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2009-05-13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安全——前提
·有效——目标
·经济——最佳疗效/费用比
·恰当——适应证、药物、剂量、时间、途径、疗程准确
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在药物治疗中遵循和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讲求科学
应了解药物的性质、机理、剂量,这是正确、安全、有效用药的理论基础。而且,药物治疗有其实践性,从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讲求科学就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如尿毒症患者的药物反应与一般人大不相同,即使注射青霉素也可引发癫痫,服用肌肉松弛剂会昏迷不醒,用药难度很大,必须慎之又慎。
追求最佳结果
“最佳”结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疗效最佳;②不良反应最小;③经济最合算。临床用药,不仅要求疗效高,而且用药安全可靠。一方面要考虑其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经济负担、药源供应、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选择最佳药物临床选用药物应以药理学为指导.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针对病因、病种、病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个体特点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症选用。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如一高血压患者,平时肾功能稍差,血尿素氮(BuN)7.14~10.71mol/L,在肺部感染时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肌注,2天后,肾功能衰竭,BUN升至28.56~35.70 mmol/L,5天后尿闭,7天后死亡。尸检发现多灶性肾近曲小管坏死,符合急性药物中毒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自主服药最好单品使用或2种药联合使用。对有些病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就不要急于用药,如失眠、多梦病人,可通过节制晚间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烟、茶等,而收到良好效果。老年人情绪抑郁,可通过劝慰、心理指导等治疗,其效果常比用药好。
掌握最佳用药剂量根据药理学原则,药物作用、疗效、不良反应大小和用药量有密切关系。一定剂量的药物产生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低于此剂量就可能没有这样的作用;相反,超过此剂量可能发生中毒反应。因此,药物的剂量不仅能影响作用的强弱,而且会改变作用的性质。例如,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如剂量过大,则可导致低血糖,甚至休克。同一种药因用药目的不同而剂量不同,如苯巴比妥用于抗惊厥时剂量要大,而用于镇静时剂量较小。病情不同是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剂量不同是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变化的另一重要条件。因此说,同一种药物,因其剂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增大,用药剂量必须上分慎重。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特别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有人主张,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年人用量的10%:也有人主张>60岁用成年人用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例如安定类药物,中青年人服用地西泮(安定)可用2片(2.5 mg/片)睡前服,老年人如连续服用该剂量,可造成体内药物量蓄积,产生慢性中毒和成瘾。所以老年人失眠时,应力求排除或减轻影响睡眠的种种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l片。如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采取隔日1次给药法,即把2日的总量于隔日上午6:00~8:00时1次给药。因为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每日晨分泌达高峰,这时给予较大量皮质激素,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最不敏感,因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疗效较好、产生不良反应较小。辛伐他汀(10 mg或20 mg)等最好在晚上服用,降低胆固醇更明显。另据报道,洋地黄、胰岛素在凌晨4:00时的敏感度可比其他时间大数倍。多数口服药物可在饭后服,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铁剂、镇痛消炎药等。有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有些药要求在饭前服,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和利胆药等。
掌握用药最佳途径同一种药物用药目的不同,选择用药途径也不同,而且剂量差异很大,如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就有明显差别。一般尽可能口服,但抢救时,就常用注射给药。避免用药失误
解决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
·只给绝对必需的药物,无害第一
·加强查对
·使患者清楚各种用药
·遵照医嘱服药
·家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