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经济区”构想
2009-05-11楚汉
楚 汉
编者按:这是一篇自称“草根写手”的西部人两年前写于上海的网文,整篇文章洋洋万言,对建立“西三角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发展定位、难点突破以及制度保障等做出了全方位的设计和构想。作者当时将该构想看作“臆想”,但自信“应有一些闪光点”。这里特摘发其中要点内容,供正在研讨和推进“西三角”计划的相关部门和专家们参考。
纵观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可以发现一个极有趣的现象:这三大经济区虽地处中国大陆不同的区位,依附于不同的江河大海,但其区域的纬度跨度均在5度左右。何故?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当前的陆路交通条件下,5度的纬度跨度小于8小时工作日交通圈,便于将域内城市连接成为城市群,从而便于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和提升。
“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经济区”的纬度跨度也刚好为5度左右,而且跨越了中国西部南北分界线秦岭屏障,囊括了中国版土的中心区域,对西部地区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所以,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区来讲,“西三角经济区”对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战略更具收官意义。
“西三角经济区”可为中国的发展打造出“第四极”
“西三角经济区”将中国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三大城市整合了起来,突破了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可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而且,“西三角”可通过重庆沿长江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区互动,通过重庆及“泛珠三角”平台与珠三角经济区互动,通过西安向东北延伸实现与环渤海经济区互动,通过“十一五”铁路工程“兰渝线”以及“十天高速公路”(十堰——天水)与更辽阔的西部地区互动,因此具有“承东启西,跨越南北”的战略价值,便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之后又一经济区。
中国西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发展来看,成渝和关中一直都为核心,两大经济区的组合,对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当前东西差距仍然很大,通过“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使东西部和谐发展,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
“西三角经济区”的整合与提升
当前在重庆,成都和西安的发展战略中,重庆是全国重要重工业基地和西南最大的商业中心,以汽车和摩托车,化工医药以及冶金为支柱产业,此外还有电子信息,金融和商贸等重要产业,著名企业有重钢集团,特钢集团和西南铝厂等;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科技和商贸中心,以航空,机电、冶金,化学,轻纺为支柱产业,此外还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酒业、中药业等;西安是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以能源,机械,电子,纺织,航空,航天,食品,烟草,医药和化工等为产业支柱。通过以上的比较就可看出,三地许多支柱或重要产业是重合的,这其实是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为此,三地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互不相同的支柱产业以错位发展。
纵观世界各大经济区,无不体现着一个或两个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如伦敦之于伦敦经济区,东京之于东京经济区、上海之于长三角经济区,京津之于环渤海经济区,深圳广州之于珠江经济区。对于“西三角经济区”来讲,当前还缺乏一个非常有实力的领头羊。笔者认为,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拥有“西三角经济区”所倚重的航运和信息等资源,应肩负起领头羊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西三角经济区”乃至广大西部地区。根据重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中,重庆首先应建设成西部地区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以便在“西三角经济区中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除此之外,重庆可继续强化汽车和摩托车,化工医药以及冶金这三大支柱产业,并力争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尖端产业发展。
关于成都和西安,笔者认为要主动接受重庆的影响和辐射,加大产业的规划和提升。成都可在原有基础上,弱化金融和科技中心的定位,以免在金融中心上与重庆冲突,在科技中心上与西安冲突,同时加大电子、食品和烟草等具有一定优势和前景的产业。西安原有产业定位过多,应弱化电子、食品,烟草等弱项产业,以便让成都的这些产业尽快强大,同时要削减高耗能的重工业,因为西安水资源缺乏严重,不具发展潜力;同时,西安要充分利用其高校优势,牢牢把握“西部科技中心”的定位,让科研力量服务于整个西部地区。另外,由于航空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无论成都或西安都难以独自与上海,沈阳等城市匹敌,为此笔者认为,西安和成都应做好联动整合,携手发展,避免被外来竞争边缘化。
“西三角经济区”三大思想障碍的突破
笔者认为,“西三角经济区”能否实现并发挥作用,关键要看陕西,但当前有三大思想障碍困扰着这一构想的实施,必须予以突破。
一、消极等待而不作为
关于“西三角经济区”的概念,早在2003年和2004年就已提出,但均与陕西无关,只是这些尝试都未成功。现在,打造“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经济区”,陕西还有机会,但如果陕西不视机会为机会,不抓机会抢机会,那就只能是坐看兄弟省份发展而自甘沦落了。
二、不愿当“第三”进而不愿合作
“西三角经济区”的名称并未体现排名,但若要排名,笔者认为应该排为“重庆-成都-西安”。重庆是龙头老大,这应该不存在争议,那么为什么让西安居末位呢?原因有二:一是参照了三城的GDP和增长速度依序排列;二是考虑到成渝为“新特区”,而且重庆为直辖市,具有“西三角经济区”所倚重的港口和信息资源等,而西安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新特区”。
曾有陕西籍政协委员认为,要尽快将西安和咸阳组建成一个大西安经济区域,这样才能与重庆,成都相抗衡。笔者不解,为何非要与成渝“抗衡”呢?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只要整体发展了,做一个强者中的“第三”又算得了什么?
三、“大关中经济带”的困惑
“大关中经济带”单从名称上讲,就带有强烈的自恋和排外意识。上海的经济地位够牛的了吧?可长三角经济区为什么不叫“大上海经济区”?西安作为副省级城市,和与关中并无关系的山西、河南以及甘肃三省的边缘地区的地市级结成“大关中经济带”,颇有在一帮小兄弟城市中找一点“四方来朝”的老大快感。“大关中”看似承东启西,但带动作用相当有限,因此很难得到山西、河南和甘肃三省心悦诚服的支持,进而也很难赢得国家支持。而且,对省内陕南地区来讲,起初并未规划进去任何地市,后来才不情愿似地把陕南划归到最靠边的一圈中,可由于交通和项目关系,当前来看出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关中经济带”也的确没有搞出什么大的作为。但这个口号已喊了多年,所以我建议可以继续保留,但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