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设计的浅思

2009-05-13蓝孝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协作信息化

蓝孝帅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凭借其传递的高速度、交互的高强度、信息的高密度、反馈的高效率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但是,如何将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应用,成为当前教学设计的迫切任务。

课例一:《影子》

《影子》是美国一位山村小学教师向小学生们提出的一项研究小课题——观察春夏秋冬自己影子的变化,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完成电子报告对外交流。小学生们通过一年的观察、记录、拍摄等,完成了电子报告,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二:《金属铝》

《金属铝》是国内高二化学教师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后,所做的一项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过程中,一部分平常能主动学习的学生积极性很高,人人动手做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很快收集到了许多图片、图像及信息资料,经处理,完成了相关的电子报告和网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失去了教师的指导而无所适从,因信息技术掌握不好而耽误时间太多,效果不太好。

从以上两则课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组织实施的大致过程虽相似,但教学效果迥异。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成为现实,使先进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但在现有的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系统的程度各不相同,教学效果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会不同。因此,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虽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具体的、微观的研究问题上仍然会有不同。

根据信息技术在活动、环境和媒体传递这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我认为教学设计至少应在以下方面引起理论研究者的关注。

1.注重信息化环境下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早期学习心理学积累了很多个体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个体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等。协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策略、发送问题法、互问互答法、协作阅读理解策略、消除不安策略、四角策略、多次选举策略、焦点列表策略等等。

我们曾将个体认知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做过比较,惊奇地发现: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但这种群体分工化带来的好处是:(1)群体的信息加工要比个体信息加工的信息量大;(2)容易产生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是教学和学习的最佳契机;(3)学生之间的社会化交往强度增加。

既然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那么有关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重点不能放在协作步骤上,而应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如何设计协作学习的任务上。

2.设计基于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归结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设计学习任务的根本依据之一是个体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人类的学习可划分为意义建构和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生成两个阶段。意义建构是能力生成的基础,能力生成阶段的学习也会促使意义的重构(对意义的多次重复加工)。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其设计的依据是有差异的。设计意义建构阶段学习任务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策略和方法,设计能力生成阶段学习任务的主要依据是问题解决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对两个阶段学习任务的设计都有参照价值。

我们在设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时必须了解如何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学生离不开信息,而使信息成为他基本的学习空间。信息所能提供的只有资源和工具,我们必须解决如何设计基于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

3.根据电子信息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

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诊断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非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问题的诊断可以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测其能”来完成。特别是“观其行”对诊断教学问题特别重要。信息化环境下,特别是远程教学环境下,只能做到“测其能”。“测其能”有利于确定学习需要,但不能帮助确定问题的根源。因此,如何根据电子信息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是一个比较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4.从多角度出发,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时,往往比较多地考虑从教学内容入手来选择、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我认为这有失偏颇,而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反馈和评价等多角度为选择的切入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具体而具有启发性地展开。

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教师可以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有限,文字资料介绍较少,各生态系统的现状涉及不多,很难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及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也就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广泛收集资料,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要求学生各自将观看过程中各生态系统的特征做一概括,再由教师将整个知识点讲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理解和记忆得更为深刻。

一节课能否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如讲《生物特征》时,可以选取自然风光片供学生欣赏、讨论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中,按照提出问题(什么是昆虫)→观看视频(各种动物)→讨论判断交流→观看视频(判断依据及结论)设计思路,分节穿插视频资源,产生更好的效果。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认知的工具,而且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学习《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节后,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我让学生课下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调查心理健康现状”为主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各小组分别以幻灯片、漫画投影、讲故事、说案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资料并提出问题,全班讨论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升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教育。

反馈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下一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采取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提高反馈和课堂评价的效率。学生根据实际自主选择当堂检测。教师在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作者单位:重庆涪陵长江师范学院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协作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协作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