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相生,出奇制胜

2009-05-11赵东生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水塘年轮虚构

赵东生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表达交流”又选用了这个作文题。据报道,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光祖在阅卷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今年高考作文亮眼的不多”,“不少考生套用了‘我所熟悉的人或‘我所崇敬的人作文”,“考生大多写的是议论文,而能较好地描述故事、投入情感的记叙文很少。不少学生写亲人身患重病,却露出破绽,让人觉察出是虚构的”,“但也有考生在看似平凡的选材中写出一类作文,有一篇作文,写了父母离异,自己选择跟了父亲,而在母亲出国前夕,她表达了‘想握母亲的手的想法。她写出了自己当初选择的苦衷,把握手的理由讲得真情流露,‘想的过程也细腻动人,评卷老师因此认为十分扣题,给出了高分。”

对于报道中的这篇高分作文,笔者没有读到,不好妄下结论。但不明白为什么不少学生写亲人身患重病,怎么让阅卷老师看出破绽,认为是虚构的,而凭什么推断这篇写父母离异的高分作文就是真情流露,而不是虚构的呢?谁规定作文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不能虚构呢?那些打动读者的好文章完全写实的有多少呢?写的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的文章,由于作者写作水平差而让人觉得是胡编乱造的还少吗?

其实,文学作品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篇好作品一定是虚实相间的,完完全全的写实也已经不同于生活的实际了,它加入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了。作文的优劣不取决于是虚构的还是写实的,它取决于作者如何把生活之真艺术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个艺术化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虚构的过程,就是虚实相生,出奇制胜的过程。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在《谁来收拾这片河山——审思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一文中说:“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他用一个仿句题表达对写作的看法: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水塘的气息——那不是文学;都有海洋的气息——才是文学;

每一颗砂砾里,都有石英云母——那是地质学;都有大地的性格一才是文学;

每一颗星星里,都有陨石坑一那是天文学;都有宇宙的信息——才是文学;

每一棵树木里,都有年轮——那是植物学;都有自然的年轮一才是文学:

每一粒稻梁里,都有蛋白质——那是食物学;都有劳动的汗水——才是文学;

每一夜月光里,都有七色光线——那是物理学;都有思念的诗行一才是文学。

“水塘、砂砾、星星、月光、稻粱、树木”是生活中的实物,写作如果只是实打实地写“水塘、石英云母、七色光线、坑、年轮、蛋白质、陨石”,那不是文学;文学应该实中见虚,应该由此联想到“海洋的气息、思念的诗行、宇宙的信息、自然的年轮、劳动的汗水、大地的性格,才是文学。

《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作文题目本身就是文学性非常强的题目,如果实实在在地写“熟悉的人”或“崇敬的人”,那一定写不出新意。老生常谈的文章,千篇一律的文章,只能让读者生厌。怎样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给人启迪的好文章来呢?笔者的观点是:虚实相生,出奇制胜。多数学生缺乏审题功力,不能把题目虚宴转化,见木为木,见叶为叶,被题目局限,审题思路打不开。我们来看这个题目中的各个要素:我,想,握住,你的,手。“我”实是写作者自己,虚的呢,可以是他人,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还可以是古代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兽是鸟,是虫是鱼,还可以是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想”说明有期盼,有愿望,有渴求,这是“实的”,虚的呢,可以反其道行之,说“想”恰恰内藏“不想”、“不愿”之意,这是多数学生想不到之处。“握住”,实指“手与手相牵”;虚的呢,有感谢、欣赏、扶持、牵制、控制、拥有之意。“你”实指要“握住”的他人,虚的呢,只要是有牵绊的、有关联的对象都可,如同“我”的虚指,王大绩老师说:“可以是今人、古人、未来人,可以是个体,可以是群体”,课本中出现的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如屈原、项羽、司马迁、诸葛亮、曹操、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鲁迅、老舍、史铁生、沈从文、霍金、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等都是写作的极好对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极佳的写作对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孙悟空、猪八戒、武松、林冲、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阿Q、戈多等等。“手”实指人的上肢的一部分,虚的呢,“可以是某种事物、某种观念。”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不落俗套的好文章是如何虚实相间,引人入胜的。一位考生作文的“你”写的是鲁迅:“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再看看这位握的是李清照的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在—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无法安息。你看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泪千行。你看着吹箫人已去,玉楼也成空,你肠断无人可倚,折得一枝梅花,你却天上人间,无人堪寄。我多想握着你的手,用锦帕拭去你的泪水,陪你焚一炷香,斟一壶酒,在无数个凄凉的深夜为你分忧。我多想握着你的手,给你力量,为你挡开生活中的愁苦,为你找回幸福和快乐。易安呀,我真想握住你的手,站在高山之巅,吹着北宋的清风,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大地花开花落……”这两篇作文借与历史文化名人握手,表达了对鲁迅和李清照的崇敬之情,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绝非一般写实文章所能比拟的。

作文必须创新,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走出新路。有人把这个过程概括为“荒谬的合理化”,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虚构和创意,使人读之却觉得合隋合理。原因就是这种创新没有脱离生活实际,而又高于生活的真实。虚实相生,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景物和情理是“实”,但我们可以“虚”写,抽象地写,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读者的想象,跳出现实的束缚。真实的脚印是实的,但可以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脚下的道路是实的,但可以联想到成长的历程;房屋的窗户是实的,但可以联想到对外的开放。山涧的桥梁是实的,但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可以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可以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可以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虚写与实写,相反相成,相辅相生。

猜你喜欢

水塘年轮虚构
一个小水塘
老家的水塘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年轮
醉在水塘
虚构的犹太民族?
荒漠水塘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