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运用

2009-05-20隋艳娜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反讽情节傲慢与偏见

隋艳娜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让读者领会到它是作者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这种讽刺艺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反讽 人物刻画 情节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持久的地位。奥斯汀一生所写的六部精彩小说.已成为纯正英语的典范。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这部小说写成于1796年,原书标题为《第一印象》,后经过作改写并于1813年用现名发表。该书是奥斯汀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反讽在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话中词语上的反讽以及情景或戏剧性反讽都值得注意。反讽,即事与愿违的事情.通过运用这一手法.我们看到了班纳特太太的愚蠢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嘲笑。从情节发展来看,整个故事似乎是由诸多的反讽组成的。故事开头,达西和伊丽莎白都对双方持否定态度。此后反讽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相互的厌恶变成了彼此的吸引,言辞的争吵变成了各自的自责;有意的摆脱变成了不期而至而又求之不得的相聚;傲慢变成了谦恭:被误解的变成了悔改的。

在其他人物身上,反讽也比比皆是。科林斯先生向一个求婚却又与别一个成婚:彬格莱小组为了网住自己的至爱而极力抵毁情故,却使自己的爱人对情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班纳特先生忽视对女儿的管教.尤其对小女儿不耐烦.结果小女儿与人私奔给了他应有的惩罚:威克汉姆的谎言导致自己本性的暴露:德·鲍夫人对伊丽莎白和达西婚姻的干涉却燃起了达西的希望.促成了他们最终的结合。

在文章的第一章中,作者貌似实事求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这句著名的开场白中,作者作了一个反讽的暗示:在她所描写的社会、家长们总是为他们的女儿寻找有钱的丈夫。这个句子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基调,因此这部著作无论从结构上讲还是措辞来说都是反讽的典范。句子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小说即将展开的是有关重大哲学问题的讨论。“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暗示小说是关于真理的讨论,而句子的正式陈述方式与其最终的意义之间的反差构成了反讽。这里所说的真理即是一个拥有财富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妻子.而句子实际隐含的意思是一个没有财富的女子需要一位富裕的男子作丈夫。这句话将小说引入了一种严峻而委婉的反讽笔调之中.紧接着班纳将夫妇谈论彬格莱先生租尼日斐花园的一段对话,将“举世公认的真理”所包含的两方加以戏剧化。班纳特先生本人说话很幽默,带有讽刺意味,班纳特太太虽然说不出讽刺话,都是说的又长又别扭,有如感情冲动的叫喊,个性表现得极有喜剧色彩。

作者将班纳特太太描述为:“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事,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平生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生平最大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只要听说女儿即将结婚。她就心满意足了。她并没有因为担心女儿得不到幸福而感到不安.也没有因为想起她行为不端而觉得丢脸。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牧师的求婚,结果这位有钱的“单身汉”转眼被邻居卢卡斯家的女儿抢了去时,班纳特太太在这一打击下病倒了。正在这时.她的兄弟媳妇来探望,使她转悲为喜,用她自己的说来说:“你来的正是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非常喜欢听你讲的那些——关于长袖子时兴的消息”。

除班纳特太太,柯林斯先生是奥斯汀笔下另一位“糊涂、满脑子错觉和自相矛盾”的典范。他这个主观主义者生活在对自己的妄自尊大的幻觉中。他盲目自信、装腔作势、扮演着想像中的角色,但同时对贵族德·鲍夫人又自卑自贱.两下里相比,十分滑稽。他尚未出场,就已在信中透出十足的酸劲和市侩气。那笨拙、累赘而又装腔作势的文风把整个人活托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开口马上把自己的自贱自负、狭隘愚自己准备娶班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其继承财产而对其一家的损害。他首先确定以大姐吉英目标,班纳特太太暗示吉英已有所属,于是“柯林斯撒开吉英不谈,改迁伊丽莎白.一下子就选定了—— 就在班纳特太太拨火的那一刹那之间选定的” 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一场戏是英国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一番表白,像宣读布道文一样虔诚而有条理,但也因此显得特别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他的粗鄙。

最妙的还在于出了客厅柯林斯牧师与班纳特太太相会的场面。尽管伊丽莎白用最明白的语言拒绝了他.可是柯林斯认定“这不过是妇女照例说说罢了”,而班纳特太太更不可想象哪个女儿胆敢违拗她那“举世公认的真理”,拒绝求婚者。于是这两个执迷不悟的愚人就互相祝贺起来。这不就是幻觉与现实的绝妙喜剧性对比吗?对班纳特太太,柯林斯之类人物,反讽手法运用得最为明显和充分。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还贯穿在整部小说的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猜想进行嘲讽。达西最初认定,班纳特家有诸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像样的人家,可后来却是他本人和自己的好友彬格莱先生娶了班府的两位小姐。而伊丽莎白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欣然做了达西夫人。还有那位专横跋扈的德·鲍夫人,为了让外甥达西娶自己的女儿,防止伊丽莎白与他的结合,不辞辛苦,亲自出马,先是去威吓伊丽莎白,然后又去训诫达西,当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尚需一点沟通之时,德·鲍夫人及时“穿针引线”,促进达西立刻第二次向伊丽莎白求婚和伊丽莎白的欣然应允,读者定会想象,德·鲍夫人多么后悔。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那位最可笑的“愚人”班纳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毕竟“举世公认,有财产的单身汉都是要娶亲的”。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简·奥斯汀运用反讽的笔调是为了向读者展示她的理性思考.她的反讽反映了她的不屑,她的幽默折射了她的无奈。她的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具有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M].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9.

[2]Christopher Gillie. A Preface to Austin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反讽情节傲慢与偏见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