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需要一个“金三角”
2009-05-11陈小玮
陈小玮
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亟须建立跨省市的经济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地强强联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许就能成为我国在西部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陕西和重庆代表团不约而同地提出在西部建立“西三角经济圈”的建议,一时间成为“两会”的一大亮点,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秘书长,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冯钧平提交的“关于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建议”,也成为“西三角”构想中引人注目的内容。
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西三角”概念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带着相关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冯钧平先生。
《新西部》:今年在全国人代会上引起热议的“西三角经济圈”与您提出的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似乎有些差别。您的这个建议从形成到提交,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
冯钧平:我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一个“陕甘——川渝(经济圈)”。陕甘川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11月,在当时的国家计委指导下就成立了陕甘川(包括重庆市)毗邻十二方经济协作区,现在的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就是由此而起的。随后,川渝经济区被提上日程,关中——天水经济区也在筹备建立,如果能将两个经济圈打通,合二为一,必然会爆发出更强大的活力。最终在形成建议时,将四角,两个经济圈用“陕川渝”西三角替代,考虑的是天水作为一个地级市,和西安,成都,重庆不在一个量级上,三角的提法更为简洁。
今年省上召开“两会”时,政协委员徐彦平就第一个提出《建立“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加速陕西经济发展》的建议,政协安排他做了大会发言。我们双方也作了充分沟通,后来形成了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那份建议。
吴邦国说陕西团能提出此建议,说明还是有实力,有特点的。这至少说明这一观点引起了吴邦国的关注吧。人大对这个建议的答复是送有关部门参考。
《新西部》:如果在秦岭南北两边三个城市间建立起一个联系紧密的三角经济圈,对西部下一个10年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冯钧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正在迈向跨区域战略合作的阶段,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过去习惯上将西南、西北分开看,分别将成渝视作带动西南的经济发动机,西安看作是带动西北的经济中心,现在应打破这种传统思维,将西北、西南看作是西部的一个整体。
陕川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三省市总人口15021万人,占西部的42.28%;三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为17080.47亿元,占西部12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2.88%。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亟须建立跨省市的经济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地强强联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许就能成为我国在西部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西三角”发展起来后,能给现在三省市的落后地区——陕南,川北以及渝东北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目前建立的关中城市圈,一路向北发展,距离陕南过远,加之秦岭的天然阻隔,对陕南产生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而“西三角经济圈”建立起来后,陕西加强与川渝的合作互动,发展就有了南向的动力,必然会带动陕南的发展。
如果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过去改革开放30年,主要是沿海的海路开放,而西部有许多口岸,则可以和中亚,西亚,东南亚建立经济往来,陆路开放西部更有优势,“西三角”作为一个增长极,在陆路对外开放中将担当无法替代的作用。
《新西部》:重庆从2003年就提出“西三角”的概念,但两次实施都无疾而终,这次又如何保证“西三角”概念能落到实处,不重蹈前辙?
冯钧平:重庆三提“西三角”,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原来的设想需要修正,有一个角的定位不是很合适。前两次,重庆的眼光都定位于西南,目光并没有越过秦岭。这几年,由于交通的发展,西北与西南的天然阻隔有了突破。西安,成都、重庆三城市已经形成空中1小时经济圈;西成客运专线项目力争于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西安到成都只需两个小时。交通建设为西北,西南联手奠定了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这几年陕西发展比较快,有联合价值,加之,西安是西部的一个特大城市,与成都的个头差不太多,无论是叫做西部双雄,还是其他什么,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从区位来看,陕西和西安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功能,一直以来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西安不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在承接东部甚至国外产业转移,物流运输等各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从资源状况上看,陕西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2.61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33%,居全国首位,煤,石油,天然气储量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排第二位。从产业特点来看,西安科技教育、科研力量与研发能力有目共睹,不仅拥有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具有很强实力,从全省范围看,以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
《新西部》:西安、成都、重庆三个城市,或明或暗都在争谁是西部的老大,谁对西部更重要,三城构建“西三角”,如何让争端让位于联合,实现三赢?
冯钧平:不能只从一个省的角度,依据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去判断“西三角”的价值,这样就太短视了。所谓三角,缺一角都无法成立,如果一角成了三者当中的中心,那就不成为三角,而是一条直线了,对不对?
就像赵乐际书记说的那样,对建立“西三角经济圈”要积极探讨,但发展主要还是靠自己,自身发展是基础。
《新西部》:“西三角经济圈”这个概念抛出去了,接下来三地该从何着手呢?
冯钧平:一年前,陕西和重庆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希望陕西和四川也能尽快联手合作发展。这样就能形成三个省市政府达成共识的局面,在相互开放市场的前提下,对涉及三省市合作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对接和信息共享。
为扩大内需,中央投资1万亿元进行灾后重建。在产业布局上,希望能作为培育“金三角”的一个措施统一规划,从更高的起点通盘考虑,不要各搞各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西部需要一个“金三角”。国务院等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对陕川渝三地共建“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通过举办论坛和专家论证会等多种方式,为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建立创造条件。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可组织力量,就如何加强与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实现三方资源优势互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调研,促进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尽早实现,以争取更多投资和更大支持。
相关链接:专家眼中的“西三角”
我在今年年初就提出要加速川渝经济一体化,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研究中我发现,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传统的三大经济圈相比,川渝经济区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与新兴的经济圈相比经济总量最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重庆官员提出“西三角”的概念,也是基于激发整个西部的经济活力的考虑,这也契合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主题。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西三角经济区”这个概念提得好。西部地区一直没有一个实力很强的经济圈,缺乏核心的辐射力与带动力,三地在发展上各自为政,致使资源、产业不能整合和有效分工,各自的优势也难以得到更大发挥。做实“西三角”,就要联合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突出各自特点,在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罗霞
成渝地区一衣带水,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域经济合作没有问题。此次提出和西安一起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相信西安较强的高新技术水平能有效提升成渝地区经济实力,使三地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能力更强,范围更广。
在区域合作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的信任、相互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在规划上,不能产生恶性竞争,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否则再美好的理想都会落空。
——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