗斯振兴的巨大障碍。
回顾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确立可谓一波三折,其外交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明确意图,经过不断调整之后的外交政策则日趋理性并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刘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