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课程教与学角度出发——谈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六个具体问题

2009-05-13邓立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隐性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邓立言

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深化拓展应用,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深化课程改革,关注有效课堂”的今天,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瓶颈”。一切教学资源的建设都要依据优化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直接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相关联。具体实行起来,就是表现为:一方面,优化教学,创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精辟实用的资源,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针或原则,才能使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达到优化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呢?

总体来说,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有六个具体问题。这六个具体问题,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重要纲领,是达到优化教学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统筹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永恒课题,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不能视为一时一事的临时性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关注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全面协调教师、学生、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包括软、硬件设备和信息技术)等各种教学因素的关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资源无论是建设,还是应用,都要具有前瞻性,要顾及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内容的选取和处理上,我们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教学需要,避免用仓库囤积的思想搞资源建设;资源的组织结构要灵活多样,具有可塑性,便于教师学习并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有选择地用于教学。

二、问需于教学,问计于专家和一线教师

这既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本策略,也是检验我们在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时的明确标准。认识这一策略,对于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目的十分重要。

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必须依从和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离开了教学的需要,它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问需于教学,在真正弄清楚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性。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只有问计于专家和一线教师,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及其有效的应用。

三、追求高品质、高质量

优秀的教学资源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品质。

1.实用性

教学资源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应该具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功能,是变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动力;教学资源应该在其所涉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教学资源应该好用、易用,给教师和学生以选择和灵活创造的空间,成为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提高教与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优秀工具。教学资源只有具备实用性,才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才会有生命力。

2.普适性

教学资源的普适性是其使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重要体现。要让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掌握并使用它,教学资源要在三个方面具有普适性: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策略、方法,三是技术和使用环境。

3.先进性

优秀的教学资源应该最大限度地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改成果于一身。资源开发者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高度,打破地区和国家界限,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中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及思想纳入资源的设计中。资源的先进性还体现在技术的应用上,即要将技术充分而恰当地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发挥技术的优势,使资源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一定的人工智能性,便于二次开发。

4.指导性

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仅是供人使用的工具,而且应该对使用者具有一种能动的指导作用。教学资源的指导性可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改革意识,提高师生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水平与能力,对于优化教学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开发精品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我们只有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首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科学的开发计划。其次,要组织一支由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和教学行政人员(有条件的还可邀请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再次,要对教育教学目标、表现形式和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五、认真研究和实践,科学地使用教学资源

首先,教学资源的应用是实现“优化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一环。用好教学资源的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科学使用教学资源的第一要义。

其次,用好教学资源必须纳入教学常规之中。教师要制定本学科的“整合”教学计划(计划的时间以一学年为宜,最短也不能少于一学期),从全局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对象、教学媒体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教学策略,什么教学方法配以什么教学环境等等,使之形成最佳的组合,务求达到最优效果。

再次,选择教学资源要从教学活动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学生状况等各方面关系。要选择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拟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相符合的资源;要选择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相符合的资源;要选择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资源。要对所选定的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载体和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在应用上不能简单地把教学资源只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应努力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六、知识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

我们要做好知识的获取、累积,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发现、挖掘工作,要特别重视通过交流、研讨,将教师、专家个人所拥有的经验、灵感、思想、方法(即隐性知识)显性化。例如,通过听课、观察、模仿、实践和座谈讨论,将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技能与经验显性化。又如,我们在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并建立资源内部知识单位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其根据教学需要呈现并组织起来,将资源内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我们还要关注知识的内化,促进知识的升值和创新。知识的升值和创新,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知识升值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内化则是知识升值和创新的关键。

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知识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从海量知识中筛选出有效的知识,并根据教学需要,在揭示相关知识内在关联(即将知识内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教学需要的知识学习和共享的应用平台;二是培养、发现和挖掘隐性知识,强化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三是创设知识内化的条件,引导两类知识积极有效地转化,促进知识的生产、创新、共享和应用。

(受篇幅所限,参考文献省略)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隐性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