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
2009-05-20蒙晓菲
蒙晓菲
摘要: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指出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异化的关系以及马克思的如何对待消除异化的方法--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最终达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本质,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关键词:异化劳动 私有制 异化 共产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异化”占有关键的地位,“异化”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不是一个专门的术语,直至19世纪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一个哲学概念,引进了了哲学的领域。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马克思之所以那么强调“异化”,是因为在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中,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人和人的关系是一种非和谐非自在的“异化”状态。这种异化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详细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指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消除异化的方法即消灭私有制,才能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本质,使人成为真正的人。马克思在《手稿》中,站在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从《手稿》在马克思一生思想发展中来看,在《手稿》中的“异化”仅仅是一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而私有制是“异化”原因。
一、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关系。
到底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制,还是私有制产生异化劳动,异化又与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在《手稿》中说到“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2]“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异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生命、异 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3]“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是说,私有财产的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4]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认为是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也促进了异化的形成。
马克思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说到;“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总的谁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驱使着这种力量。”[5],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产生私有制,产生不情愿的分工和劳动产品分配的不公从而导致了异化的关系。
而对于马克思在《手稿》中又提到:“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6]在这样一种资本家和工人互相对立抗衡的关系之中,人和人的关系以货币的形式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被货币控制。货币成为人的目标,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人也不能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本质由此也异化了。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否定私有制的地位,他认为“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到达一定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和灭亡”。[7]由此可见他肯定私有制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它本身就包含着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方式。无产阶级有任务消除私有制,并使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而异化则是这一阶段不可以避免的现象。综上所以,我认为是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制,而异化则同时是私有制的表现形式和后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被曲扭的关系和不自在的生存状态。
二、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的现状,得出了异化的概念,他认为,异化是主体在创造和改造客体的劳动中于客体相对立,客体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支配主题。异化劳动的理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劳动异化理论:已基本形成,及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8]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话,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有异化、外化。”[9]
第二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他在不劳动的时候才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别人。”[10]由此可见,工人本身并不是自愿地去劳动,而是被迫了,为了维持生存的手段而已,这样一来,人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实现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已经荡然无存。
第三是,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生命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于人正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11]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定义为“自由自觉的实践”,人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区别于动物的“类”。这样一来,异化劳动造成了“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12]这样以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的类本质被无情地抹杀,变得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是人与人相异化,从异化劳动出发,“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13] “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 [14] “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化关系的产物、解雇和必然后果。”
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从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着手,最后分析了劳动中的人,发现了工人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关系。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最终将异化通过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出来了。“异化”的发现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既然异化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了人的本质的丧失,导致人将不人 。异化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是由现有的生产力决定的。而在现阶段消灭异化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发展的历史,人类必定要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消灭私有制从而确证人的本质,从而达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是在《手稿》中,是这样定义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从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正常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斗争的真正解决。”[15]他意识到“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的生存就具有社会性质了,个人的生存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生存,而且也是为了和依赖他人的生存了,这种生存在实际交往和分工中就得到了确证和表现。” [1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价值,实现“我的所有活动都是我作为人的本质的体现”,必须要以消灭私有制为手段,从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那么应该如何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呢?粗陋的共产主义认为应该讲私有财产普遍化,“他们并不认为是私有财产的作用使然,相反倒还”渴望工业家独占统治,渴望改善工人状况。” [17]他们认为的消灭私有财产的方法也十分机械: “用强制的方法才能等等抛弃”,取消由于技术差异而造成的强制分工。粗陋的共产主义者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他们想当然的形而上的做法,根本不能改变严峻的事实。
马克思是这样看待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的,他在《手稿》中这样说到“正像现实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共产主义为中介的积极的现实一样,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为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18]马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人类社会往更“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摈弃不合理的现象的根本,找到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劳动进行考察,深刻地揭示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又加剧了异化劳动,这违背了人的类本质。因此必须对要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是要实现人的生存向社会生存的复归,在具体的社会事实的基础上,指出了共产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 ,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奠定了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