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掘客模式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前景
2009-05-19周敏周喆
周 敏 周 喆
关键词: 公民新闻;掘客;Web2.0
摘 要: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技术不断革新与普及的背景下,公民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思想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发展,掘客(Digg)模式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有别于传统大众传媒,无论对于宏观意义上的公民新闻还是掘客模式本身,只有努力形成“公民”和“专业记者”之间相对平衡的“双向对话”,才能使公民新闻与传统大众传媒之间获得良好互动、促进公民新闻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6071204
Dissemin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s of Citizen Journalism in View of Digg Modes
ZHOU Min,ZHOU Zhe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Key words: citizen journalism; digg; Web2.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citizen journalism, as a new journalist notion, is developing continuoously. The modes and effects of digg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raditional mass media. Whether it is for citizen journalism in macro-sense or digg modes themselves, as long as the balanced “two-way dialogue” is established between “citizen”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citizen journalism and traditional mass media can interact and develop healthily.
一、公民新闻的产生与掘客模式的兴起
公民新闻现象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公民新闻的真正勃兴与以“数字化”为根本特征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罗杰斯认为新技术的三大关键特质为:(1)互动性;(2)个人化程度以及小众化本质;(3)新传播体系的异步本质,即不再受到时间的束缚。[1]充分应用新技术而发展兴起的新媒介,尤其以互联网为代表,不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对信息传播的局限,还在理论上为所有声音提供了对媒介无限制的接近使用权——这正是公民新闻的本质与要义所在,也为它的普及、繁盛提供了必要条件。
也正因如此,中国虽然较早时候就出现了具有公民新闻思想的新闻传播行为,但公民新闻的实践获得大众的广泛参与和学者的关注却是在2005年伴随着博客用户的骤然增多而至。掘客,源于英文单词Dig,原为挖、掘的意思。作为固定术语指称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模式,则肇始自英文网站Digg.com的成功。按照Digg.com的官方描述:Digg.com是一个民主化的数字媒体,作为一个用户,你通过对感兴趣的新闻、视频和播客的发现、选择、分享和讨论,来参与决定网站所有内容——即用户通过点击每条新闻前的“Digg”按钮(相对应的动作是“Bury”)来表达自己的喜好,通过这样的民主投票机制,最终决定了呈现于网站页面上的信息组成。
掘客模式的兴起,根本原因是它代表了一个庞大而恢弘的网络发展方向,即内容评价。2006年《时代周刊》评选出的美国50大最酷网站,web 2.0网站成为最耀眼的风景,而Digg.com更是排在了新闻和信息类第一位。根据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Alexa上的数据,每天有超过1万人聚集在Digg.com,阅读并提交4000多条信息。如果说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内容寻找服务,那么掘客模式则代表了在内容寻找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内容评价功能,而两者都是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解决信息匹配问题所必须的基础模式。
以美味书签网站(del.icio.us)为代表的社会性网络书签服务可以说是掘客模式的雏形或前身。Web2.0时代的到来提出了双向交流以及点对点联系的新型网络互动需求,较早出现的社会性网络书签正是代表了此趋势的社会性软件。这类网站最初的功能是为了使用户可以从任何一台联网电脑方便地访问自己收藏夹中的网址,如同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可移动“收藏夹”,但它实际上成为了“网络评价”模式发展的开端。在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每个用户根据不同层次和角度的筛选收藏信息,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评价者、过滤器。在这个开放、分享的环境中,当某一信息被广泛收集,即其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个体的认可时,它的价值程度与被收藏的次数所产生正比的关系便成了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过滤器。而用户们也开始通过书签服务中的“流行排行榜”或“热点收藏”来方便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常见的掘客类网站大多都建立在提供信息聚合功能的RSS新闻阅读器之上,社会性书签网站中的“收藏”行为在掘客模式中个人意义被弱化,公共意义被放大,个人用户决定对一则消息收藏与否时可能只是出于个人的喜恶,但当足够大比例的用户采取了同样行为时,这一行为便将决定网站的呈现内容。这便是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掘客类网站的运作方式。
另一种新出现的掘客类网站是掘客模式与新闻门户网站的结合。2008年1月14日,人民网推出了掘客频道。人民网掘客着力打造网友发现和分享互联网新闻信息的平台,掘客网中的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推荐,并由网友投票决定哪些新闻信息最有价值,把网友评出的最好最新的新闻信息放在网站的显要位置。在掘客网站,广大网友共同参与收集并决定新闻和信息的价值。这种形式主要利用了掘客模式能深入整合新闻资源、提供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服务的特点,也为新闻门户网站在构建综合新闻平台之路上探索出了一种可能性。
二、掘客类网站的传播模式
(一) 传播者——全民供稿与集体编辑
一般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被定义为[2]“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并非个人,而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或者可以更一步地将其看成是“新闻事实——专业记者采集整合信息——编辑把关”这一新闻诞生流程的完成过程。
在掘客模式里,“新闻事实——专业记者采集整合信息——编辑把关”的过程被拆分,公民个体或群体参与到信息的采集、组织、把关中,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全民供稿”和“集体编辑”[3]。全民供稿是指新闻内容不再仅限于专业记者的采集整合,大量公民记者涌现。例如建立在RSS阅读器上的掘客类网站其供稿来源为所有向该网站提供RSS链接的网络资源,这其中既包括了专业媒体主导的新闻网站,也包括了公民博客、论坛内容等,新闻提交的入口面向了全部大众开放。集体编辑是掘客模式的核心要义所在。传统大众传媒中专业编辑的“把关”功能被转换成了掘客机制——用户提交的新闻首先进入缓冲区,再经由用户的“收藏”等行为通过网站预设的一套算法决定该新闻能否从缓冲区脱颖而出,从而决定了网站的首页内容。
(二)内容细分与缺乏控制
掘客模式下的传播内容是以微内容为基础的内容聚合。微内容是web2.0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定义可简单描述为用户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数据,例如一篇评论、网络日志、一张图片、QQ签名等。基于微内容的掘客模式能在不断生产着海量信息的互联网空间夺得一席之地,这一现象可以用长尾理论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只要存储或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大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来阐释:当本来散落于网络空间各个角落、单一新闻价值极小的微内容得到聚合,不但能够起到与主流媒体传播内容相得益彰的效果,甚至能与之抗衡。
掘客模式传播内容的一大特点是内容细分。这是由于代替大众传媒中“把关”功能的用户评价机制允许大量“微中心”同时存在,这些微内容的热度并不足以使其进入网站首页得以广泛传播,但仍能够聚集一定数量对此信息感兴趣的群体,这便形成了网站内容上的细分局面。
内容缺乏控制是几乎所有掘客类网站都面临的一大困境。它们在去除中心、分散权力的同时,也弱化了“把关”功能里对用户行为和新闻质量的监控。当出现垃圾信息和不适宜内容时,站方难以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2007年5月,Digg.com网站管理人员收到了密码技术版权持有人AACS协会发来的律师信件,要求其立即删除一些有关HD-DVD和蓝光(Blu-ray)DVD密码破解的文章。Digg删除文章的行为在用户中间引发了强烈抗议,他们以各种形式将相关内容提交到Digg.com,最终使得站方停止删帖。此类现象在国内掘客网站同样层出不穷,点开任意一个掘客网站,当天呼声最高的几大新闻贴也许只具有“注意力效益”、“眼球效益”,而缺乏真正的新闻价值。
内容重复集中或缺乏新闻价值也是众多掘客类网站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掘客机制决定了其最终的内容呈现完全取决于当前的用户行为。当网站的活跃用户难以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整个网站新闻的取舍实际上代表的是这小部分群体的内容评价,而这更进一步地取决于构成这个小群体人群的媒介素养高低及个人喜好。这使得新闻源可能集中在有限的几个网站上最终导致内容的重复,或网站内容过于集中于对某领域、某事件的关注,甚至过于个人化从而导致其缺乏新闻价值。
(三)自下而上的传播渠道
掘客模式在纵向传播渠道上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它反映了公民新闻概念里“公民”掌握主动权、积极参与新闻报道的本质。这可以通过它与传统大众媒体之间的良好互动来说明。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内掘客网站上出现了很多与地震报道相关的热文,这些文章都是从网友的博客中挖掘而出,文章里既有地震亲
历者谈论亲身感受、播报灾区最新情况的内容,也有一些是在前方进行报道的大众传媒记者写在自己个人博客上的感想。这些内容更新及时、图文并茂,不乏极具新闻价值的质量上佳者。它们一方面成为了大众传媒报道更加真实、生动的补充,另一方面也进入了大众传媒的视野,成为他们报道选材的又一源头,部分消息得以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再次抵达更大面积的受众群,完成了传播自下而上,又自上再下的互动过程。
在横向传播渠道上掘客模式具有“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的特点。大多数掘客类网站在向个人用户提供掘客服务的同时结合了社交网站的重要特点——提供“好友圈”功能,这一功能的主要好处是:首先拥有共同阅读喜好的用户可以围绕共同的新闻话题,进行广泛的分享和交流,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有利于获得用户之间的良好互动;其次,通过“好友圈”用户能够时刻关注好友的最新消息或向自己的好友分享、推荐有价值的新闻,实现高效的“点对点”传播。掘客类网站还具有自动把用户关注消息推荐给他好友圈里所有用户的功能,若部分用户对这则消息采取关注的行为,则会将这则消息继续传递到他们的好友圈子里,以此类推,接触此消息的用户群随之扩大,便形成了消息从一个好友圈到另一个好友圈的传播。
(四)受众及反馈
在传统大众传播中,大众被视为只能被动接受新闻信息的受众,大众的声音难以被广泛地传播,并且必须经过专业从业人员的把关。公民新闻的核心思想是视受众为能够主动传播信息的“公民”,他们发表言论、关注和参与社会重大问题,是社会进程的主动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在公民新闻的传播图景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身份界限日趋模糊。就掘客模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评价行为,达到了信息的接收与反馈同时进行。而反馈也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效果,所有用户的评价行为都将对在他们之后的用户所看到的内容产生影响,这种反馈在实时地改变着传播内容。
三、掘客网站的传播效果
从积极方面来看,掘客模式有利于形成领域知识的共享平台,这得益于微内容聚合、好友圈、内容评价机制这三大功能在掘客模式下的融合。微内容聚合功能为领域知识的共享提供了无限制、且不断更新的内容来源;社交网站好友圈功能为找到具有相同兴趣点的用户提供了方便,这些用户通过建立网上的人际链接,形成了具有高粘度的用户群,随着用户群数量的增加,知识共享平台的优势也会像滚雪球一样地增长;而内容评价机制不但帮助了专业领域内知识的过滤筛选、保证了在此平台上共享信息的质量,也加深了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从消极方面来看,掘客模式使受众的媒介素养受到了考验,也成为了掘客类网站发展中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在掘客类网站中,受众成为了依靠“自我选择”的网络公民,受众活动的重心从“接收”转移到“搜寻”和“互动”上。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证据显示受众仍然需要传统大众传媒的把关与引导。学者赖斯就曾谈到受众所面临的选择范围扩大的矛盾:[4]“现在,个人必须做出更多的选择,必须具备更多的知识贮备,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便对传播进行归纳整合,并且使传播变得有意义。互动性与选择并非一种普遍的优点,许多人并不具备精力、欲望、需要或者必要的训练以投入这样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的两种负面趋势是:第一,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都知晓。掘客模式以传播、挖掘有价值的微内容为主要传播内容,却也容易使缺乏分辨力的受众深陷于分散的微内容中,缺乏信息传播中心、大大降低了传播效率;第二,一个人只知道他想知道的。掘客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差异化信息服务,用户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对掘客模式传播渠道特点的分析显示上信息更容易在好友圈子之间流通,一个对时事政治领域缺乏兴趣的用户很可能错失那些具有巨大新闻价值的消息。
为了避免第一种不利影响,用户应该使用关键人物法则,关注那些对该领域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人,提高传播的有效性;为了避免第二种不利影响,用户应该对各个领域都给予一定的关注,再依据兴趣区分关注度的高低,帮助推动掘客类网站向“让更多人知道有价值的新闻”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掘客模式虽然把专业记者的把关功能转化为了民意评价机制,建立在此模式上的掘客类网站同样可以走向一种“对话式”的半开放新闻中心,在专业记者与用户之间形成互动。“公民”与“专业记者”之间的双向对话可以使公民新闻与大众传媒共同形成具有良好互动性的媒介生态系统,公民媒体同时也通过与新闻源的直接接触产生大量的公民新闻;大众媒体机构一方面通过专业记者的采集、报道直接从源头获得新闻,另一方面也选择性地吸取公民新闻里的内容;大众传媒仍然是最终的新闻过滤器和把关人。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学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3.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
[3] 张燕,刘一锡.“受众参与”的充分实现——掘客(Digg)模式的特性与价值[J].国际新闻界,2008(8):75-80.
[4] 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EB/OL].(20050226)[20090928]. 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weblog.php
ぴ鹑伪嗉:凤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